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高职教育探究
徐冬冬
【摘要】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需在A-A-培养、专业设置、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完善政策法规等方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1—0107—02
教育部2010年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现状
1.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求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要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路不够开阔,校企合作还只是处在浅层次阶段,仅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一个途径,没有面向市场、面向区域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需求,真正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
2.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力度不足
当前高职院校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方面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所起作用不大,力度不足,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出优势作用。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实力不强,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科研水平不高,难以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在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方面对企业的贡献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企业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的培训作用不明显。
3.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缺乏市场的导向性
高职院校作为区域人才、知识的重要集聚地。应通过优化专业设置,来引导地方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样才符合高职院校为经济产业服务的使命。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离,其结果是大量相似专业的重复设置,专业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而有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专业特色明显不足。
4.缺乏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鼓励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体系存在一般的宏观政策多,可操作政策少;一般规定多,强制性奖惩措施少;行政式文件多,而法律、政策、经济等市场调控手段少等问题。对校企合作,要有鼓励双方开展合作的方向性政策法规,也应有税收减免、信贷利益分配、人员奖励等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这些都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校企双方无法深度合作和实现良性循环互动。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缺乏深度、长效、共赢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不稳定、随意性强。
二、现代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的探讨
1.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应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确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当前产业升级、社会转型条件下,高职院校首先应当更新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上。
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保证学生顺利就业的必要条件。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校企双方要在对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展开科学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本区域产业现状、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科学地进行人才预测,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考虑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以便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瞄准区域经济的转型的目标与趋势,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高职院校各专业应成立由行业和企业专家、教师代表、政府部门人员等组成的产学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制定详细的运行细则。产学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者,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感知最敏锐,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的设置与优化调整的过程中来,可以加强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
3.依托区域经济资源,校企共建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依托区域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是企业、学校、行业,其功能定位是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生产“四位一体”。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主体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要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在功能上生产性实训既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又有生产产品的功能,还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
校外实训基地的创建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高职院校可利用丰富的区域企业资源,积极主动与行业中规模较大、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的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的培养过程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使专业与行业、教师与企业、学生与生产岗位之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因此,学校要主动找准校企合作的利益契合点,通过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一种校企紧密结合的机制。
4.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依托区域产业,深化政校企合作,能促进专业建设、提升硬件资源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从而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能获得合适顶用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利用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资源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技术研发等服务,促进区域社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政策法规。
政府的激励和引导对调动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都非常重要,因此,需完善政府的激励政策。既要有鼓励高职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向性政策,也要有税收优惠、信贷利益分配、人员奖励等政策措施;既要有物质层面的激励政策,也要有精神层面的激励政策;既要有硬性规定的政策,也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总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双方合作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70-72.
[2]金雁,邱吉.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111-113.
[3]高忠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联性分析[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10):9-12.
(编辑/樊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