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练笔

    许惠芳

    词串练笔,是以摹写一组相互关联的词语或短语为抓手的一种练笔形式。词串的关联性源自生活,可以是来自生活中相同或相关的人、事、物,也可以是同一生活场景、活动主题,或者取材于生活的同类语料素材等。词串短小、零散、随意,把观察所得写成词串,相较于成文的练笔要简单得多,学生能很轻松地驾驭。另外,轻负担、低压力的练笔也能促使学生乐于投入观察,助力多角度个性化的观察,使观察真正发生,再次回馈于表达。

    一、特征罗列:物态观察,从模糊认知走向清晰的条理

    物态指的是事物的样态、特征,学生对物态观察得越细致、全面,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越深入、有特色。从这一角度看,观察与表达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用词串的方式枚举物态,于特征的罗列中历练学生的“慧眼”,轻松而有实效。

    (一)着眼自发感受处

    有学生观察放学路上的事物,进行练笔——

    树木:沾满了灰尘;很茂盛;绿色的;挺拔

    路灯:像巨人;还没亮起来;直直地站立着

    小狗:跑来跑去;很可爱;黄毛;甩着尾巴

    不难发现,学生自发的观察是很随意的,他们看到树叶上“沾满了灰尘”,小狗“跑来跑去”,就直接写下来,不会刻意地思考观察的顺序、观察的角度等之后,再决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学生的观察还是带着自主感受和既有经验的,他们感受到路灯“像巨人”,小狗“很可爱”,树木要用“挺拔”形容,这些感受也藏在学生既有的个体经验背景中,只要不与观察到的事物冲突,他们不会过度地在意眼前的树木是否真的“挺拔”,路灯“像巨人”是否真的贴切等。这些基于经验印象和感受的词语、短语,也自然地成为练笔的一部分。尊重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所见、所感即所得,不做过多的要求,这样的词串练笔对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词串练笔就应该在这样自由轻松的状态中起步。

    (二)渐入特色细节处

    学生对物态的观察必定要经历一个从粗浅、模糊到逐步细致、深刻的过程,前者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的,后者是通过观察历练不断习得的。优秀的物态必定是那些能体现敏锐观察力的细节特征,正是这些细节特征,让这朵花有别于那朵花,这片云不同于那片云,每一个事物都是独特的。将词串练笔中优秀的词语、短语甄选出来作为教学资源,学生能从这些词语和短语中真切地触摸到观察的真实和细致。

    有学生写他家的茶几——

    玻璃杯:透明;有小半杯水;杯口有淡淡的红色唇印

    一本书:歪放着;封面微微翘着;露出蓝色书签的一角;书名“解忧杂货店”

    一包薯片:随意放着;袋口已经打开;所剩不多

    学生所羅列的特征让这些事物变得独一无二,细致观察的痕迹显而易见。在这类优秀练笔的分享中,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特色细节处,观察就更有目的,历练也更具实效,学生既定经验式的表达也必将被细致观察式的表达所替代。

    (三)析出不同角度处

    观察是需要次序和条理的,其条理性也能从罗列的词串中看出。在词串练笔过程中,审思每个词语、短语描写特征的角度,将词串分类重组,也有助于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如多角度观察、有条理观察的习惯。

    有学生写游玩过程中的见闻——

    自拍的妈妈:微笑;举着手机;左照右照;好臭美

    晒太阳的狗:一身黄色卷毛;脏兮兮的;仰着头;用后爪挠着脖子;自得其乐;很悠闲

    芦苇:白花花的一片;长长的纤细的秆子;淡淡的清香;迎风摆动;像波浪;像跳舞

    细细品读学生描写的特征:“自拍的妈妈”,有神态、动作、人物评价;“晒太阳的狗”,写到了颜色、动作、姿态的特征;“芦苇”的词串中包含了颜色、样子、味道、风中和想象中的姿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学生丰富的观察角度,调动了多种感官,除了视觉,还有嗅觉,更融入了自身的感受,用心观察事物,才能落笔成“好臭美”“自得其乐”“很悠闲”“像波浪”“像跳舞”这样的词串。从视觉到味觉、嗅觉、听觉,再到综合感觉,指导学生分清这些类别,一方面为观察提供不同的角度,另一方面在词串归类过程中不断厘清特征的表里、层次、程度,重组词串顺序,词串表达也能更加深入而有条理。

    二、动词串联:行为寻看,从散点动作走向连续的动态

    托尔斯泰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找到了准确的动词,就可以安心地写自己的句子了。确实,我们的生活是运动着的,学生思维和语言的丰富,很大程度来自丰富的动态,而运动中的事物相较于静态的事物也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从某个或者一系列的行为中,聚焦“小动作”,用一组动词加以串联,能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动态特征的捕捉力。

    (一)在发现比拼中丰富词汇

    把词串练笔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进行指导,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卷入历练修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表达。对于动态行为的观察,一开始无须提要求去制约学生的思维,可以只让学生比一比、赛一赛“谁发现的动词多”,让学生以“玩乐”的心态参与到观察中去。

    如让学生观察10分钟的小动物,然后进行词串练笔——

    小仓鼠:钻;跑;刨;探脑袋;瞪眼睛

    我家的英短蓝猫:蹦蹦跳跳;伸出舌头舔毛;跑;窜;溜;摇尾巴

    路边一只跛腿狗:垂着一条腿;汪汪叫;走路;跳起来;看着我

    这是一种动作的记录,看到什么动作就写下相应的动词或动态短语,字数不限,词与词之间也没什么联系,能看明白就行。只要是合理的、真实的、书写正确的,都是优秀的。关注数量,放宽评价,那么,在PK比拼的氛围中,学生的争胜心理必将促使他们去积累更多的动词来支撑观察和表达。

    (二)在聚焦细微中精准表达

    上例“我家的英短蓝猫”中,学生对“跑”的描述是丰富的,同样是“跑”的意思,学生用了“蹦蹦跳跳”“窜”“溜”等词语来表达。这种丰富,一方面来自细致的观察,能看出动作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来自积累,学生对同类动词积累得越多,表达就越丰富。同时,丰富的积累也能“反哺”到观察中,观察也就越细致。

    当学生把目光聚焦到动态行为上,聚焦的动作越细微,用词的精准度越高。如有学生观察妈妈拖地,写下词串——拖、移、伸、蹭、踩着磨、洗、绞干。如果是直接写拖地的文章,曾有学生写了80多字的片段,用了14个“拖”字,这样的表达显然是笼统的、不清晰的,无法体现学生对拖地这一行为的细致观察。而词串练笔中的动词就丰富得多,除了一些泛泛的“大动作”——“拖”“洗”之外,更多了些细腻的“小动作”,如“移”“蹭”“踩着磨”等,这些微动作精准地表达出拖地过程中的细节变化,细致的观察与精准的表达在词串中融合。

    (三)在仿演重现中连贯语境

    观察先于表达,很多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会对观察所得无法一一再现,尤其是动态细节的观察,一闪即逝,对于小学生来说,表达难度就更大了。从细致地观察,到准确地捕捉,再到深刻地记忆、如实地再现,直至精准地表达,小小的观察练笔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每一个思维参与的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偏差,以致学生的表达不到位,或是无法真实再现生活。为了让表达更接近观察所得,我们可以通过仿演的形式,重现某些动态行为,将生活观察、过程记忆、自身经验融合,助力练笔表达。

    有学生在家观察了爸爸逗妹妹的情节,在词串练笔前的表达是:

    爸爸举着棒棒糖,看着妹妹,就是不给她。妹妹哭了,一边哭,一边伸手要糖吃。

    显然,爸爸“逗”的表达是不生动的,于是,通过仿演回顾爸爸的一串动作:掏;晃;壞笑;举高;哈哈笑。

    词串练笔后,学生的表达就变得丰富而有趣:

    爸爸不知从哪儿变魔术似的掏出一根棒棒糖,在妹妹眼前晃了晃,妹妹没注意的是,这时的他一脸坏笑。妹妹伸手要抓时,爸爸又猛地把糖举高,还哈哈笑着。没拿到糖的妹妹咧了咧嘴角,“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手还指着糖的方向。

    在生活经验参与下的仿演中,一些被忽略的“微动作”“微表情”得以再现。同时,通过仿演,还可以清晰地感知动作的先后,验证对动作的记忆,从容地寻找更切合的动词,使动作词串更有连续性,动态语境更加连贯生动。

    三、场景分解:物象捕捉,从自由选择走向主题的洞见

    场景描写是写人、叙事类文章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场景中包含的人和物较多,这种“多”会导致小学生的描写乱、杂,或者是泛,甚至索性忽略。但不得不说,场景语言是一种非常生动的语言,场景描写可以用来渲染氛围、创设意境、奠定情感基调、推动事情发展、表现人物品质等,而对场景的观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利于习作表达力的提升。用词串练笔的方式展开场景观察和描写,能帮助学生轻松习得观察和表达之法。

    (一)形象叠加

    观察场景时,善于发现场景中有代表性、特征感的物象很重要,但不经过观察历练,学生很难有这样敏锐的捕捉力。因此,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将“大场景”分解成“小物象”,在“小物象”的一一罗列中去捕捉物象的特点、特色、个性。

    如有学生观察校门口放学接送的场景,展开片段练笔:

    一个撑着栏杆、伸长脖子紧盯着校园的老奶奶;

    一个举着牌子、斜坐在电动车上的培训部老师;

    一个蹲着翻着书包的小男孩;

    一个拉着孩子的手,侧低着头,说着什么的眼镜叔叔。

    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无须考虑观察顺序、观察要求,只要把场景中的一个个人物分解独立出来观察,描述出一两个特点就行,写完一个再写一个,叠加而成。场景的分解,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观察和描写对象,不至于纠缠在场景描写的杂沓之中无从落笔。看似独立而又随意的罗列中,包含着人物的细节特征,是大场景之中经过删选的、有思维参与的观察。

    (二)构图组合

    场景中丰富的物象为观察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但这种选择显然是不能面面俱到的,就像给场景画图布景一样,将选择出的物象在脑海中组合,构画成图,再根据画面,有顺序地练笔场景。

    如有学生勾画出放风筝的场景——

    蓝天上飞翔着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河边一片绿油油的开阔的草地;

    拉着线的,奔跑着的人们;

    坐在草地上,聊着天,吃着零食的大人和孩子。

    由景到人、由远及近、从上到下,学生在词串练笔中,再现了放风筝的场景,条理清晰。不仅每一个或每一类物象的特点鲜明,更有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蓝天绿地是背景,放风筝和悠闲游玩的人是主角。在脑海中构图,便是多了一份顺序的考量,多进行这样有景有人有序的构图式练笔,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选择物象的能力,串联成场景描写的片段也会十分精彩。

    (三)个性描摹

    随着词串练笔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捕捉场景中的物象时,会不由自主地融进个性化的感受,写出独特体悟的词串短语。如上例放风筝的场景,有学生亲临场景,置身其中,捕捉到了“吹在脸上的暖暖的风”“不断传来的欢快笑声、话语声”。这样的表达中,包含着细腻的感受、美好的心情,我们要珍视这样的个性体验。

    当学生能带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观察场景,场景的整体特征就会愈发鲜明,充满主题感,切实地发挥出奠定基调、表现人物等作用。如有学生观察阅览室里读书的场景,练笔写下——

    整齐的书架上静静竖着的书;

    斜照在书上的阳光;

    有的端着书,有的平摊着书,专注阅读的同学们;

    恬静的脸;

    闪动着智慧的眼神;

    轻微的翻书声。

    词串短语也能表现得这样有详有略,整体之中有细节,细致观察中凸显个体感受,一个静谧美好的场景画面便跃然眼前。

    总之,以生活观察为依托,借助词串短语展开微练笔,能让学生在轻松表达的同时,历练观察,又在不断深入细致观察的过程中,修习表达,从而实现观察力和表达力的“双赢”。简言之,词串练笔,让学生“慧眼独具”,而独具的慧眼,又让词串练笔“笔下生花”。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