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企合作下“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构建
顾刚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在线网络课程的学习,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能够提升网络课程的质量,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网络课程的成果。本文对校企合作共建在线课程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构建“数控技术”在线精品课程的一些思路,为校企合作下的网络课程构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控技术;开放课程
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增加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现代化,教学的内容也更加多样化,通过网络进行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新颖的知识,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精品在线网络课程的构建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更是推进了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当前,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和深化,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在线网络课程能够形成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校企合作在线联合体。
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种专业化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大量专业知识,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设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近年来,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得到有效贯彻,这对于提高教学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还可以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例,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学生带来开放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主动性学习和提高,为学生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带来了广泛的学习资源,对于促进学生个人学习实践效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 校企合作共建在线课程的价值
1.1 高职院校发展概况
高职院校作为企业和社会人才重要的培养和输出地,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发展所需不相适应,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整体的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出现了“学生缺乏好工作,企业缺乏好员工”的现象。这种问题使得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出现了逐年走低的趋势,为了改变当前这种不相适应的局面,高职院校加强了和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更好地输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推进精品在线课程的构建,利用互联网改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1.2 校企共建在线课程的意義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能型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够体现效果。校企合作需要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领域进行深化改革,促进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相对应,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岗位人才,才能够让更多的毕业生能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高职院校数控技术在线课程的构建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够打造出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课程内容。课程的开发需要联合企业专家以及学校的教师进行联合开发,企业专家的加入能够帮助学校老师更加充分的了解企业所需,掌握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以及岗位人才的技能标注,将企业的需求与学校的优势进行联合,构建“数控技术”精品在线课程,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在线课程教育。校企专家需要加强沟通,展开深入地交流,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在线课程,为学生提供最新和最前沿的技术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下的在线精品课程的打造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 浅析校企合作下“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构建的内容
网络在线课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依托网络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对课程进行规划、发布以及应用等环节,需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数控专业的特色,提高数控技术课程的质量。
2.1 校企合作共定课程内容
“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构建需要注重课程结构的设计,优化数控技术的教学内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程构建需要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通过了解企业发展变化,掌握数控岗位对人才技能、知识和素质相关的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课程内容,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强数控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进行课程构建的时候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形成“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模块。学校老师要积极与企业专家开展深入地交流,了解企业数控岗位的需求变化,适应企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课程。
2.2 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包括教材、教学课件、微视频以及仿真软件等,这些课程资源仅仅通过学校单方面很难完成,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共同构建。企业的专业以及学校数控专业老师组成一个课程资源团队,围绕数控技术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教材的编写,根据企业的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脚本视频。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在企业生产的现场进行课程的录制,拍摄企业生产工作的流程,让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早的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对未来企业生产活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通过这些生产视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职场的氛围。通过这些实际的生产视频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向往之情,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数控技术的学习中去。企业工作环节的实拍图片或者实拍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方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在线网络课程也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有任何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学习,重复地学习,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2.3 校企合作共育教学团队实施教学
教师在数控技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构建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高职院校应当安排相应的老师前往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可以选择在寒暑假的时候进行,也可以通过学期脱产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技术水平。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制度,对老师挂职锻炼的效果进行考核,约束老师挂职锻炼的行为,促进教师自觉意识的提升,防止个别老师在挂职锻炼的时候抱着散漫完成任务的心态。通过老师的实践锻炼,了解更多企业数控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老师对该岗位的了解,更好地进行在线课程的构建。老师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岗位的工作中,多学多问多想多动手,切实增强对数控岗位的了解,将岗位的前沿技术和工作实际需求引入到课程构建中去。
2.4 校企合作创新教学评价
构建“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还要注重构建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評价,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对于学习的过程并不注重。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并不适用于在线课程教学评价。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以及企业更新变化的岗位人才需求,构建“学校—企业—学生”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进行全方面的系统的评价,形成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企业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大作业、小录制以及观察等多种形式,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校企紧密联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更新评价标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价体系中的各个元素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调整,删除一些较为老化的评价元素,增加一些创新的元素,开拓学生的视野,推进学生的实践培训,强化数控技术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为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3 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始终关注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案和模式进行调整,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就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价值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个人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科学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注重与专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结合,有效提高开放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学习需要,推动学校在专业科学教学过程中达到更加的实践效果,同时为强化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提供有效支撑,进而有效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
浅析校企合作下“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构建需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制定在线课程的内容,共同构建在线课程资源,加强教师团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学校—企业—学生”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数控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荷斌.混合型智慧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探索与思考[J].林区教学,2020(01):33-35.
[2]王颖,张斌,刘永强,朱艳.数控技术专业3+3中高职分段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4):72-74.
[3]黄庆华,夏利勇.基于“资源共享课”平台的机电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