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

    王珂玫 张志华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部分明确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1]而在对事物的观察中,观察的细致与否决定着其写作的生动程度,所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三单元导读明确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当前小学生存在细节观察能力不足的问题,已受到许多一线语文老师的重视,但由于课堂条件和培训方法的限制,效果总是不太理想。本文试图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爬山虎的脚》为例,探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节观察能力的方法與途径。

    一、《爬山虎的脚》的细节观察与描写

    在《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将将爬山虎脚的形状、颜色、功能等,描写得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在描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连续观察法和细致观察法:在描写爬山虎在生长过程,叶子颜色的变化、细丝形状变化等细节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连续观察的方法;在描写爬山虎叶尖的分布、叶柄后面的细丝的形状时,主要运用的是细致观察的方法,观察细致、描写精准。如下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细节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组阅读法、分析关键动词的品析法、心理学中的“试误法”以及对事物反复观察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

    (一)通过分组阅读法,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

    实施《爬山虎的脚》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三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所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脚、脚上的细丝等细节特征,并且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来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与此同时每个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对小组代表的分享结果进行补充,然后进行小组相互评比。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事物观察的兴趣与热情。

    (二)通过品读法,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紧紧抓住课文中的动词,让学生仔细品读以此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动词是描写人、事、物细节的关键,能够让文章的人、事、物更加形象与立体。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贴切而形象的动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触、巴、拉、贴、爬”等核心动词,让学生反复分析、品味,并找出这些动词在细节描写中的妙处。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核心动词的同时,可配合能生动展示这些动词的动画视频,例如:展示一幅绿油油的爬山虎,像绿色的绒毯一样挂在墙上。爬山虎要准备爬上墙面了,它的脚轻轻地接触在墙面上,牢牢地巴在墙上,脚上的细丝和小圆片是如何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在视觉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爬山虎爬墙时的动作。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细节观察的细致程度,不仅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事物细节观察的能力。

    (三)运用“试误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试误说”是桑代克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学生是在不断尝试和不断纠错中逐渐获得知识的,“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3]

    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忽视事物的细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通过“试误法”来培养学生对事物细节的关注与观察,如在《爬山虎的脚》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根据爬山虎叶子成长过程中,大小、颜色等变化,利用多媒体展示叶子长大前后颜色的错位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并让别的同学来点评,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展示错位图片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学会观察的过程。

    (四)运用反复观察法,培养学生连续观察事物细节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后,还应帮助学生制订对同一事物以及对不同一事物进行反复观察的计划,来提高学生对细节的观察能力。

    1.让全班同学反复观察同一事物。例如:在一定时间段内,让全班同学每天观察教室外面的牵牛花,并且每天做好自己观察的记录,观察结束后,让学生以作业形式写出自己观察的结果,并且在小组内与同学分享。

    2.让学生分别观察不同事物。例如:观察自己家里养的兔、蚕、小鸡、或其它小植物,每天做好观察记录,再集中时间,让学生分别上台描述自己观察的收获。分享与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培养学生对事物细节观察的过程。

    三、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培养小学生观察细节的方法

    1.调动学生的感官。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此培养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中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观察事物的细节。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睛来看,还可以用手摸、鼻嗅、耳闻等方法,全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的细节。

    2.养成做记录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时,要注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培养学生做记录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个小笔记本,把自己在生活或者学习中,让学生要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兴趣事物记录下来,养成随身做记录的习惯,这也是学生为习作积累素材。

    (二)要善于利用资源

    培养小学生细节观察能力时,教师要注意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在课内,教师要注意利用教材资源,学生之间的互享资源;在课外,教师注意运用自然界的资源,来培养小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

    1.利用课内资源。利用教材资源。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观察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利用教材资源。如教材中《爬山虎的脚》这一课,通过教材上对爬山虎的描写以及教师对爬山虎的讲解,学生了解到爬山虎的叶子、脚的颜色与形状;通过作者描写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学生也学会了抓住关键动词的运用,并且为习作打下基础。

    利用互享资源。教师在进行观察的教学活动时,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而学生之间的互享资源也是教学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彼此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收获,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的学习意识。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上台描述自己观察的小动物或者小植物的收获,学生之间分享彼此观察的收获和体会,不仅让学生收获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分享的意识。

    2.利用课外资源。“大自然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大自然无比伦的美感和丰富的内容,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4]教师在教学中,观察的实践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还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观察的教学活动,比如操场上、花坛边等课外场合。教师在对《爬山虎的脚》进行观察教学时,可带领学生在有爬山虎的地方引导学生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细节进行观察。自然界的事物,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与眼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三)在观察中要注重细节与整体联系

    在培养小学生对细节观察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事物整体的观察,要注意整体之间的联系。在有的观察实践活动,教师为了突出细节观察的重要性,就忽略了整体的部分,导致改变了观察事物的初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但是也不能忽视整体的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1.

    [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育部组织编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33.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36.

    [4]温儒敏,巢宗褀主编;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193.

    王珂玫,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张志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