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构建习作品质的搭石

    王平

    交流是习作的生命,就像情感一样。让我们在对生活的关注中,在平台交流中“得到”。叶圣陶先生就非常强调写作和生活的联系,“作文即生活”是叶老重要的写作教学思想。我们就运用叶老写作教学的重要思想,尝试构建交流平台,广辟路径,为习作品质搭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体验活动,催生习作感点

    叶老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就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如果我们引导孩子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和积累作文素材,就能催生学生习作的感点,就能打造出真正属于学生的小学新体验作文课堂。

    (一)创新课堂体验,触发感点

    我们学校从2011年开办以来,就决定走小学新体验作文研究之路,从区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低段体验式写话的实践研究》,到省陶研立项课题《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再到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观照下的小学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我们一路走来,都非常注重开展小学新体验作文案例研究。

    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新体验作文《单手系鞋带》时,课中就创设了真实的课堂体验“单手系鞋带”。在体验前,学生们有的说:“单手系鞋带,不可能吧!从来没有试过,我既害怕,又好期待。”有的说:“我担心失败,时间太短了,还用一只手,我的心现在怦怦直跳,好紧张啊!”有的说:“我现在手里拿着这根黑色的‘拉面,真想一口吃掉它。我紧张得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开始体验了,学生们有的哭丧着脸,有的充满自信,有的慌乱无比,还有的镇定自若……他们一个个沉浸在真实体验中,我感受到他们在享受体验过程。随着嘀嗒嘀嗒的时钟响,体验结束,我再次采访孩子们体验中和体验后的不同感受,孩子们纷纷真实言说,思维灵动……

    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精心设计的创新课堂体验中,不知不觉捕捉到了新鲜的写作素材,接着就有内容可表达,就有倾诉的欲望,鲜活的语言就能汩汩地迸发,就触发了习作的感点,这样的创新体验课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便决定将它做成系列体验课堂案例。

    低年级的《穿大鞋走路》《泡泡去哪儿》《我当老师教生字》,中年级的《赤脚走路》《单手系鞋带》《我做蛋炒饭》《今天我当小彩民》,高年级的《两分钟有多久》《大声说出“我爱你”》《小老师上课》《美食推介会》……每个创新课堂体验案例均创设了好玩的体验活动。我们已逐渐摸索出一套课堂体验教学范式:创设体验——真实体验——享受体验——述说体验——抒写体验。我们在这些鲜活的课例中精选了60个,创编成了校本教材“小学新体验作文丛书”——《体验作文 玩转童年》(分为低中高的教案和学案,一套丛书共6本,现已由苏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刊号:ISBN978-7-5672-2770-5)。

    (二)缤纷节日体验,燃爆感点

    我们在“文萃孩子要體验的365件事儿”总纲中,精选定制了一年一度12个新体验作文节,如 “假如我是盲人”“桂花节”“无作业日体验节”“采摘节”等作文节,同时和学校节日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孩子们每每真实体验、享受体验后,就能燃爆习作的灵感,就能丰富写作的素材,就能轻松撰写体验作文,就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习作水平。

    在石榴成熟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在保安处的协助下,来到石榴树下进行分组体验,他们安全地脚踏云梯,伸手采摘到心仪的石榴。有的高高举起石榴情不自禁地叫道:“我采到圆圆的石榴啦!”有的开心地嚷道:“我摘的石榴最大。”还有的采摘到了,眼睛盯着石榴,笑眯眯地和石榴说起了悄悄话:“我的石榴呀,你穿的是一件光滑的衣服吗?你的头上戴的是一朵小花吗?”采摘石榴节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采摘完,孩子们现场用眼睛仔细观察,用手轻轻触摸,用鼻子凑近闻一闻,用舌头尽情品尝,用心灵细心体会,一句句鲜活的话语就汩汩地流淌出来。

    孩子们在一系列真实的体验后,语言充满了灵性。因为有了习作的素材,放飞了想象,燃爆了感点,就说出了许多鲜活的语言。

    (三)个性体验微课程,抒写感点

    我们还根据学科特点、年段特点自主设计个性体验微课程。如:一年级“画太阳”“玩转七巧板”等;二年级“成语故事系列活动”,引领学生听成语故事、讲成语故事、制作成语故事绘本、成语接龙之飞花令等;三年级“种植花草”体验课程;四年级“小小展销会”等;五年级编写童话、寓言故事等;六年级“校园里找春天”“秋天的校园”等。我们还为学生设计假日自主作文体验微课程,如清明节、元宵节、劳动节体验课程等,这些创意微课程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个性体验微课程交流平台中,给予了写作素材,孩子们就能轻松抒写感点,就能提升习作水平。

    我曾带着一年级孩子来到学校的“一锄一禾”园里寻找秋天,“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萝卜叶?”“绿绿的萝卜叶”“绿油油的萝卜叶”“绿色的萝卜叶”,一只只举起的小手,说出自己的语言。我乘胜追击:“谁来摸摸萝卜叶,是什么感觉?”“毛茸茸的。”“毛毛的。”“有点粗糙。”“对,你的表达很真实,很有趣,奖励你一个大萝卜。”“哇,萝卜拔出来了!”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一个长长的、白白嫩嫩的萝卜跃出地面。“孩子们,看看萝卜是什么样的?”“这是长长的萝卜。”“这是白白的萝卜。”“这是又白又长的萝卜。”……看,一年级的小朋友,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孩子真实体验,也能会观察,会说话。

    “现在开始,每个小朋友挑选一个萝卜,连根拔起!”随着一声令下,孩子们一个个拔出一份份惊喜,有的举起来细细欣赏,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有的跑到水池边为萝卜洗澡……“谁能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将这些连起来说一说?”这个造句需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小Z抢先说:“我看到小朋友们拔的萝卜千奇百怪,有的像可爱的不倒翁,有的像弯弯的电话,有的像傻傻的大冬瓜,还有的像可爱的胖娃娃。”“哇!”孩子们立即爆发出一片掌声,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

    叶老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老师为孩子们设计的创新体验活动,就将学生引向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真实体验,享受体验,孩子们就自然而然会自由表达,享受成长的快乐,就捕捉到了许多鲜活的习作素材,就催生了习作的感点,语言表达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习作水平就得到了提升。

    二、拓宽展示平台,助提习作品质

    “作文即生活”是叶老写作教学观的核心内容。作文是生活的需要,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与基石,写作应生活化。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需要交流与表达,孩子们在生活中就能互相交流,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尝试用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习作展示平台,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更有助于他们自觉主动提升习作品质。

    (一)文心日记,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句子高手

    我们引领孩子自觉主动写文心日记,每天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孩子们批阅,老师们从来不吝啬给孩子加星鼓励,只要写就是优秀,只要有一个好句子就加两颗星。每天老师将有代表性的好句子在班里大声朗读展示,孩子们在欣赏中学习,在互动中成长,在言说中动力满满。

    一日,笔者执教的一年级学生——梁然又荣登本日班级最佳文心日记榜,当他大声朗读完,同学们你说我也说,“梁然会观察,会想象。”“梁然会学习,会运用,多个成语运用得非常好。”……梁然听着同学们的夸奖,内心涌动着激情,一脸的自豪,更加充满了习作的自信。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又一日,他的文章《假如我是魔法师》变成铅字发表了,还收到样刊和稿费,我为他单独拍了留念照片,全班同学又为他鼓掌:“会想象,会写话,梁然!”“会想象,会写话,梁然!”就这样良性循环,越朗读,越欣赏,越自信,越成功,越坚持,二年级的他已经写完好多本文心日记啦。他的《四个太阳》《风躲在哪里》等也纷纷发表啦!还受杂志社邀约做小编辑,点评同伴的作文呢!

    一个影响一个,班里的邓涵月、陆梓琦、夏梓航、顾杨益等的精彩语句也纷纷在班里朗读展示,一个接一个发表啦!每天坚持写话的孩子越来越多,这样的班级朗读展示平台,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成了孩子们分享的美丽时刻,成了孩子们每天期盼的重要时光。渐渐地,习作成了好多孩子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他们在日常尽情涂鸦,欣赏点评中注入了能量,燃起了习作的热情,不知不觉中,每一个孩子都成了句子高手。这不正和叶老从人的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确立的“为需要而写作”的写作教学观相得益彰吗?

    (二)特色班刊,让每一棵小草都有开花的心

    “七彩童心园”“花儿朵朵开”“彩桥弯弯”“绿叶天使”“幸福手记”“向日葵”“浪花”等独特刊名的班刊,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每份班刊除刊名外,还有刊首寄语、专题作文或个性作文数篇,老师们有时候利用自习课时间或者午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班刊中的文章,学习积累好词好句及好文写法。我们还会定期选择特色专题班刊,或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或张贴展览在校园的“作文廊”里……

    一次二年级的“我眼中的春天”专题体验后,我们将体验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特色专题班刊,一一张贴在教室外墙壁上,顿时师生齐围观。

    小草冒出了绿绿的芽儿,粉色的桃花开满枝头,红通通的海棠花竞相开放,还有黄黄的蒲公英和不知名的黄色、红色和紫色的花儿,啊!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邓涵月)

    晴朗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几只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在蓝蓝的天空中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草地上开着红色、蓝色、绿色的花。池塘里五只小鸭子玩得可开心了。啊,我喜欢春天!(王鸿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冰雪融化。你看,天空上飘着几朵白白的云,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池里的小鸭子在快活地游泳。一棵棵柳树发芽了,柳枝垂下来的样子就像小姑娘的辫子,好美的景色啊!啊!我喜欢春天!(蒋一鸣)

    学生们不仅读着文字,还大声呼喊着小作者的名字。我们发现刊发文章的学生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光,受到鼓舞后越发热爱写作,没有发表的孩子也暗暗下功夫坚持写作,力争文章也能刊发,让每一个经过的师生都能看到,师生们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一次驻足”“一句表扬”“一次点赞”“一次鼓掌”都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特色班刊,让每一棵小草都有开花的心。

    (三)个性作品集,让每一个孩子也过一把作家瘾

    每学期结束,我们都会指导孩子将活页文心日记装订成册,先在封面上进行创意设计,再整理好目录,将每页按照顺序放好,最后装订成册。低年级是绿色的文心日记本,中高年级是黄色的文心日记本,学校评出若干“创意设计奖”“内容丰富奖”“语言优美奖”等文心日记奖项。

    每学年暑假,我们还指导孩子将一年来撰写的文心日记变成铅字,编辑成一本自己的“书”。有的在文字上配上插画,有的干脆设计成一个专题集,有的封面设计独特新颖,有的内容丰富……学校还评出了“诺贝尔奖”“奥斯卡奖”“百花奖”“创意奖”等奖项。

    我们会在书香节闭幕式上或者休业式新体验作文颁奖大会上进行颁奖和展览。一次新体验作文颁奖大会上,“文心日记”“自制作文书”获奖的个性作品集展台前,师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这本自制作文书,是手工配圖哇,真是太有意思了!”“这简直就是厚厚的一本小说呀,高年级的赵宇镇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一个人同时出两本书。”“这本低年级汽车自制绘本作文书,好玩、有趣!我回家也要和妈妈一起再做一本好玩的绘本书。”“嘿,这是我的第一本作文书,好激动,好激动!”……

    作家的作品,固然是好,但是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而我们孩子的个性作品集,其实就是孩子们身边的榜样。有同学看了同桌的个性作品集,回家嚷着也要再做一本;甚至有的孩子从订阅的作文书中,看到同班同学的文章,顿时觉得发表作品也不难,“我也可以”。个性作品集,让每一个孩子也过一把作家瘾。

    (四)网络互联,让每一个孩子做吸纳的树,成分享的源

    叶老说:“作文绝不是把一些很好听、很漂亮的花言巧语写在纸上就算完事的,必须根据经验,从实际生活里流注出来,那才合乎所以要作文的本意。”“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我们将作文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引导家长们一起关注孩子,关注生活,家校共同参与,在老师的帮助下,让每一位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陪伴孩子,激励孩子,孩子的动力更强,孩子的潜能更能被激发,孩子的习作热情更持久。

    网络分享,快捷方便。我们将每天日记中的精彩句子,每次的精彩片段、优秀作文,每期的特色班刊、优秀作品集……每个作文成果都在第一时间发到QQ群、 微信群,家长们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进步,关爱孩子的成长,“一朵朵鲜花”“一次次鼓掌”“一杯杯咖啡”“一个个翘起的大拇指”。

    每次新体验作文专题活动后,我们的孩子均有体验的身影和精彩作文,我们都会编辑成一次专题,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快捷播报,还经常被新华网、现代快报网、名城苏州网、引力播等媒体播报,我们转发到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老师们、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精彩体验瞬间或者文字,都会竞相点赞和转发宣传。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孩子的佳作还在作文网站、作文博客园等网络平台展示、互动、交流,我们还在腾讯网、优酷网、365习作平台等网络展播我们孩子的体验微视频。这些都能助孩子提升习作品质。

    总之,我们在《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观照下的小学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之路上,一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潜心研究,以多维交流平台为载体,以创新课堂体验、缤纷节日体验、个性体验课程等为活动平台,文心日记、特色班刊、个性作品集、网络互联等多元展示平台、分享平台为促点,积极发挥新交流平台效能,催生学生习作感点,助推习作品质,提升习作水平。

    [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观照下的小学新体验作文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为:YZ-C/2018/08]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