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搭建青少年科学教育“新平台”
摘 要:馆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很显然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吻合,是一种以青少年群体为对象而打造的全新的科技教育模式,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校内外的教育主体展开更深层面的研究和实践。在践行馆校教育的过程中,科技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主体,既要主动站位,也要展开深入探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保障实效性,推动馆校活动的持久开展。
关键词:馆校合作;科学教育;新平台
21世纪之后,国际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而且和之前的竞争呈现出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于综合国力方面,科学技术是用于衡量综合国力的关键构成因素。在任何一个国家,科学教育目标的设定往往会受制于国家的发展导向以及社会需求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就此形成共同影响。针对传统的科学课程,国家课程大纲以及课程标准等是落实课程的关键指导文件,而这些内容也体现了国家对正规科学教育的重视,并指出明确的基本目标。如果以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这一视角展开分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科技馆的建设思路以及陈列展示设计等诸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场馆科学教育的重要理念。在科学教育实践中,科学课程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载体,而场馆教育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科普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二者深度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综合考量了地域分布、综合国力、场馆教育特色以及科学质量测评等众多因素之后,选定以德、法、英为代表的10个国家作为最终的研究对象,结合文献以及对比研究,了解其科学教育概况,梳理其科学课程目标以及场馆科学教育理念,并就此展开深入探讨,从中提炼出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为促进馆校合作探寻有力的实践依据,以此推动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探索馆校合作“新路径”
(一)科技馆走进校园
科技馆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最普遍的方法就是科技馆走进校园,以此作为科普性展示的重要载体,体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进一步推动馆校之间的积极沟通,架构良好的合作模式。
而这一形式普遍是以科普资源的展示作为主要内容,双方达成合作之后,会选择合适的契机,在校园内组织科普活动,或者进行小型科技展览,或者表演科普剧等等,并以此作为辅助学校科学教育的关键举措。这种方式既灵活,也能够成功的聚焦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提供有力的辅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还能够实现更好的应用。当然其中也存在弊端:首先体现于学校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能够实现的科普活动次数较少、频次较低,所展示的内容也很少能够与学校教育相匹配,未能实现深层合作,未能架构系统机制,不能对学生实现持续性影响,这样的应用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组织学生参与科技馆
在馆校合作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当学生真正进入科技馆之后,能够就此生发更直接、更直观的感受,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体验,这是提高科技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能的有力举措。
学校应当以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以此促进科技馆的深度教化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展开对科学知识的深入探索,也可以结合动手操作实践等多元化的方法,自主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体会以及理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参观方式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很有可能导致教育层面的缺失。所以对于学校而言,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协议,这样就能够有效改变活动过程中的随意性、参观性,使其成为具有目的性、纪律性以及教育价值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应当和科技馆内的讲解人员展开深入沟通,这样才能在活动中,着重聚焦于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部分,并就此展开深入讲解,或者进行实践演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校内容的二次巩固。
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同时还包括老师,不仅促进了科学资源的全面共享,也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针对科学教学资源实现更优质的甄选和处理。作为校内专业教师,应当和科技馆的辅导员组织定期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同时所研讨的核心应当紧扣教材中所呈现的科学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以明确的教育教学要求为基础,促进科技馆资源的优化和整合,然后对此展开更深层面的挖掘,提炼出更具有针对性、趣味性,而且可操作性更強的科学教育内容,再将其融入到选修课程中,实现更合理的应用,而学生也能够将其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对具体内容的深度把握。
学校应当针对馆校合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科技馆而言,也应当提高对科技资源的输出以及应用,不仅针对当前的科技教育资源展开深度挖掘,还要提高其吸引力以及实践性,这样才能够在践行馆校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对这部分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才真正有助于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以及效能。
二、建立馆校合作“新机制”
(一)让科技馆成为学校科普教育补充平台
当前虽然校内设置了科学课,但是任课教师普遍不是专业的科技教师,再加上受制于硬件设施,在学习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很难能够实现纵深拓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阻碍其动手能力,在国外,科普教育大都是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由此也促进了馆校之间的合作。科技馆可以充分利用馆内资源展开探究式教育,为学生创设情境架构真实的科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枯燥的公式以及原理性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内的各类科普资源,增加青少年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针对他们在书本中难以理解的原理,通过实践的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更好的理解和吸收,这样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求知欲。当然也可以组织乐高拼装、科学DIY等各种兴趣活动,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或者组织科普剧表演,青少年也可以自主参与到表演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自信。
(二)让科技馆成为校外科普基地
在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践中,科技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技馆首先应当了解学校的科普教育大纲以及具体的教学规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建立馆校联系人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和学校之间的对接。同时,科技馆可以充分利用科普资源方面的独有优势,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展教活动。例如:举办科普小课堂,由科技辅导员用有别于学校传统教学的方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不同学段的学生,介绍科普小知识或者组织科普小实验;邀请相关专家或者优秀教师组织科普讲座;组织科普主题活动,所选择的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科普活动充满趣味和吸引力,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科学素养。这些对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意义。
除此之外,科技馆也可以为青少年群体提供科技实践基地,还可以和校方共同组织冬令营以及夏令营,利用假期集中展开有效的科普教育。
三、培养馆校合作“新教师”
打造多维度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教育团队,其中既应当包括科技馆的展教人员以及学校的科学教师,还应当安排科技专家以及科普志愿者等,以促进馆校之间的深度融合,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团队的师德素养以及精湛业务素质等。此外,还需要以科学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为核心,制定相应的标准,落实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到教师培训统筹规划和实践中。针对课程安排,可以选择在科技馆内,不仅可以充分展现科技馆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够有效弥补学校硬件资源不足等问题。
在学校教育方面,不仅要坚持知识传播,同时也要关注能力培养,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才能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孤立的格局,真正实现参与式教学。同时还需要对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层面,还应当充分考量其对科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具体的解题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按照相应的比例将其纳入总分,不仅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也有助于促进自身潜能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其创新以及个性发展。
充分利用多元化媒介,体现其在教育活动方面的宣传优势,或者開辟活动主题,或者设置科技专栏等,在参与活动时呈现于学生面前。当然也可以在宣传报道的过程中,由青少年自主讲述在科学活动中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也可以邀请各界专家以及教师家长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实现对社会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也能够形成对科学教育的有力宣传,体现馆校教育等民心工程地位,作为组织者、参与者,或者作为支持者、赞助者等等,这样才能够促进馆校之间的教育结合,才能够使这种教育形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总之,作为开辟科学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路径,馆校合作不仅关注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效的落实了终身学习,所以作为科技馆,仍然需要对当前的工作范畴进行进一步拓展,同时还要了解国外在馆校合作方面的成功路径,因为国内当前的馆校教育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不管是制度、内容,还是团队建设、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仍然需要展开深入的探索,得到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若婷.馆校合作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与启示——以青海科技馆为例[J].科普研究,2015,10(5):92-98.
[2]徐瑞芳.科技馆非正式教育环境下“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上海科技馆“馆校合作”项目的思考[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2(S1):3-7.
[3]郭潇.馆校合作——杭州城区科技馆与小学美术教育互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洪晓婷(1983—),女,福建南安人,本科,中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