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 发现 支持

     刘蓉 徐艳玲 陈烨 卢杰 王云燕

    

    

    “2019浙江省幼儿教育优秀教学活动审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尽管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生物,但它的神秘感依然紧紧地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孩子,对恐龙都有着狂热的喜爱,和恐龙相关的一切都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兴趣。绘本《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讲述的是小恐龙改变坏习惯的故事,小恐龙的蜕变和老鼠莫罗的智慧帮助是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而小恐龙改变坏习惯的心理过程就是生活中孩子真实的写照。

    本次活动中,教师沿着恐龙蜕变的主线,紧扣对恐龙的表情和动作的观察,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及恐龙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提升幼儿的前阅读核心经验,使之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触。活动目标:

    1.观察恐龙的表情、动作,大胆猜测恐龙矛盾的心理活动;

    2.尝试有表情地讲述恐龙的内心独自,知道坚持就能改掉坏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PPT,教学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恐龙的坏习惯。

    教师:教室里来了一只恐龙朋友,它的烦恼是什么?“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什么意思?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尝试理解恐龙的心理活动。

    (一)逐一观察画面,了解恐龙矛盾的心理。

    教师:恐龙和它的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它的表情和动作有哪些变化?恐龙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恐龙吃了朋友后为什么会哭?

    (二)自主阅读,感受恐龙心理变化的过程。

    1.讨论:恐龙会把小老鼠吃掉吗?为什么?

    2.自主阅读,分享交流。

    教师: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恐龙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它进步了吗?进步在哪里?它是怎么做到的?

    三、完整阅读绘本。

    讨论:你喜欢这样的恐龙吗?为什么?

    “2019浙江省幼儿教育优秀教学活动审评”主题审议及教学活动阐释文案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追崇的儿童学习方式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深度的。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儿童、理解儿童,还要从儿童出发,审议课程、主题和所有学习内容,以达成幼儿园课程的适宜和有效。

    一、从儿童出发,构建“恐龙”主题

    (一)以儿童视角审视

    “消逝的恐龙”紧紧地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何况“恐龙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可探索的空间。关于恐龙,大班幼儿想知道得更多,仅仅是对恐龙外形等知识的认知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探究和参与愿望,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代入感和愉悦感。尽管恐龙不存在,但孩子们还是想走进“恐龙世界”,跟恐龙“嗨”一把。主题“我和恐龙做游戏”吸引幼儿的兴趣,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愿望,圆他们一个天马行空的“恐龙梦”。

    (二)以主题价值为本

    本次主题的构建借鉴了《生命实践智慧》(大班上)中的主题“消逝的恐龙”。我们认为,原主题对恐龙感知部分做得比较全面扎实,后面探究和表现部分的活动内容相对欠缺,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重新建构了主题“我和恐龙做游戏”,更多地偏向于对恐龙的深度了解、与恐龙的对话,紧扣“游戏”二字,充实探究和表现两个版块的内容。如此,恐龙形象更加鲜活了,资源更为丰富了,活动更加深入了,幼儿自主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更多了,他们在活动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愉悦和想象。

    (三)以目标定位导向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对主题目标进行了定位:

    1.学习用查阅资料、观察、测量、讨论等方法探索恐龙,萌发探究恐龙秘密的兴趣。

    2.获得对恐龙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了解恐龙消逝的原因,感受“恐龙世界”的快乐。

    3.尝试与同伴合作,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创意表达自己对恐龙的认识与感受。

    (四)以核心经验落地

    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教师和幼儿携手走进“恐龙世界”,演绎与恐龙的特殊对话,和自制的恐龙做游戏,丰富有关恐龙的知识,以多种方法探寻恐龙的秘密。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相互合作,拓展想象,充实内心。

    二、顺儿童之心,梳理“恐龙”脉络

    (一)主题活动脉络的架构(见下图)

    大班幼儿对恐龙的外形、种类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恐龙是一个已经消逝的物种,无法触摸,更不能与之互动,大部分幼儿对恐龙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还有一部分幼儿对恐龙产生了畏惧心理。我们从“恐龙大调查入手”,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唤醒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感知恐龙的外在特点。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恐龙的认知和了解不断深入,情感不断堆积,逐渐走进了恐龙的“内心”。于是,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始走向深层的“对话”版块,着眼于和恐龙的互动与交流,如创想、写信等,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的“游戏”版块中的内容则注重创意表达和想象,幼儿可以尽情地用多种方式表达对恐龙的情感。

    (二)活动在主题中的位置和价值

    由于恐龙已经灭绝的特殊性,第二版块的大部分内容只能基于现有资源、借助想象来完成。绘本《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直击恐龙的内心,给幼儿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和感触,需要幼儿用心观察和想象。想象恐龙的心理过程是愉悦的、自由的、惊奇的,正如幼儿的自我游戏一样。该活动环节是第一版块由外而内的深入,是第二版块由远及近的精华,也是第三版块由静到动的开启。

    三、寻儿童之乐,精准“恐龙”故事

    (一)精选学习内容

    绘本《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讲述的是恐龙和老鼠共同改掉坏习惯的故事,有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即小恐龙的蜕变和老鼠莫罗的智慧帮助,而小恐龙改变坏习惯的心理过程就是生活中孩子的真实写照。绘本主要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重点围绕解读小恐龙的内心独自,沿着恐龙蜕变的主线,紧扣对恐龙表情、动作的观察,引导幼儿对故事情节及恐龙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以提升幼儿的前阅读核心经验,使之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触;第二课时主要围绕小老鼠所想的办法进行阅读和讨论。

    (二)精准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观察恐龙的表情、动作,大胆猜测恐龙矛盾的心理活动;

    2.尝试有表情地讲述恐龙的内心独白,知道坚持就能改掉坏习惯。

    (三)精细教学策略

    1.有效度的设计

    本次教学充分利用了PPT帮助幼儿进行集体阅读,通过信息技术的快速播放、放大播放、音频播放等,让幼儿更清晰、更准确地聚焦恐龙的动作和表情,继而推测恐龙的心理活动。关于老鼠是否被吃掉,教师预设了三种结果,并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自主观察和阅读,在合作中探讨和学习。

    2.有厚度的引导

    绘本教学追求观察的细微、提问的扎实和阅读的有效。活动中,教師充分运用快速和慢速交替的阅读方法,帮助幼儿了解恐龙吞食朋友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恐龙的表情和动作;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恐龙前后动作的变化,进而猜测恐龙的心理活动;运用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在集体阅读中明晰阅读重点,在自主阅读中运用集体阅读的相关经验。

    3.有温度的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提问虽然不多,但指向性较为明确,都指向阅读的重心。例如:小恐龙的表情和动作有什么变化?它心里是怎么想的?它进步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同时,教师的入情入境以及对幼儿正面积极的回应,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语言的表达和表现。

    结语:

    课程改革之路漫长而复杂,唯有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发现儿童,支持儿童,方能见其成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