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政创办研究生教育10周年研讨会纪要
研究生处王文:
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为:完善机制,内涵发展,积极开拓,提升层次。下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拓,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
学科建设以教育部学位授权体系结构调整的改革为指导,稳步发展学术学位二级点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立交叉学科点,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把提升办学层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构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
强化制度的落实,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经过如下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培养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以学科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2013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三阶段,主要内容已经转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上来。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巩固扩大近年来推行的学生课题制度、专业主文献阅读制度、国内外访学交流制度,使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定位落实到实处。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责权机制。以《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和学术水平。完善学科负责人制度,评选优秀导师,适时引入淘汰机制。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伟:
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2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开始,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2个专业招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9年,院系机构再次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归属到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学院新增了外国哲学专业并招生。
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具备以下特点:不同学科相互支撑,形成增量协调优势;培养模式丰富多样,“第二课堂”发挥作用;严格管理不能松懈,建章建制立好规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水平。
未来,学院将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合作,开放培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导师制度;注重调查研究,优化考核体系。
青少年工作系吴鲁平: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点不断壮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生源质量明显提升;导师人数不断增加,导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日趋合理;不断探索并创新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走向制度化,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高校思政专业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出口难、学生进校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青少年工作系坚定不移地走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之路,特别注意“两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社科理论和方法知识借鉴相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尤其是结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展开的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并举。未来,青少年工作系将为建构新型思政的“话语体系”做长期努力;走“科学化”之路;建构志同道合的“学术共同体”,加强沟通与交流;成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小组;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社会工作学院陈树强:
社会工作学院于2006年成功申报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点,2007年招收首届学生,2011年获批成为社会学一级学科点。
学院注重打造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亦注重实践教学;在研究方面,鼓励导师带领学生科研,也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尤其是积极参加学校资助的研究生科研项目;在社会服务方面,鼓励导师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引领学生参与,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学院还把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全程育人”学生工作体系应用在研究生工作上,分阶段、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入学适应、社会适应、就业指导等服务。
未来,学院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积极申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是认真研究社会工作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是对原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较大幅度修订,进一步明确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方向的培养方案;四是配合研究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生的规章制度。
法学院吴用:
法律系自1993年建系,从2003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有10年,共培养研究生586人。目前,法律系硕士生导师为35名(含1位校外专家)。
回顾10年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法律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主动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校外兼职导师聘任工作,目前聘任了60余位;推进实践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司法职业能力;推进研究生科研工作,实施研究生科研立项资助计划;推进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顺应国际化办学的大趋势。
经济管理学院谭祖谊:
2006年,世界经济学获批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经济系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在该一级学科之下,设立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经济系研究生培养历程有以下几个特征: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控制招生规模,走“少而精”的发展道路;培养质量很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本系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较少,但增长快;研究生师资力量比较弱,指导教师专业学术背景多元化。
今后,经济系将优化专业布局;继续控制招生规模,坚持培养“精英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以高质量的培养过程和良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吸引本校优质生源;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实导师队伍。
新闻与传播系罗自文:
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包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总体上,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生源质量有一定保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有特色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学术能力培养等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备;教学方式多样;实行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制度,学生学术能力有较大提升;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明确,研究生就业总体形势较好,特别是就业质量较高。
今后,新闻与传播系将主要从学科建设上下功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打造两支队伍,制定两个计划: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以申报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硕士为契机,为研究生营造更好的学科环境。优化培养方案、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建立培养效果反馈机制。
公共管理系柴宝勇:
公共管理系设有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目前,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正处在论证阶段。一个学科的设立,需要具备内在的逻辑性,要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社会管理和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都符合学校的特色和定位。
从长远来看,公共管理系在办好现有学科点的基础上,要依靠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依靠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政治学一级学科,着重突破瓶颈,进一步实现学科整合,真正体现学校的青年和政治特色。这也符合社会对学校的期待。
学校在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上具有多个优势:符合学校特色,契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依托团中央的组织系统支持;学校有培训团干部的优厚资源和优良传统;MPA能整合学校各学科资源,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课程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跣:
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批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文化哲学硕士点正在建设中。文化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一方面,它将哲学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采用“文化性”思考的范式,把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寻求哲学可能具有的更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它对文化进行“哲学性”思考,通过对文化符号的不断反思和追问,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展开形而上的思考,探寻贯穿多种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结论。
文化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的设置十分必要。首先,它适应了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将进一步促进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第二,对文化进行哲学性思考,对哲学进行文化性思考,实现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寻找学术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文化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文化哲学一般知识,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其中关于文化批判、文化形态、文化主体、文化价值、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能够把哲学与文学、史学结合起来,具有较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责任编辑:于 洋]
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为:完善机制,内涵发展,积极开拓,提升层次。下大力气抓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开拓,创造条件提升办学层次。
学科建设以教育部学位授权体系结构调整的改革为指导,稳步发展学术学位二级点设置,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立交叉学科点,重点发展专业学位,把提升办学层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构建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学科体系。
强化制度的落实,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经过如下阶段;第一阶段以学生培养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以学科建设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2013年下半年启动了第三阶段,主要内容已经转移到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上来。
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巩固扩大近年来推行的学生课题制度、专业主文献阅读制度、国内外访学交流制度,使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定位落实到实处。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责权机制。以《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展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导师的责任心和学术水平。完善学科负责人制度,评选优秀导师,适时引入淘汰机制。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伟:
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刑法学2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开始,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分为2个专业招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属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09年,院系机构再次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归属到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年,学院新增了外国哲学专业并招生。
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具备以下特点:不同学科相互支撑,形成增量协调优势;培养模式丰富多样,“第二课堂”发挥作用;严格管理不能松懈,建章建制立好规矩;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着力提高教育水平。
未来,学院将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交流合作,开放培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导师制度;注重调查研究,优化考核体系。
青少年工作系吴鲁平:
在近10年的发展中,青少年工作系研究生教育工作快速发展。学科专业点不断壮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生源质量明显提升;导师人数不断增加,导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日趋合理;不断探索并创新思政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生培养走向制度化,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针对高校思政专业普遍存在的招生难、出口难、学生进校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青少年工作系坚定不移地走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之路,特别注意“两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社科理论和方法知识借鉴相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与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尤其是结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而展开的理论研究或实证研究并举。未来,青少年工作系将为建构新型思政的“话语体系”做长期努力;走“科学化”之路;建构志同道合的“学术共同体”,加强沟通与交流;成立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小组;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社会工作学院陈树强:
社会工作学院于2006年成功申报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点,2007年招收首届学生,2011年获批成为社会学一级学科点。
学院注重打造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构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亦注重实践教学;在研究方面,鼓励导师带领学生科研,也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尤其是积极参加学校资助的研究生科研项目;在社会服务方面,鼓励导师在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时引领学生参与,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学院还把在本科生中推行的“全程育人”学生工作体系应用在研究生工作上,分阶段、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入学适应、社会适应、就业指导等服务。
未来,学院将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积极申报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是认真研究社会工作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是对原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较大幅度修订,进一步明确应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个方向的培养方案;四是配合研究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生的规章制度。
法学院吴用:
法律系自1993年建系,从2003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硕士研究生,迄今已有10年,共培养研究生586人。目前,法律系硕士生导师为35名(含1位校外专家)。
回顾10年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法律系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主动推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校外兼职导师聘任工作,目前聘任了60余位;推进实践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司法职业能力;推进研究生科研工作,实施研究生科研立项资助计划;推进研究生海外交流项目,顺应国际化办学的大趋势。
经济管理学院谭祖谊:
2006年,世界经济学获批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经济系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在该一级学科之下,设立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经济系研究生培养历程有以下几个特征: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控制招生规模,走“少而精”的发展道路;培养质量很高,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本系本科毕业生报考人数较少,但增长快;研究生师资力量比较弱,指导教师专业学术背景多元化。
今后,经济系将优化专业布局;继续控制招生规模,坚持培养“精英人才”战略;进一步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以高质量的培养过程和良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吸引本校优质生源;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充实导师队伍。
新闻与传播系罗自文:
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包含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总体上,新闻与传播系研究生生源质量有一定保证,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研究生学科体系;建立了一支有特色的研究生导师队伍;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学术能力培养等教学体系相对比较完备;教学方式多样;实行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制度,学生学术能力有较大提升;研究生培养目标较为明确,研究生就业总体形势较好,特别是就业质量较高。
今后,新闻与传播系将主要从学科建设上下功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打造两支队伍,制定两个计划: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稳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结构优化的学术梯队。以申报卓越人才培养基地和专业硕士为契机,为研究生营造更好的学科环境。优化培养方案、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建立培养效果反馈机制。
公共管理系柴宝勇:
公共管理系设有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2014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目前,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正处在论证阶段。一个学科的设立,需要具备内在的逻辑性,要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社会管理和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都符合学校的特色和定位。
从长远来看,公共管理系在办好现有学科点的基础上,要依靠社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依靠政治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培育政治学一级学科,着重突破瓶颈,进一步实现学科整合,真正体现学校的青年和政治特色。这也符合社会对学校的期待。
学校在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上具有多个优势:符合学校特色,契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依托团中央的组织系统支持;学校有培训团干部的优厚资源和优良传统;MPA能整合学校各学科资源,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甚至社会学课程等。
中国语言文学系张跣:
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批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文化哲学硕士点正在建设中。文化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一方面,它将哲学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采用“文化性”思考的范式,把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寻求哲学可能具有的更大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它对文化进行“哲学性”思考,通过对文化符号的不断反思和追问,对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展开形而上的思考,探寻贯穿多种文化现象的普遍性结论。
文化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的设置十分必要。首先,它适应了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将进一步促进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蓬勃发展;第二,对文化进行哲学性思考,对哲学进行文化性思考,实现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相互贯通,在价值世界与现实世界、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寻找学术新的突破点和生长点。
文化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文化哲学一般知识,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尤其是其中关于文化批判、文化形态、文化主体、文化价值、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能够把哲学与文学、史学结合起来,具有较宽广的学术视野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