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实训技能教学研究
余宏
摘 要:电子工艺实训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基础实训,是由理论知识向动手技能转化的重要路径。本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将课程实训教学从验证性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转变。建立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步考核方式,以团队和项目形式展开实训技能的教学,重塑学生对行业规范、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新的认知。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训;实训技能;应用型
1 緒论
电子工艺实训是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工艺流程为主干,将基础训练、基本工艺、实训技能等融合,使学生具备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理论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不能适应新型应用型工科的要求。本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出发[1],将课程转变成以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为主,注重过程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实训技能的教学质量。
2 实训技能内容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注重学生实训技能[2]训练与考核,以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工艺为基础,达到实训技能教学集成化、通用化、系统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实践研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常见故障诊断能力。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技能内容包含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3]、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注重每个学生的过程训练与考核,增加过程训练与考核比重。
(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实训中,完成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4]两个主要技能内容。通过实训训练,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能够用色环法读出四环和五环色环电阻的阻值,会识别二极管、电容的正负极及主要标称值,会识别7段数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脚。能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二极管正负极、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容容量、三极管类型及发射极、基极、集电极。
(2)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实训主要有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训练与考核。点和线焊接与拆焊训练与考核、常用电子元器件焊接与拆焊训练与考核、简单单元电路装配训练与考核。通过实训,学生认识了焊接工具和焊接方法,掌握常用的焊接工艺,能够根据设计原理图完成简单单元电路的设计,焊接,装配和调试基本环节。
(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2—3人一组自选题目完成一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有固定的模板。自选题目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汇集里面选择。该题目汇集包含了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和单片机应用设计三个部分电路设计。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研究、自主设计、团队协作和撰写报告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和科研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了产品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为今后的电子竞赛和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 实训类型的调整
传统的实训技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为了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实训技能内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调整为以下四个层次:
(1)验证性。内容为教学内容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常见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深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通过实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能够熟练对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数码管、直插和贴片芯片进行识别和常规万用表检测。
(2)综合性。内容为手工焊接与拆拆技能、简单单元电路的搭建。实训技能内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与拆焊和学生2—3人一组利用现有的元器件自拟设计方案、自行搭建单元电路并独立调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各种平台资源查阅所需资料,重视小组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
(3)设计性。内容为学生2—3人一组自选题目完成一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并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装配、调试与写作能力。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1人主要负责硬件电路焊接,1人主要负责软件程序编写,1人主要负责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成员之间相互协同,发挥每个学生长处,在实际锻炼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环节,让学了解一项技术开发基本流程、基本工艺、基本方法以及行业标准与规范,促进学生对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认知,对学生后期从事科研和产品设计开发有一定的帮助。
(4)创新性。内容为利用学院“智电协会”和“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平台资源,在自己的兴趣和相关老师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完成。强调项目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同时“智电协会”和“大学创新创业中心”有很多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等项目案列,可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项目,从而增强他们学业知识和动手创新能力,对于应用型学科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4 实训过程的优化
电子工艺实训以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个项目为载体,围绕电子产品生产和工艺流程为主线,将基本工艺、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同步考核、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实践技能等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1)实训1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①实训任务。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数码管、集成芯片的识别与[5]万用表的检测。②实训过程。介绍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对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数码管、集成芯片等元器件的识别、分类、主要参数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和电感大小,会识别二极管、电容的正负极及主要标称值,会识别数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二极管正负极、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电容容量、三极管类型及发射极、基极、集电极。③实训考核。读出色环电阻的阻值和电感大小。读出瓷介电容、纸介电容、电解电容的容量和额定电压。指出数码管和集成芯片的引脚顺序。测量出电阻阻值、电感大小、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电容容量、三极管类型及电极。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考核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独立完成,考核表主要由“姓名、学号、操作过程、完成时间、实训结果、成绩”六个部分组成。
(2)实训2手工焊接与拆焊技能。①实训任务。电烙铁的使用和故障检测、五步焊接法、点焊与线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简单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装配。②实训过程。介绍内热式电烙铁的结构、使用方法、焊料、助焊剂。演示电烙铁的拆装和故障检测方法。讲解几种缺陷焊点的原因。演示焊接五步法、点焊、线焊、电阻焊接、电容焊接、二极管焊接、三极管焊接、集成芯片焊接,并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于操作技能有误、不熟练同学进行单独指导。对于让学生自主独立设计一个简单单元电路并完成其焊接与调试。③实训考核。点焊、线焊、电阻焊接、电容焊接、二极管焊接、三极管焊接、集成芯片焊接。简单单元电路的设计与装配。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考核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独立完成,考核表主要由“姓名、学号、操作过程、完成时间、实训结果、成绩”六个部分组成。在规定时间之内未完成项目的同学让其重新考核,直到考核成绩合格为止。考核过程是每个学生单独考核,摒弃传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考核,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数量与质量并重。
(3)实训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①实训任务。学生2—3人一组自选题目完成一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并撰写该设计报告。②实训过程。讲解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规范,重点讲解目录、摘要、引言、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参考文献撰写规范。让学生2—3人一组协作完成所选题目的工作原理研究、耗材采购、电路设计、焊接装配、调试优化、报告撰写。学生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利用学院“智电协会”和“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平台资源,在该平台资源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协作完成。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讲解和疏导。③实训考核。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上交课程設计产品和报告,并每人回答一个关于课程设计的问题。在学院“智电协会”和“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平台资源协作下独立完成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以适当提高课程设计评审分数。
5 实训评定的转变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由传统的重期末考核转变成重过程考核的方式,加大对实训过程的考核比重。把所学理论知识集成成项目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通过项目的考核,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同步考核方式,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就可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成绩评定办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产品及报告(50%);平时实训项目考核(40%);考勤、纪律表现(10%)。
6 结语
电子工艺实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将课程实训教学从验证性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转变。注重过程考核,让学生乐在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电子工艺实训,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工艺,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产品研究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进一步帮助教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积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胡海祥,薛香恒,张耀平,江文武,许开.刍议矿业类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103-104.
[2]吕菲,盛凯,丁小.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教学的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2):197-198.
[3]董迪.浅谈电子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155.
[4]王艳.加强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4,(36):1.
[5]王正勇,王林泓,陈学昌.基于技能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2):42-44.
基金项目:贵州科技厅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272;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