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增效”三法
毛继明
笔者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但绝不是孤立的一环。抛开起点和终点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效果是很有限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依笔者所见,始于激趣、重在课堂、成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增效”三法。
一、点燃兴趣之火
首先,教师要当好“介绍人”,介绍学生与语文相识。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运用迁移规律列举一些生活事例、名家逸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明白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的道理,让他们明白语文因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要求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其次,教师要当好“创造者”,创造条件让学生与语文相恋。朱永新说,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的确,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我校采取低目标、小起点、多活动的方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在语文课堂上尽量多地读学生的作品,分析其中某一个词、某一句话的独到之处。利用教室外的“未来名家作品栏”,定期张贴学生的随笔,只要是来自学生生活、发自内心情感的好文章,都可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利用学校网站里的“学生天地”栏目,让好的作品及时亮相,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到了固化,并能保鲜。
二、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必须紧抓课堂、优化课堂,在课堂上下工夫,在课堂上求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好“备、让、听、晒、赛”几个字很重要。
“备”,即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备课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因喜而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必须坚持,就是备课要围绕“本节课要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 “效果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问题精心设计,提炼目标(一节课的目标不可设计太多),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知识点、考点、提升点等),落实作业(精选、先做、全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即让出时间给学生。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好的时机就是在活动中,它要比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来得深刻。为此,教师要勇于把课堂时间让出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说、来做、来讲。
“听”,即加强听课。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加强听课,互相学习,交流心得,智慧“杂交”,是破解教育教学难点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在我们学校,由校长带头推门听课,每周平均在2节以上,要求每人每期至少听24节课,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评议,评议之后再由执教者在不同的班级二次上课。教师听得多了,学得多了,“短板”加长了,课堂这个“木桶”的盛水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晒”,即展示落实情况。我们定期举行教学大检查,把教师的教案、批改的作业、评改的试卷、教学反思、听课记录、评课稿等全部拿出来,摆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晒一晒”,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议,评出等次,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在大会上表彰。用事实说话,促使教师认真工作,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
“赛”,即赛课(公开课)。赛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峰体验,也是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我校按照县级赛课标准,定期举办“青蓝工程师徒赛”活动,同年级、同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高标准、严要求,有赛必评、有评必奖,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进,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学习热情。赛课,也成了我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思考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创新精神,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本人的做法是:1.保证好书源。通过一借二买三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有书可看。2.提供读书时间。除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外,每周还固定2节阅读课。3.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师生共同分享读书心得,互相促进以提高阅读能力。
养成写作的习惯。本人要求学生每周除作文课上写一篇作文外,还要根据所读、所见、所闻、所思,至少再写三篇随笔或感悟之类的文章。要求学生取他山之石,激活智慧浪花,整理思考碎片,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练字的习惯、背诵的习惯、纠错的习惯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责 编 木 子)
笔者始终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但绝不是孤立的一环。抛开起点和终点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效果是很有限的,也是不符合规律的。依笔者所见,始于激趣、重在课堂、成于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增效”三法。
一、点燃兴趣之火
首先,教师要当好“介绍人”,介绍学生与语文相识。我们要结合课堂教学,运用迁移规律列举一些生活事例、名家逸闻,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明白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的道理,让他们明白语文因素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要求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其次,教师要当好“创造者”,创造条件让学生与语文相恋。朱永新说,儿童天生喜欢成功,反复成功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成就动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的确,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我校采取低目标、小起点、多活动的方式,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在语文课堂上尽量多地读学生的作品,分析其中某一个词、某一句话的独到之处。利用教室外的“未来名家作品栏”,定期张贴学生的随笔,只要是来自学生生活、发自内心情感的好文章,都可以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利用学校网站里的“学生天地”栏目,让好的作品及时亮相,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到了固化,并能保鲜。
二、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必须紧抓课堂、优化课堂,在课堂上下工夫,在课堂上求质量。打造高效课堂,落实好“备、让、听、晒、赛”几个字很重要。
“备”,即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备课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因喜而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必须坚持,就是备课要围绕“本节课要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 “效果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问题精心设计,提炼目标(一节课的目标不可设计太多),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知识点、考点、提升点等),落实作业(精选、先做、全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即让出时间给学生。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好的时机就是在活动中,它要比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来得深刻。为此,教师要勇于把课堂时间让出来,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说、来做、来讲。
“听”,即加强听课。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绊脚石”。加强听课,互相学习,交流心得,智慧“杂交”,是破解教育教学难点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自身水平、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在我们学校,由校长带头推门听课,每周平均在2节以上,要求每人每期至少听24节课,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在教师大会上公开评议,评议之后再由执教者在不同的班级二次上课。教师听得多了,学得多了,“短板”加长了,课堂这个“木桶”的盛水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晒”,即展示落实情况。我们定期举行教学大检查,把教师的教案、批改的作业、评改的试卷、教学反思、听课记录、评课稿等全部拿出来,摆在校园醒目的地方“晒一晒”,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议,评出等次,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在大会上表彰。用事实说话,促使教师认真工作,提高自身水平和教学质量。
“赛”,即赛课(公开课)。赛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峰体验,也是探索高效课堂模式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我校按照县级赛课标准,定期举办“青蓝工程师徒赛”活动,同年级、同学科,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高标准、严要求,有赛必评、有评必奖,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进,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学习热情。赛课,也成了我校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三、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思考的习惯。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创新精神,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有责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本人的做法是:1.保证好书源。通过一借二买三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有书可看。2.提供读书时间。除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外,每周还固定2节阅读课。3.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师生共同分享读书心得,互相促进以提高阅读能力。
养成写作的习惯。本人要求学生每周除作文课上写一篇作文外,还要根据所读、所见、所闻、所思,至少再写三篇随笔或感悟之类的文章。要求学生取他山之石,激活智慧浪花,整理思考碎片,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练字的习惯、背诵的习惯、纠错的习惯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