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空间艺术作品设计探析

    周皓艳 吴魁

    

    

    摘要:

    结合一些著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案例,通过对其建筑空间艺术作品的分析.探索实践“魔方”空间艺术作品的设计与方法。文章从创作来源、设计趋势与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阐明“魔方”作品艺术设计理念,希望能为人文关怀下的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文关怀 空间艺术设计 极简主义 可持续发展

    当今,在建筑空间艺术设计领域中,许多知名建筑师以“人文关怀”为其潜心专研的设计宗旨,并借助于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运用,探索并设计了许多标新立异的建筑空间。例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有机更新”的思想,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的“负建筑”主题,都表达了一种“人文关怀”下的人与空间的理性思考。由此本文以“魔方”空间艺术设计作品为例,围绕这_^文关怀理念,从创作来源、设计趋势与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阐明“魔方”作品艺术设计理念,希望能为人文关怀下的建筑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1.创作来源

    本次作品原是一座废弃的工业厂房,现将其规划改造为一所艺术研究社区。其创作来源于至上主义绘画作品《黑方快》(见图1),作品以“魔方”为设计主题,定位为几何抽象和极少形式的空间场所。力图运用简单的几何造型元素,简化建筑的内外空间结构;递减组合构造形式以及巧妙灵活的材质搭配;对原有建筑群体重新进行空间组织,都突出了建筑的体积感和空间整体层次。

    在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建筑中,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见图2)则是鲜少能体现至上主义绘画所表达的精神氛围的建筑空间艺术作品。该建筑由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共同设计,建筑由6座矩形盒子结构叠加而成,参差不齐地坐落于拥挤的都市住宅群中,博物馆的立面与周围的房屋对比显得不拘一格。在外界限制条件(建筑占地面积)的制约下,他们通过改变建筑结构将不同形状的矩形盒子,灵活的排列在限制的城市空间中:采用具通透感的材质外墙立面,简洁稳重,让参观者自然引入到场地中,识别性强,提升了博物馆的地位。同时,区别于周边建筑,博物馆的窗户巧妙地安排在每一层盒子的外轮廓线上,从外表上几乎无法看见。而窗的位置决定于室内的布局需要,一系列大小不同的立面开洞创造的独特自然光照效果,有机地将建筑内外空间完美结合。以纽约新当代博物馆为例,在“魔方”空间艺术设计中,运用几何元素造型,旨在表达对现有建筑的尊敬和延续;对几何抽象和极少形式进行一种精神性的传承。

    2.设计理念

    不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室内设计师,他们都拥有自己对传统、现代及自然的建筑(室内)哲学观点,并把它上升为自己独特的信奉理念来指导空间艺术创作。他们在空间艺术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其作品来表述“人文关怀”理念,为空间设计的发展创新实现良性循环。

    “魔方”设计,借鉴了日本设计师隗研吾“负建筑”的理念,将其理念转化为设计作品中的“负空间”思想,坚持空间与人,环境的对话:从建筑空间上表达一种人文关怀。在尊重建筑历史空间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的良性发展。“负建筑”理念中表达的一种“人文关怀”下的空间与人,自然关系的理性思考值得借鉴:不刻意追求建筑的意象,抛弃以往高高耸立,洋洋得意的建筑(空间)之外,追寻最适宜的建筑——负建筑。

    作品在设计中根据规划改造的相关要求,尊重原有建筑的布局,借鉴中国古典传统庭院的布局方法,试图营造一个贯通而独立的理想建筑空间:一方面区别于传统的封闭式的建筑,将屋檐下的每个空间贯通。(见图3)另—方面在共享空间的同时,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使空间可聚可合,相近相远。艺术研究社区采用3×3×3的立方空间格局,赋予它足够的高度和宽度。不同角度和标准都赋予其特有的建筑特色。看似无秩序的魔方重组,但实际上这些不同体积正方体的变化和连接充分调动了人与空间的亲密对话。通过将许多小型内部空间彼此联系或分离的方式,塑造出了区别于以往的房间形态,形成了错落有秩的空间组合,力求赋予每个空间自己的特征或比例,使之独立于其他空间,然后这个空间自己就会呈现某种特质而产生私密的感觉。如大厅只有一层高,会议厅和狭长的只能摆下一张床的走廊过道有两层高艺术展馆有三层高。

    窗户位置的设定则依据每个内空间的需要,形式不一。如在几处不同房间中安置了共享窗子人们就可以从窗口进行互动对话。在薄薄的墙上打开几处四角窗,比如在工作区和入口大厅之间、展览厅和咖啡休闲区之间,窗户将空间中的光线、声音、色彩以及人的行为、情感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形成了形式与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新关系。

    3.表现手法

    在风格定位上,按照极少主义建筑设计中减少原则,采用轻盈,飘逸的建筑造型,结合至上主义绘画色彩,旨在凝炼成一种简洁明快而又精巧的空间。本次设计中表现手法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半透明纯净色度的视觉应用。对于半透明白色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该艺术研究社区的理性所在,建筑设计中的白色并不一定是极简的,它可以变化万千:白色的墙体可能因为材质或光线的变化而异,建艴度的变化与光线,空气,声音以及周围介质息息相关。这样,设计师就能够抛弃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将建筑简化成光线、空气、声音等基本元素,这些元素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也体现了空间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追求。

    2多样的材质表现力。在材质选择上,大多采用通透轻质的现代材料。研究社区选用了半透明玻璃材质,视觉层次上的削弱消解了建筑本身,让人重视到空间的连接和独立。当然,考虑到建筑的内空间与外空间之间的私密性,这种通透并不彻底,而是一种朦胧的唯美表像(见图4)。

    3膜被状构造的建筑表皮。为了达到建筑的良好透光效果,膜被状表皮具有很好的表现特性,它既可以调节室内外的光线效果,还可以改善研究社区空间的通风透气性。在社区的外墙玻璃上外覆盖一层半透明的“保护膜”,在“保护膜”和外墙形成的双层表皮之间嵌入灯管。白天时,建筑通过表皮的层叠,光效的明暗交替,呈现一种朦胧的动态空间,到了夜晚又变成了一座静谧的灯塔。

    4理性精湛的施工技术。相对于视觉效果及材质的创新,实现建筑的轻盈、超薄是以建筑技术的突破为基础的。为了打破原先的厚重视觉,表现建筑的轻盈,本次设计创造性的将艺术研究社区中承重的柱子分散数根细到极致的柱子就是说把力分散和化解到平面中去。

    在对艺术研究社区表现形式的探索中,乐高组合模式的几种衔接方式的结合运用打破了常规的单元组合衔接方式。对于乐高这一元素,可以从丹麦的乐高体验馆(见图5)中汲取灵感,其设计外形看起来是矩形模块堆积而成,其建筑结构可以是很多房间拥有户外屋顶平台,乐高屋的顶端是一个巨大的乐高砖形的建筑元素。将独特的乐高砖结构(见图6)巧妙地运用到本次方案的建筑建构上,不仅打破了原有空间的组合模式,也丰富了设计中立方体的结构组合。

    4.可持续发展

    1因地制宜的设计发展观。如今,“人文关怀”下的人与空间的理性关系被更多的应用到建筑空间艺术设计中去。一些生态化的空间设计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国外引进的集装箱设计在国内发展开来,它可以根据人的需求变化移动位置,材质轻便环保。现在很多室内设计为了节约空间也都开始使用变换空间,首先是柜子、床、沙发等,现在发展为墙面都可以移动,来创造更多功能的使用空间。

    2尊重生态自然。在尊重极少主义建筑中“简单”的原则下,艺术研究社区借鉴乐高玩具的拼合方式,通过一个个正方体的重组划分,将自然空间与人为空间相协调。让建筑外表更美观,并产生一定的韵律性。外部的叠加和内部结构开窗镂减形式,参考了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安藤忠雄的4x4住宅。简单的正方体,大面的玻璃使用,让建筑更具通透感。原本,外部材料选用了今年流行的全息技术材料,但考虑到这一材料不仅花哨,还会给外空间环境带来严重的光污染问题。比较纯净的半透明玻璃成为合适的首选材料,简单而不单调。

    5.总结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人文关怀”理念支撑下的的极简主义建筑空间将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所以在今后的空间艺术作品的实践研究中,应当结合因地制宜,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下,设计出“人文关怀”下的人与空间的理性空间。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