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生涯教育渗透研究
卢镜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考改革的推进,在普通高中阶段开展生涯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形式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为语文的学科本质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工具性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科蕴含着大量生涯教育元素,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自己的生涯规划,所以语文学科更具备渗透生涯教育的优势。本文以人教版(2003)高中语文教科书的教学实践为例,研究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学科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3-0106-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9.03.020
对生涯内涵的解释,学界广泛认可的是世界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领域权威人物唐纳德·E·舒伯提出的观点,即“生涯是生活中各种实践的演进方向和历程, 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1]。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认识自我、了解生存经验、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工作与生活做好必要准备,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我们需要明确,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绝非依靠几节宏观的辅导课就能完成。另外,由于多数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单凭几位心理老师开展工作,可谓势单力薄。舒伯曾说:“生涯发展教育不应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应该把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课程当中去。”[2] 相比之下,语文学科课时较为充裕,教育资源也更为丰富,因此,把生涯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实现中学生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生涯教育观,深入分析学科内容,在不违背学科本质、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语文学科自身优势,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涯教育目标的最佳结合点,灵活、合理地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语文课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在语文教材中发掘生涯教育元素
语文的学科本质是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工具性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而其人文性特征决定了语文学科蕴含着大量生涯教育元素,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自己的生涯规划。挖掘语文教材中生涯教育的元素,能让教材文本成为生涯教育的源头活水。
首先,依托课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涯规划。比如人教版必修五课文《归去来兮辞》,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1)陶渊明为什么要归隐田园?请结合文本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在考察学生理解语言、筛选概括信息能力的同时,也指向了生涯教育的意义。由小序中“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及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可知原因有二:其一,人之本性,勉强不来其第二,官场失意,感慨万千。所以陶渊明对自己的生活(生涯)进行了及时的调整。(2)“质性”是“本性”的意思,向往自然是作者的本性,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也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正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性本爱丘山”的? 学生在探究答案的同时,也会得到启发:我们需要适合自己本性(性格、兴趣)的生活方式,进而明确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的重要性。(3)陶渊明是不是一直就这样消沉,不想做官呢?下面我们看陶渊明另外的一首诗《杂诗》(节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诗人回忆自己少壮时代,即便没有遇上快乐的事情,心里也自然地充满了欣悦,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使他升华出奋发而凌厉的志向,这远大的抱负超越四海,有如大鹏展翅,志在高飞远举,表现了陶渊明的乐观和理想之远大。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可知陶渊明出身官宦之家且接受儒家教育,这是他早年想要积极谋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原因,即生涯规划的社会因素。(4)但是陶渊明最终改变了自己青年时的志向,选择了隐居田园,在自宽自慰、自娱自乐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陶渊明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像柳宗元、林则徐一样,学会适应,奋勉努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以像孔子一样,退而从教,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以图实现“廓清寰宇”之志;可以像辛弃疾一样,利用人脉经商致富,再做造福百姓的慈善家;“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还可以投靠一个更贤明的君主,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这时教师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必要的点拨和总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忧国忧民忧天下,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知识分子。以上内容则涉及到生涯规划的决策调整。
其次,拓展教材,创设跨时空的情境,让学生多角度地体验生涯教育。比如人教版必修一课文《鸿门宴》,分析人物形象时可拓展《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内容:“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这里他人劝项羽定都关中的理由是进可一统天下,退可保其身家的最佳方案,但项羽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心态驱使他要还乡建都,而非立足关中。定都关中,明显具有大局观念。刘敬劝说刘邦定都长安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而《史记》卷九九《刘敬传》中有一个与发生在刘邦身上相似的故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尽管理由相同,但是两个建议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遭项羽烹杀,一得刘邦赐姓。这是因为项羽并无天下之志,而刘邦却相反。可见领导者理想抱负的确定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再比如人教版必修二中《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辦学方针和教育理想;《我有一个梦想》可以让学生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明确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而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长恨歌》一诗的教学,可以在探究主旨时将问题引向深入,为什么诗文中作者对李隆基的评价有批判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又对其遭遇给予了同情如“翡翠衾寒谁与共”“此恨绵绵无绝期”等,让学生思考李隆基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失衡;其他文本解读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家生平,如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诗圣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追求、诗人艾青对祖国的热爱和劳动人民的深情等等,都与他们最终取得的人生成就密不可分,进而触动学生在规划生涯时从“小我”走向“大爱”。
总之,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有机整合其中生涯教育的元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原则,从而能够基于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发展之路,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现生涯教育理念
语文教学主要立足于“聽说读写”活动,而听说读写的语言材料本身又是思维、审美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生活,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生涯教育,让语文教学活动成为生涯教育的最佳途径。
如我在新闻单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设计了如下写作训练活动:本文获普利策新闻奖,颁奖词中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魄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请据此为本文记者罗森塔尔写一段颁奖词,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者应该给后人留下可资镜鉴的信史,而非稗史逸闻。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有秉笔直书、为民请命的社会良知和济世情怀,要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罗森塔尔正是站在废墟与繁荣之间,以对历史的忠实,对和平的守望,将弘扬一种人文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让‘普世价值得以融入人民的心灵。”从这个教学案例中不难看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某一个职业的关注,深化他们对该职业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对其积极工作态度的形成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在经典阅读中增强生涯规划意识
读书可以增长见识,丰富心灵,带给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快乐。朱永新所谓“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3],而经典名著阅读更有助于学生自主的人格建构与文化建构,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渗透生涯教育也可以充分并恰当地落实在阅读过程之中,让经典名著成为生涯教育的优质土壤。
如新课标指定篇目《约翰·克利斯朵夫》就呈现一个强健的生命反抗厄运,实现人生突围的宏大画卷。主人公作为一个音乐天才,对音乐充满了至高无上的热爱与纯粹的追求,这份热爱与追求又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永远充满活力、激情与抗争命运的力量,不断促使他去接触新的东西,冲向一个又一个艺术生涯的巅峰。“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展示了一种超功利的人生追求,他向往的是自由的生命体验,恰如作者罗曼·罗兰对他的概括:“无论你何时看见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你肯定不会在这一天死于非命。”我们该如何理性地认识自己,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又怎样规划迈出的每一步,在现实的逆流中泅渡,在命运的风雨中前行,相信这本书会给予学生所有的答案。
当然,在经典名著的阅读实践中,教师必须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的转移、个性的完善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使之成为充满思辨价值的有意识的行为,才能使生涯教育更好地根植在学生心中。
四、在任务群教学中丰富生涯教育内涵
在开展生涯教育时,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作职业教育或就业指导,致使生涯教育的内涵走向狭隘,生涯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研究者指出: 生涯教育要打破国界, 回答个人要求、社会要求、时代要求, 希望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改造自己, 从改造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使他人受到启发, 产生彼此合作的观念、信心, 最终达到自己解放自己的目的, 使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 使被动的人变成主动的人[4]。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相关内容[5]。如学习任务群2“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的内容有助于促进师生关注社会生活,让学生内化生涯教育;再如学习任务群12“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18“学术论著专题研讨”有利于实现学科间横向配合,形成生涯教育合力,等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是调整、完善甚至重构自身言语经验的内隐过程,每个学生在相同的学习任务群中都会有不同的自我感知、思维过程和方法习惯[6]。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助于深化生涯教育的内涵,将训练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纳入生涯教育范畴, 从而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使生涯教育将重心由功利视角转向“立德树人”的视角,真正关注学生规划人生、成就未来、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能力和品格。
五、在实践与反思中关照生涯教育未来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展开,在中学教育阶段实施生涯教育对学生、学校及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分析生涯教育现状、找准生涯教育目标、探索生涯教育方法则是当务之急。当前还面临着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而生涯教育需求较高、教师本身能力欠缺、教育内容缺乏顶层设计等诸多问题。单就语文学科而言,在设计教学时如何优化教学程序结构;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生涯教育,如何在渗透生涯教育的同时避免教学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如何避免偏离语文的教学本质、违背汉语言学习规律等问题的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感知文本、对话文本,进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怎样抓住时机自然渗透生涯教育、及时与学生沟通并调整教学行为,怎样检验和评价生涯教育的效果等,也都需要谨慎地斟酌。
近年来,国内有关生涯教育的研究逐渐增多,为生涯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也要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突破生涯教育的困境。学校要对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生涯教育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科组要确立能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并切实可行的生涯教育目标,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和生涯教育理论知识,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福祉。
其實广义上的生涯教育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渗透生涯教育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我们坚信滴水穿石的力量,只要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以人为本,将“培养健康、有理想、有规划的学生”作为工作目标,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语文课堂上播下生涯教育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收获一片荫凉。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3.
[2]周羽全,钟文芳.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2):11-13.
[3]朱永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J].江西教育,2007(Z1):1.
[4]孙一峰.生涯教育:来自第六届国际生涯教育研讨会的报告[J].甘肃教育,1997(1):22-2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
[6]徐鹏.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 2018(25):15.
(责任编辑:赵淑梅)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advancemen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career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Therefor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iculum form of career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has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is both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and its instrumentality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Its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at the subject of Chinese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career education elements,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form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while acquiring 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so as to guide their career planning. Therefore, the Chinese subject has the advantage of penetrating career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3) as an example, and studies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infiltrating career education into Chinese subject.
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iscipline infil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