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谈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
陈之秀
王旭明的名字最早是记者从自己好友的博客中知道的。继而在网上搜索了不少有关王旭明的相关信息,得知他原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也是新浪微博红人。
记者注意到,但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本身就是新闻,耐人寻味!他曾经说“发言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发言”。王旭明虽然早已不在发言人岗位上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发言,写博客、发微博、做电视节目、搞“真语文”活动等等。
在关注他微博的同时,发现他是个率真而有个性的人。他经常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于被人们冠以“毒舌王旭明”的亲切称号。比如,不久前他发了一条微博:今儿是个阴天,心情也郁闷些,听到安徽的张苏洲被立案调查,一扫郁闷,大爽。张曾是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后来当了电视台台长。我在机关时,因为工作联系他,派头大架子大说话不阴不阳的,烦他;后来我离开机关,有点小事联系他,派头更大架子更大电话都不接信息也不回,恨他。这回好了,监狱呆着吧!那么,在“毒舌王旭明”眼中,他对舌尖上的安全,有着怎样的独特看法呢?以及“毒舌王旭明”背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
食品安全长期做不好是执政能力不够格
“食品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王旭明开门见山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三鹿奶粉”事件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没有消除,老百姓还是谈国产奶粉色变,出国出境四处采购婴幼儿奶粉,弄得一些地方对中国人限购。想到这些事,我心情就很沉重。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由此可见,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王旭明表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优先确保生命和健康。他说,有一句话叫得很响,叫优先发展教育。这话当然不错,但就当下更实际更紧迫和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要优先确保生命和健康。我始终铭记一位教育战线老领导的一句名言: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建设第一、GDP第一、政绩第一、升学率第一等等往往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出事后才提生命第一。这可不得了啊!所谓生命第一,包括两重含义:一重是速死,比如各种天灾人祸,包括地震、洪水、交通意外、溺水、火灾等等;还有一种是慢死,慢死是指与健康直接相关的我们每天食用的那些含有大量不健康因素的食品。无论是速死还是慢死,如何避免和防止,当前都应该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不久前,上海首份食品安全“黑名单”出炉。“福辣火锅”、上海振江川菜馆等将顾客食用后的火锅底料经回收加工后再次卖给消费者。黑名单上还包括加工病死猪的、用工业盐冒充食盐卖给老百姓的,可以说都是严重的缺德和失信行为。接着,陕西又公布了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十大案件:鸭肉棒制成“牛羊肉卷”、非法添加剂催出毒豆芽、小作坊生产苏丹红毒辣椒面、化工原料加工猪头肉、焦亚硫酸钠制出不合格米线等等。
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和良心。政府有关部门应把保障食品安全当成落实群众路线最实际的事来抓,并抓出成效。
眼下只有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才能有效治理食品安全乱象。要把食品安全放在心尖上,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例加大曝光力度。
抓食品安全,重点还要从源头治理。国家要建立食品监督管理的一条龙体系,对于涉及人民群众必须吃的米醋油盐蔬菜鸡蛋肉食等,要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全流程检查监控,凡是检查不合格的产品一定要全部下架,还要让生产的企业倒闭破产;对闹出人命的判刑,以重罚重判让不良生产者望而却步!
王旭明说,曾写过一本书,叫《为了公开》,治理食品安全,公开也是及时有效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各地《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一定要建立食品定期检查以及公布制度,让百姓知道真实情况,让那些丢掉商业底线的企业永无翻身之日。
国人的中国梦里,食品安全不可少,只有吃嘛嘛香,心才能畅,梦才能亮!
有过媒体经验的王旭明也指出,媒体对食品安全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边界的。媒体应正确发挥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作用。近年来,媒体的宣传和炒作已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比如上海的“瘦肉精”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以及“致癌”多宝鱼事件等等。
因此,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曝光和揭露食品安全的事件,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媒体应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道。科学、准确传播信息,也是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时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而不应该一味喧染,危言耸听。
与此同时,作为媒体,切勿以偏概全、蓄意炒作、制造事端,搞出所谓的假新闻的乌龙事例。比如前几年中国水果在越南被媒体宣称“有毒”,其新闻源头恰恰在于国内媒体对中国水果质量的监督性报道,本来国内媒体的本意只是指出一小部分产品有问题,但被越南方面添油加醋后就变成了全部中国产品的问题。
王旭明强调,购买食品时,不要购买“三无”产品,对于街边饮食尽量少吃,尽量做到回家就餐。
机缘在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
与王旭明聊天,他谈的最多的就是机缘。他谈到他儿时的梦想是当教师、记者、作家,这些都是以写作为乐的职业。1982年,一次机遇,他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通过走后门、找关系,当了一名老师。这是他第一个梦想的实现。
王旭明在从教过程中,在闲暇之余喜欢写文章,并热衷于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为此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也屡屡获奖。他第一次获奖是参加一家报纸的征文比赛,征文的题目是《克莱德曼的启示》,获得了500元的大奖。谈到这段往事,王旭明记忆犹新。
有了发表文章及获奖文章的实力,加上一些无形的机缘。七年后,王旭明进入了《中国教育报》,当了一名记者,顺利完成了第二个梦想,这一年是1991年。
记者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职业。不光要求记者有写作的欲望,还要有写作的能力,以及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等等。干记者这行,不光是与人打交道,还是与事打交道。做个合格记者,是综合素质的考验。正是这样的一种历练,王旭明也在飞速的成长着。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998年,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一职空缺,有人想到了王旭明。正是这样的一个机缘,王旭明的人生再次发生了转折。从媒体人员跨界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的新闻处当处长,但依然是和媒体打交道的。就好比一对恋人,就算分开了,还彼此相依。王旭明说:“我当时也是不想去的,后来是无奈的去了。”
2003年4月,王旭明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2008年,王旭明离开了发言人岗位,到了语文出版社,任社长一职。
“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很难,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王旭明如是说。在职业理想和官场升迁的跷跷板上,王旭明也曾一度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最终,他还是选了一条适合自己所走的路。
推广“真语文”是他的最新选择
经历了十多年的官场生涯,王旭明的想法在逐渐改变。他说,我现在最想当官,越大越好!“那样,我的真语文就能全面推广。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以写作为乐,感觉就像与文字谈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
他认为,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本能力。语文是我们与人交际来往、接受与传递的工具。语文负载着多彩多姿的文化,包孕著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民族感情能交流融洽,知识能充实发展,唯有人人具备语文的能力。所以,语文是文化传递的工具,通过语文的学习,加强语文能力,使学问高深,研读圣贤文化古书,方能承续中华文化命脉。
2012年,王旭明总策划了“真语文”系列活动。他们在福建聚龙学校搞了一场教研活动,联合参会的14省、市32校代表,草拟了一个宣言书,命名为聚龙宣言,开展全国真语文大讨论。他再次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发出倡议: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他希望语文教育界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同人在各自的领域勇于实践,探求真理,廓清相关语文教育理念,推进我国语文教育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之下健康发展。
作为“真语文”运动的发起人和总策划,王旭明和他的语文出版社在他们的教材试验区开展了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全力推行“真语文”教学。这一动因,是想到自己做过的几百场演讲,王旭明发现,很多人并不会说话。于是,他认为,学好语文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应该说,这是他关于语文教育危机意识的反应物,他将“真假语文”之争看成了一场“战争”。
谈到真语文,王旭明滔滔不绝。他说,真语文的实现,涉及到多个领域:语文教学、教师、考试、教材,必须全面推进。只有一起下手,真语文才能实现。虽然王旭明的真语文运动不涉及教材的革新,但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他期望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更大的突围。
王旭明还建议,多读死人书,少读活人书。一次教育讲座后,听众请他推荐值得一读的教育书藉,他列出了七个名字: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杜威、霍华德、孔子、陶行知、叶圣陶。他说,搞教育读透七人,足矣。大家发现七人中六位早已作古,惊问。答曰:当下读书要多读死人书,死人既无小人之情,又无功利之图且深刻入骨,人入土神永驻!
“真语文”运动现在已覆盖十多个省两万多人,很多人还通过真语文网站,参与讨论。他希望自己当大官,越大越好,因为这样才能把“真语文”运动搞得更大、更好!
王旭明的名字最早是记者从自己好友的博客中知道的。继而在网上搜索了不少有关王旭明的相关信息,得知他原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也是新浪微博红人。
记者注意到,但凡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本身就是新闻,耐人寻味!他曾经说“发言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不发言”。王旭明虽然早已不在发言人岗位上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发言,写博客、发微博、做电视节目、搞“真语文”活动等等。
在关注他微博的同时,发现他是个率真而有个性的人。他经常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至于被人们冠以“毒舌王旭明”的亲切称号。比如,不久前他发了一条微博:今儿是个阴天,心情也郁闷些,听到安徽的张苏洲被立案调查,一扫郁闷,大爽。张曾是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后来当了电视台台长。我在机关时,因为工作联系他,派头大架子大说话不阴不阳的,烦他;后来我离开机关,有点小事联系他,派头更大架子更大电话都不接信息也不回,恨他。这回好了,监狱呆着吧!那么,在“毒舌王旭明”眼中,他对舌尖上的安全,有着怎样的独特看法呢?以及“毒舌王旭明”背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
食品安全长期做不好是执政能力不够格
“食品安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王旭明开门见山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23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高,舆论燃点低,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再加上有的事件被舆论过度炒作,不仅重创一个产业,而且弄得老百姓吃啥都不放心。“三鹿奶粉”事件的负面影响至今还没有消除,老百姓还是谈国产奶粉色变,出国出境四处采购婴幼儿奶粉,弄得一些地方对中国人限购。想到这些事,我心情就很沉重。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由此可见,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王旭明表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优先确保生命和健康。他说,有一句话叫得很响,叫优先发展教育。这话当然不错,但就当下更实际更紧迫和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要优先确保生命和健康。我始终铭记一位教育战线老领导的一句名言:生命不保,谈何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建设第一、GDP第一、政绩第一、升学率第一等等往往是放在首位的,只有出事后才提生命第一。这可不得了啊!所谓生命第一,包括两重含义:一重是速死,比如各种天灾人祸,包括地震、洪水、交通意外、溺水、火灾等等;还有一种是慢死,慢死是指与健康直接相关的我们每天食用的那些含有大量不健康因素的食品。无论是速死还是慢死,如何避免和防止,当前都应该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不久前,上海首份食品安全“黑名单”出炉。“福辣火锅”、上海振江川菜馆等将顾客食用后的火锅底料经回收加工后再次卖给消费者。黑名单上还包括加工病死猪的、用工业盐冒充食盐卖给老百姓的,可以说都是严重的缺德和失信行为。接着,陕西又公布了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十大案件:鸭肉棒制成“牛羊肉卷”、非法添加剂催出毒豆芽、小作坊生产苏丹红毒辣椒面、化工原料加工猪头肉、焦亚硫酸钠制出不合格米线等等。
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和良心。政府有关部门应把保障食品安全当成落实群众路线最实际的事来抓,并抓出成效。
眼下只有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才能有效治理食品安全乱象。要把食品安全放在心尖上,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案例加大曝光力度。
抓食品安全,重点还要从源头治理。国家要建立食品监督管理的一条龙体系,对于涉及人民群众必须吃的米醋油盐蔬菜鸡蛋肉食等,要严格准入制度,加强全流程检查监控,凡是检查不合格的产品一定要全部下架,还要让生产的企业倒闭破产;对闹出人命的判刑,以重罚重判让不良生产者望而却步!
王旭明说,曾写过一本书,叫《为了公开》,治理食品安全,公开也是及时有效的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各地《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一定要建立食品定期检查以及公布制度,让百姓知道真实情况,让那些丢掉商业底线的企业永无翻身之日。
国人的中国梦里,食品安全不可少,只有吃嘛嘛香,心才能畅,梦才能亮!
有过媒体经验的王旭明也指出,媒体对食品安全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无边界的。媒体应正确发挥对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作用。近年来,媒体的宣传和炒作已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比如上海的“瘦肉精”事件、河北的“红心”鸭蛋以及“致癌”多宝鱼事件等等。
因此,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曝光和揭露食品安全的事件,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媒体应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的报道。科学、准确传播信息,也是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媒体在进行食品安全问题报道时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起到监督和引导作用,而不应该一味喧染,危言耸听。
与此同时,作为媒体,切勿以偏概全、蓄意炒作、制造事端,搞出所谓的假新闻的乌龙事例。比如前几年中国水果在越南被媒体宣称“有毒”,其新闻源头恰恰在于国内媒体对中国水果质量的监督性报道,本来国内媒体的本意只是指出一小部分产品有问题,但被越南方面添油加醋后就变成了全部中国产品的问题。
王旭明强调,购买食品时,不要购买“三无”产品,对于街边饮食尽量少吃,尽量做到回家就餐。
机缘在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
与王旭明聊天,他谈的最多的就是机缘。他谈到他儿时的梦想是当教师、记者、作家,这些都是以写作为乐的职业。1982年,一次机遇,他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通过走后门、找关系,当了一名老师。这是他第一个梦想的实现。
王旭明在从教过程中,在闲暇之余喜欢写文章,并热衷于参加各类征文比赛,为此在刊物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也屡屡获奖。他第一次获奖是参加一家报纸的征文比赛,征文的题目是《克莱德曼的启示》,获得了500元的大奖。谈到这段往事,王旭明记忆犹新。
有了发表文章及获奖文章的实力,加上一些无形的机缘。七年后,王旭明进入了《中国教育报》,当了一名记者,顺利完成了第二个梦想,这一年是1991年。
记者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职业。不光要求记者有写作的欲望,还要有写作的能力,以及善于总结经验的本领等等。干记者这行,不光是与人打交道,还是与事打交道。做个合格记者,是综合素质的考验。正是这样的一种历练,王旭明也在飞速的成长着。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998年,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一职空缺,有人想到了王旭明。正是这样的一个机缘,王旭明的人生再次发生了转折。从媒体人员跨界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的新闻处当处长,但依然是和媒体打交道的。就好比一对恋人,就算分开了,还彼此相依。王旭明说:“我当时也是不想去的,后来是无奈的去了。”
2003年4月,王旭明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2008年,王旭明离开了发言人岗位,到了语文出版社,任社长一职。
“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很难,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王旭明如是说。在职业理想和官场升迁的跷跷板上,王旭明也曾一度艰难地寻找着平衡点,最终,他还是选了一条适合自己所走的路。
推广“真语文”是他的最新选择
经历了十多年的官场生涯,王旭明的想法在逐渐改变。他说,我现在最想当官,越大越好!“那样,我的真语文就能全面推广。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以写作为乐,感觉就像与文字谈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恋爱。”
他认为,语文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本能力。语文是我们与人交际来往、接受与传递的工具。语文负载着多彩多姿的文化,包孕著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民族感情能交流融洽,知识能充实发展,唯有人人具备语文的能力。所以,语文是文化传递的工具,通过语文的学习,加强语文能力,使学问高深,研读圣贤文化古书,方能承续中华文化命脉。
2012年,王旭明总策划了“真语文”系列活动。他们在福建聚龙学校搞了一场教研活动,联合参会的14省、市32校代表,草拟了一个宣言书,命名为聚龙宣言,开展全国真语文大讨论。他再次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发出倡议: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他希望语文教育界乃至全国教育界的同人在各自的领域勇于实践,探求真理,廓清相关语文教育理念,推进我国语文教育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之下健康发展。
作为“真语文”运动的发起人和总策划,王旭明和他的语文出版社在他们的教材试验区开展了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全力推行“真语文”教学。这一动因,是想到自己做过的几百场演讲,王旭明发现,很多人并不会说话。于是,他认为,学好语文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应该说,这是他关于语文教育危机意识的反应物,他将“真假语文”之争看成了一场“战争”。
谈到真语文,王旭明滔滔不绝。他说,真语文的实现,涉及到多个领域:语文教学、教师、考试、教材,必须全面推进。只有一起下手,真语文才能实现。虽然王旭明的真语文运动不涉及教材的革新,但作为语文出版社社长,他期望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更大的突围。
王旭明还建议,多读死人书,少读活人书。一次教育讲座后,听众请他推荐值得一读的教育书藉,他列出了七个名字: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杜威、霍华德、孔子、陶行知、叶圣陶。他说,搞教育读透七人,足矣。大家发现七人中六位早已作古,惊问。答曰:当下读书要多读死人书,死人既无小人之情,又无功利之图且深刻入骨,人入土神永驻!
“真语文”运动现在已覆盖十多个省两万多人,很多人还通过真语文网站,参与讨论。他希望自己当大官,越大越好,因为这样才能把“真语文”运动搞得更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