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量知识点的汇总及解题思路

秦峰
动量知识点较多,包括冲量、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动量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动量知识体系,对提高学生动量题型的解题能力与效率意义重大,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动量知识点汇总
冲量、动量均是矢量,前者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后者是物體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其中冲量作用效果在于改变物体的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重要的守恒定律之一,为保证学生正确运用这一定律,除要求深入理解定律内容外,应注意当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使用动量守恒定律:(1)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或不受外力,其中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自由选取.(2)系统内力远大于所受的外力,如爆炸、碰撞等,可忽略物体所受的外力.(3)在某方向上,物体所受外力和为零或不受外力,或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在该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二、动量试题解题思路
解答动量相关题目时,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创设的情景,根据题目描述画出分析草图;其次,对物体或整个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掌握系统的受力情况,明确受力方向;最后,对物体运动环节进行合理划分,灵活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能量守恒以及动量守恒定律,列出相关方程,进行求解.
例?如图所示在地面之上,有一套小圆环?A的均匀直杆B,两者质量均为m.?两者间的滑动摩擦力为0.5?m?g.在和?A?相距0.2m处的下方存在一高度为0.3m的作用区域.当?A进入C?时,会受到2?m?g的向上恒力作用.区域?C不对杆产生影响.A、B同时开始下落,且落地时A、B的速度相同,忽略空气阻力,g?取10m/s2,求?B?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分析:物体运动共分为三个阶段:(1)物体?A、B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到区域C.(2)区域C作用于圆环A,使A相对于B?向上运动.(3)两者一起下落至地面.
第一阶段:设物体进入区域?C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2mg=12·2mv?12,解得v?1?=2m/s.
第二阶段:以?A为研究对象,设物体在图2-2时的速度为v?A,?由动能定理得:
-(F-f-mg)d=12mv2?A-12mv2?1,解得v?A?=1m/s.将?A、B?看做一个系统,其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因此,可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设?v?B?为图2-2时的速度,则
2mv?1=mv?A+mv?B,解得v?B?=3m/s.
另外,设?h??B?1?为物体B在该过程下落的高度,对B?物体运用动能定理
(mg-f)h??B?1?=12mv2?B-12mv2?1,解得h??B?1??=0.5m.
第三阶段:以?A?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
(mg+f)t=m(v?2-v?A).
设物体A下落高度为h?A,在图2-3时A、B具有的速速为v?2.由动能定理得(mg+f)h?A=12mv2?2-12mv2?A.
同理,以?B为研究对象,设B下落的高度为h??B?2?,?由定量定理、动能定理得
(mg-f)t=m(v?2-v?B),(mg-f)h??B?2?=12mv2?2-?12mv2?B?,解得:v?2?=0.4m/s,?h?A?=0.5m,?h??B?2??=0.7m.
综上杆的长度至少为?h??B?1?+h??B?2?-(d+h?A)?=0.4m.
总之,高中物理动量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动量基础知识汇总,使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概念,尤其明确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运用时满足的条件,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凯. 关于高中物理动量问题的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01):71-72.
[2]李海云. 浅谈高中物理动量定理的应用[J]. 中华少年,2018(09):168.
[3]王宣龙. 高中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思考[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8):64.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