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杨文武 张一春

    【摘要】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实现信息时代下泛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支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有机整合,发展和更新了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理念。知识的共同需求和社会创造实践为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确立了一定的法则。高校应以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为建设目标,加强规划设计,重视过程管理,体现自身特色,为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关键词】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1—0004—04

    一、信息化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

    高校凭借师资、图书和设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继续教育份额中占据着主体地位,随着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信息化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1.革新继续教育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改变了信息交换方式,突破了时间、地域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信息化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更重要的是给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引入了崭新的指导理念。继续教育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法,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信息技术理念下的继续教育,可以课程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不同年级、专业的学员只要课程名称、规格及要求相同就可创建人数不等的教学班级,并可在自愿原则下根据地域、行业和兴趣等共同特征成立一定的成人网络学习共同体。师资、课程、图书和实验室等各类教育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下利用率大大提升,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外延皆有了丰富和拓展。

    2.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移植到网络,它不仅学习和吸收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而且成功地利用技术优势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建出形象直观、效果逼真的模拟仿真教学情境,锻炼和增强了学员的感觉、思维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通过网络途径增加和补充了教学中的课前预习、课后训练和监督检查等重要环节,使得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过程更加完整。资源数字化给高校继续教育提供了远距离、碎片化、可重复的学习过程,符合继续教育对象分布广泛、层次众多、时间零散的群体特点,解决了工学矛盾难题,促进了学员的有效学习。同时,其他形式教育的信息化也给国家、社会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数字化继续教育资源。因此,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将对高校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3.促进教育总体公平

    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比例虽然较高但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适龄人群由于经济因素、生活压力和教育资源等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大学梦,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信息化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原先稀缺性的资源可以得到重新、合理配置,把大量、丰富、优质的高校继续教育教学资源送到穷苦偏远又有迫切学习需求的山村、乡镇和市县,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或学习的机会。可以说,信息化给高校继续教育开拓了面向大众开放的、平等的学习条件和空间,缓解了教育规模和培养能力严重不足的紧张局面,促进了教育总体公平。

    二、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础和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它的基本特征是“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化以及共享化和互动化”。自实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特别是随着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战略规划的出台,网络课程建设发展迅速,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积累逐步确立和形成了科学的建设理念和法则。

    1.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理念

    (1)坚持人本理念。在保证教学资源多样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从学习者角度出发,针对教学对象的认识特点来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探究意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除符合一般的逻辑结构外,还应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出发设置健康、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员在学习时不感觉到孤立无援,始终觉得周围人在关注着自己,教师对自己的学习动态也非常了解,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随时与同伴讨论或请教教师。过程性记录与评价工具可以完整记录、分析学员的行为活动,经过科学的反馈机制让学员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效果,促使其更高效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了解和掌握每一位继续教育学员的学习情况,根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规范学习行为。

    (2)精心设计资源。继续教育学员绝大多数拥有一定实践经验,比较看重学习内容对自己是否有用或可用,对资源内容的针对性要求很高。在保证科学性,兼具趣味性的同时,高校继续教育应提供更简洁、更实用、更生动和更容易获取的教学资源,努力解决继续教育学员在现实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按照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原理组织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现一定的专业性、教学性和易用性,保证建设的整体质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从学习者出发,建立检索、线索、帮助浏览、智能推荐和演示导航等一系列导航策略,让学员可以迅速到达目的地页面。要凝练、编排相关知识点,采用超文本技术进行关键词链接,突出内容重点,映射学习难点。既要做好资源的设计开发,更要时刻跟踪本专业理论发展前沿,重视资源的应用和更新,有效提高数字化继续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生命周期。

    (3)统一规范标准。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化发展,2004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CELTSC)制定公布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结构,但由于未能广泛吸收相关企业和行业部门参与,与国内市场和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这套标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与应用。从我国目前68所承担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情况来看,各自为阵,所开发的继续教育资源是千姿百态,开发手段上有教师课程组式,也有模板制作式,莫衷一是。分散的、低水平的重复资源建设,不仅增加了高校和软件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使得各家、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难以做到互联互通。随着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日益深入,高校应建立一套数字化的编码、传输和播放学习设计格式和模型,为高校之间各类资源的快速传递和顺利交换解除技术上的壁垒。

    2.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的法则

    (1)树立开放意识。受本位主义和狭隘的品牌观念的影响,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国内许多高校都迷恋于自成系统,追求大而全的资源体系。这种情况下,资源建设和共享严重受限,既丢失了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又束缚了行业整体发展。200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论坛上倡议的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运动,不仅影响了普通高等教育,更对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开放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动力和突破口。英国开放大学成功的办学实践说明,开放、共享教育资源,不仅没有让开放大学自断生路,反而是另辟蹊径,让其开拓了另外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放性是信息化的典型特征,高校继续教育办学者,包括教师、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都应该树立起积极的开放意识,携手合作,互通有无,在新的起点上共同建设数字化继续教育资源,将劣势转化为后发优势,逐渐形成资源特色。

    (2)加强合作共享。“合作是资源共享最主要的特征”,它既有利于资源进化,也可以促进新资源的再生。世界范围内,任何一所名牌高校都无法保证自己开办的每个专业、每门课程以及安排的每个主讲教师都非常优秀。共享不但不会削弱高校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高校自身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高,社会影响力也会随之增强。根据学科、专业和自身需要,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可以采取灵活的合作方式进行共享:一是政府主导式。由政府权威部门牵头,高校在统一的资源转换平台下按一定标准、步骤和分工参与相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项目建设,如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二是联盟共建式。根据资金、资源和技术条件等各方面因素,高校与高校之间通过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的方式,经过平等协商共同进行资源建设开发,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联盟。三是社会合作式。高校与软件公司、教育培训机构或公益性组织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进行教育资源开发和运作,如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联手推出的免费“凤凰微课”。

    (3)注重保护产权。数字化资源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一种特殊的知识集合体,具有对象广、易传播、影响力强的特点。尊重劳动价值,保护合法权益,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开发者创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创立于2001年的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简称CC协议),通过不同形式、多种条款组合的授权方式授予用户不同使用许可权限,避免了传统版权仅“保留所有权利”和“不保留任何权利”这两个极端选项的尴尬,较好地解决了版权争议。CC协议赋予知识创造者自由选择权利,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鼓励知识传播,在知识产权与资源共享中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除艺术作品和科学数据外,国内许多数字化资源建设项目也逐渐采用了CC协议,如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超星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和网易公开课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建设应积极引入CC协议,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开发质量上乘的继续教育资源。

    三、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对策

    随着资源建设宗旨从“量”到“质”的转变,高校继续教育要积极总结教育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从满足学习者需要出发,以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导向,进一步加强资源设计、开发与日常维护,努力创办有继续教育特色的现代质量提升工程。

    1.立足高校实际,做好资源发展规划

    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建设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要综合研究和分析自身的学科、师资和财力等资源建设条件,合理统筹,制订出科学、全面、长远的资源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继续教育资源平台、项目建设和成果共享,最终实现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目标。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校长领导的资源建设领导机构,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学院、信息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合力“进行顶层设计与细致规划”,“并进一步加强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赋予较强的强制力和约束力,规范建设行为,提高运行效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教师投身到资源建设工作,调动学员的主动参与性。根据用户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提高资源产品质量。在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主动向社会融资,寻求企业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资源建设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

    2.强调组织设计,提高资源建设内涵

    当前高校继续教育资源质量良莠混杂,参差不齐,有的仅以静态资源呈现,是现有教材和纸质材料的翻版;有的缺少对学习重点、难点的转化和拓展,教学互动性差,对学习者的支持意义有限;有的则偏重于技术的运用,制作精美却忽略了其应有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出现了“舍本求末”现象。信息化背景下的继续教育资源建设,不仅仅要着力于媒体介质的数字化,更要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学术的深度融合,实现知识存储、传递、学习和运用的全面创新。高质量的资源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组织设计,高校应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基于资源特点确定相应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等操作程序,确保继续教育资源建设质量。高校要根据建设项目需要,积极组建一套结构合理、技术全面、配合良好的资源开发队伍,其中既要有相应学科方面的专家,也要有教育技术专家、媒体设计、软件设计和出版编辑等方面人员。此外,高校应重视继续教育资源建设主体的能力培养,挑选那些既具有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技能,又熟悉继续教育规律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资源研发。

    3.注重日常维护,促进继续教育教学

    资源建设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它不仅包括在前期进行的设计、开发,还包括后续的维护和更新等工作。做好数字化资源的日常维护,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资源活性,而且有利于高校品牌和声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随着个性化学习的逐步展开,继续教育学员在资源使用和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或困惑需要解决,这就需要高校提供良好的过程保障,给予其及时的远程协助。一方面,要自下而上,从使用者的感知角度来检查和评价继续教育资源,综合学员意见及时予以修订和更新。另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鼓励教师不断充实、完善继续教育资源库,通过后期的良好支持服务促进继续教育教学。

    4.符合学员特点,体现继续教育特色

    高校继续教育学员多是基于岗位或个人需要而进入高校参加继续教育的在职成人,具有成熟的人格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学习动机明显,学习时间分散,自主性较高。因此,继续教育资源除具有主题鲜活、内容丰富、真实感强等现代数字化资源的一般特征外,还应符合成人的认知规律,满足成人学员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和需要,充分体现继续教育特色。学为所需,继续教育资源应充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开发、管理和科研任务,与成人的日常生活和个性需求密切相关。注重应用,继续教育资源不应以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为目标,要培养学员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力求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等真实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适当提供一些拓展性资源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便易得,继续教育资源内容应少而精,体量趋向小型化、片段化,在统一的知识网络框架下分解为独立的知识点,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组合与定制。同时,继续教育资源要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支持在各种移动终端下访问、提取,适应个体学习时间、地点方位方面的差异特征,有效满足学员的自主性需求。

    5.加强技术整合,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很多高校都采取了自主开发或者购买的方式来建立起自有化、独立的数字化资源和管理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化建设经验。但是,由于在技术开发上相互封闭、资源管理和使用上各自为政,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着制作标准不一、学科分布不均、更新成本高的问题,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信息只有流通才有价值”,云计算技术的诞生为资源传递架设了便捷通道,促进了大范围的信息与知识流通。因运算和储存能力强大,运行成本低,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云计算技术逐渐凸显其低耗、环保的绿色特性。继续教育也要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尽快对目前应用的各种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解除技术和利益上的隔阂,利用云计算软件来改造和开发资源,在一个全新的理念、架构下实现继续教育资源全面共享,将继续教育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王关,等.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一剂良药抑或一把双刃剑[J].全球教育展望,2014,(2):39-48.

    [2]张一春.Web2.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41-46.

    [3]杜玉霞.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2):67-73.

    [4]徐烈,张桂芬.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2009,(12):7-9.

    [5]孙梦丹,等.国内外网络视频课程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1):34-41.

    [6]方兵,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3,(6):88-94.

    [7]黄安心.适应开放学习需要的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与运营模式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7-15.

    [8]余胜泉,陈敏基.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9]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编辑/赵晓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