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渗透
江松华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学会基本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会使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数学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以四年级计算教学为例,通过对小学常用的数学思想种类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學习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计算教学 解决问题 巧妙渗透 数学思想 终身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课标》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演绎和归纳不是矛盾的,其教学也不是矛盾的,通过归纳来预测结果,然后通过演绎来验证结果。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到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但最上位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思想。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计算的时候往往有很多简便的算法,其中我们的五大运算律就在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正确运用运算律不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计算的效率,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但在实际运算中,不同的学生总会犯不同的错误,这不仅仅是学数学知识的表象问题,更是数学思想渗透的深层原因,那么如何在数学计算中提炼渗透不同的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数学思维得到长远发展呢?下面以小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知识为例剖析。
1部分与整体思想的渗透
请快速写出算式结果:23+6-23+6,322,对于这类题在四年级练习题中经常碰到,前面这道题正确答案等于12,后面这道题的正确答案等于16,但是每次练习的时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前面等于0,后面等于1,如此简单的题目我们为什么会有同学犯错呢?错因分析:有的同学为了简便运算而简便运算,看到减号或除号两边数字和算式相同,就直接计算以为等于0或1,这显然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自己潜意识改变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对于四则混合运算,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不但不能脱离运算的顺序,同时更要明白:a+b-a+b与(a+b)-(a+b)的异同,以及a与(a)╝)的联系和区别。这就是我们要给学生渗透部分与整体的思想。部分与整体思想:即从问题的部分或整体性质出发,突出对问题的部分或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部分或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发散”或“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部分或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部分或整体处理。只有这样多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和分析,从宏观或微观着手,部分或整体把握,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例如有这样一道判断题:判断下面这题运用简便方法运算是否正确?1025=(100+2)5=1005+2=1502,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错因分析:运算定律理解不透,不能灵活应用所学定律。我们如果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来引导分析:一个长方形的长102米,宽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我们画图分析:
1025实际上是求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两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因此可以把1025看作:(100+2)5=1005+25,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025=(100+2)5=1005+25=1530(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a+b)=a+b,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法分配律。这种通过图形来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其实在数学中是数形结合思想。即: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借助线段图的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理。
3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有这样一道题,如果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四年级学生经常会这样做:360-298=360-300-2=58,到底对错与否呢?我们一起来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老师到超市买东西,钱包里原来有360元钱,买了一双298元的鞋子,还剩多少钱?付钱方式:老师付给收银员300元整钞,老师手中的钱要从360元里减去300元,还剩60元,但收银员要找回2元,就要用60元加上找回的2元,就是62元,而不是58元,同学们,明白了吗?那为什么会有同学出错呢?因为这里我们经常会利用减法或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但有的同学不明白其中的算理,所以犯错了。错因分析:运算性质理解不透,算理不明,不能灵活应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360-298=360-300+2=62,用字母表示为:a - b= a -c +d,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减了加回来,减少了还要继续减。这其实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建模思想:所谓数学模型思想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从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充分运用观察、实验、操作、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过程,得到简化和假设,它是把生活中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的一种思想方法。能培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乃数学的最高境界。四年级所学建立的五大运算律的基本结构,也都是我们数学中重要的模型思想。
4类比思想的渗透
每到期末之时,由于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会有部分遗忘,那么我们在复习运算律这一课时,经常会先复习加法的交换律:a+b=b+a,由此让学生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a=b;再由加法的结合律:(a+b)+c=a+(b+c),回顾乘法的结合律:(a)=ab);再由乘法分配律:(a+b)=a+b,拓展到:(a-b)=a-b,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也是一种数学思想,即类比思想: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根据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理解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5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五大运算定律都能用简洁的字母表示其运算的过程,即a+b=b+a,a=b,(a+b)+c=a+(b+c),(a)=ab),(a+b)=a+b,这种表示方法其实在我们数学思想方法中也叫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既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使得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的推导和演算,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实,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例如假设思想、比较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方程思想等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研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适当的数学思想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注重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思想,在问题的解答中运用数学思想,在总结中升华数学思想;只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时时渗透数学思想,让孩子们处处领悟数学方法,才能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