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轻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孙景宏++刘新军++黄武南++史立伟
摘 要: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高校作为高知识群体、青年人群体的密集地,培养造就一支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对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后继有人,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科技大学从培养选拔入手,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从建立健全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校年轻干部培养体系、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 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高校是高知识群体、青年人群体的密集地。如何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当前高校党委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是加强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年轻干部在革命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进一步找年轻人进班子。”[2]在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强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知识水平高、领导能力强的年轻干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3]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指出,“史立伟: “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 [4]“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5]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三个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以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五条好干部的重要标准。同时,提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要“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工作,要下大力气抓好培养工作”[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用好各年龄段干部,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7]这些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省市和各部委以中央有关精神为统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例如:北京市委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部署,为全市各乡镇街道统一配备了一批 “80”后处级领导干部,为优秀年轻干部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平台。教育部提出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制度,培养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北京高校作为干部资源的“蓄水池”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批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北京区县、乡镇的干部队伍中,成为事业发展的骨干。
无论是几代领导人对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丰富论述,还是各级政府加强年轻干部队伍的具体举措,都充分论证了“源源不断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大计”。而随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要站在人才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战略高度来审时度势,充分挖掘高校党政管理人才、教学科研人才和后勤服务人才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我所用。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着手,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机制的创新来推动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从培养、选拔、管理等环节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渠道,切实加大高校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力度,增强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以创新平台、按需施教为着眼点,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校年轻干部培养体系
北京科技大学从遵循年轻干部成长需求出发,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工作推进,着眼于干部个人的成长发展,以党校为主阵地,创新平台、按需施教,从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培养渠道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构建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年轻干部培养体系。
1.在培养对象上,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青年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为更好地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举办包括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在内的,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参加的“青年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培训分理论学习、能力提升、协同创新三个部分,通过举办“院士、长江学者面对面”等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年人才的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充实“双肩挑”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抓好优秀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对年轻后备干部,每年举办优秀青年教师和机关科级干部参加的“优秀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网上学习、素质拓展、课外阅读、辩论赛、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新颖活泼又不失思想性和成长性。三是抓好新上岗干部的教育培养。对新任处级干部,采取分专题的形式,举办岗前培训班,邀请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高校职能部门正职进行授课,帮助其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新提任正处级干部由校领导进行面对面辅导;副处级干部由各单位正职进行面对面辅导,加强对岗位工作指导的针对性。
2.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脉搏,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青年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每年结合社会热点,通过举办各种理论研讨班、在线学习等形式,在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师德师风的基础上,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理论水平。二是突出年轻干部对高等教育规律的了解和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 高等教育学”“现代大学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实用法律知识”“微观经济学”等知识性课程和“领导科学”“领导干部素质与领导艺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等实务性课程和专题讲座,使年轻干部进一步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按照大学规律办学、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教学、按照管理规律做事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三是突出年轻干部岗位履职能力的培养。根据年轻干部岗位、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将干部队伍划分为本科教学工作系统、科研工作系统、学生工作系统等7个系统,以系统为单位,组织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在工作系统内,加强各部处之间、部处与学院之间的良性互动,并就学校事业发展和本系统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共性的问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究,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坚持政策研讨与工作交流相结合,坚持走出校园和引入资源相结合,提高年轻干部的岗位履职能力。
3.在培养渠道上,优化“三种形式”。一是创新党校的教育培训形式。实施课程选修制改革,实行学分化管理,每学期为中层干部开设若干门培训课程,并将培训课程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开发“干部培训在线学习系统”,网上视频,在线考试,解决了部分干部学习时间、地点无法固定的“工学矛盾”,突破培训时空瓶颈;开通“处级干部管理信息系统”,为每名干部建立电子档案。二是实施年轻干部“走出去”计划。设立年轻干部境内外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定期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内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培训,着力开拓视野,提升能力。三是实施年轻干部岗位锻炼计划。积极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区县、江苏江阴、湖南湘西、贵州遵义等省市的地方政府,以及包钢、新疆等大型国企进行挂职,使年轻干部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宽,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开展校内双向挂职锻炼,从学院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机关、直属单位挂职,从机关、直属单位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学院挂职锻炼,加强双向互动和了解,使年轻干部了解情况更清、把握问题更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坚持以完善制度、激励保障为着眼点,建立健全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关键的是要建立能够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工作机制。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度是规范个人与组织行为的各种约束和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通过制度建设的常抓不懈,让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成为常态、常规,做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干部考察预告实施办法》《干部任前公示实施办法》《干部试用期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初始提名、民主推荐、考察、公示等选拔程序,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作,真正实现教职工在干部任用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从而保证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被选准用好。
2.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为切入点,不断完善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交流轮岗是年轻干部知识更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解决学校年轻干部岗位经历单一、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有限等问题,坚持交流轮岗与培养使用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年轻干部在多部门、多岗位得到锻炼。一是“竞争式”轮岗交流。对机关职能部门的正、副职,在同一岗位任职达到一定任职年限时,进行刚性轮岗交流,并对机关处级岗位和科级岗位面向校内全体教职工采取竞争性选拔的方式进行配备。二是“转调式”轮岗交流。对在同一处级单位任职一定年限的干部,结合任期考核,在不同处级单位之间进行任期性岗位交流;针对学院处级干部,从班子结构的合理性和学院发展的长远性出发,对连续任职一定年限的院长和业务副院长进行结构性岗位交流。轮岗交流制度的有效实施,有力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干事创业的热情,全面提升了干部的综合能力,也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拓展了发展路径。
3.以加强岗位履职能力考察为出发点,创新年轻干部成长考察机制。不断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教育、管理办法,实行定期调整、动态管理,对表现突出的、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尽早放到关键性岗位上压担子,锻炼能力,丰富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岗位主持”实职试用和考察制度,即让年轻干部主持一年该岗位工作,一年后经过组织考察,其岗位履职能力和师生反响达到岗位要求,再使其担任相应的处级岗位职务。例如,针对机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岗位空缺时,设置“主持工作的副职”的副处级岗位形式;针对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书记岗位空缺时,设置“学生工作负责人”的正科级岗位形式。通过这种选任制度的设计,给主持工作的年轻干部在岗位中压担子,接受组织考察,再结合一年期的工作表现和师生认可度作出任职决定。一年的主持岗位工作期间,既是年轻干部在岗位上接受历练和收获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党委考察其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年轻干部的积极性,激励年轻干部以更大的责任感去做好岗位工作,同时,也为学校党委选准用好年轻干部拓宽了考察路径。
4.以拓展年轻干部发展空间为着眼点,不断完善年轻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客观上要求必须为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发展空间。为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在做干部选任制度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学校党委结合处级干部换届工作明确提出,各二级学院行政领导班子里应至少含年轻(40岁以下)的业务副院长1名,有4名以上(含)处级干部的机关处级单位应至少含40岁以下的处级干部1名。这一制度性要求为年轻干部成长发展、有所作为开拓了制度空间。同时,严格实施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加强任期考核,加大对任期考核不合格干部的调整力度,推动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和良性流动。此外,建立健全处级干部试用期考核制度,强化年轻干部岗位履职能力的考核;试行五级、六级职员岗位聘任制度,完善年轻干部的发展和激励保障,充分调动年轻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高校在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方面要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新、大胆探索,立足高校作为年轻干部的“源头活水”,从培养、选拔、管理、激励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把高校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文章系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托课题《北京高校年轻干部状况调研》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2008.
[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07月01日.
[5]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
[6]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刘新军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干部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