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享受课程
邓欣雨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把构建社团课程体系与双向选择的特色课程作为师生实现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社团课程化,即把学生平时的社团活动纳入特色课程,规范学生的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按照课程的要求对社团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实施。
一、英语社团课程的目标
在学校构建社团课程体系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先后设立了“英语地带” “英语短剧”和“英美文化”等社团课程。我们初步确立了“创设氛围、激发潜能、开阔眼界”的指导思想,以“拓宽学习途径,以生为本”为社团课程目标,以“提升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为教师发展目标,以“提高英语水平、拓展视野”为学生培养目标。
二、英语社团课程实施步骤
英语社团课程的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全员参与,师生共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英语社团课程要真正落实,需要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参与。于是,我们根据师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逐步形成了学校引领课程、全组教师参与的局面。在“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在学生自报、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综合统筹确定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具体门类。这些课程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教师,紧密结合每一位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因此深入人心,效果显著。
2.纳入课表,系统开展
学校在兼顾教师课时量、学校场地、学生人数、课程效果等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了每周五下午为社团课程时间,并将其编入课程表。系统规范的课程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为社团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团队正在逐步形成。英语社团课程中语言类、表演类、文化比较类等不同形式的活动的有机融合,真正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和谐共生。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我们把特色社团课程常态实施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我们还探索总结出了“问题发现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实践体验课、总结交流课”五种课堂教学形式。跨年级、班级的“组合式”教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如在开展英语短剧《音乐之声》这一课程时,打破年级、班级界限,采取多个班级整合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其他班同学的优势,让优秀的班级带动需要提高的班级。尤其是期末的展示评比活动,促使学生们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
在学校社团课程体系的建设进程中,英语组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科特点,重点进行了阳光英语短剧和“世界之窗”英美文化的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阳光英语短剧社团隶属于学校的社团课程体系,旨在通过演绎英语经典话剧和原创剧本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活动既补充了学生日常英语教学中口语练习的不足,也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世界之窗”英美文化社团则从英美餐饮和餐桌礼仪、英美节日风俗、英美历史地理概况等方面为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4.以不同形式呈现英语社团课程
英语社团课程主要的呈现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英语地带”,重在提高英语听力;二是英语短剧,欣赏、体验并表演经典英语话剧、舞台剧;三是英美文化天地,多层次、多视角展示国外风俗与文化。不同的形式体现出不同的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下面以英语短剧《音乐之声》活动的实施情况来简要进行说明。
一是组建《音乐之声》表演剧组,由4名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再从众多报名的学生中选取33名参与社团。二是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场景。《音乐之声》的剧情有三个转折,但剧情的主轴仍是“音乐”——善于歌唱的玛丽亚,透过音乐来教育崔普上校家的孩子,最后打动了上校的心,终得美满姻缘。我们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场景——玛丽亚与孩子们的初次见面,孩子们对玛丽亚的作弄和玛丽亚的内心独白,玛丽亚与孩子们一起学习音乐,以及最后大家一起排练音乐的美好场景。三是分配角色,指导表演。根据学生的外形、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分配适合自身的角色,以求形神兼备。同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自由结合,在排演过程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四是展示、汇报演出。在期末时,剧组为全校师生进行展演。五是多元化评价。印制评价表,由自己、同学、老师以及家长进行评价,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收获与思考
实施英语社团课程后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家长感到孩子能主动学英语、看资料,他们很省心;教师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储备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充电、提升能力。
(责 编 流 水)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一直把构建社团课程体系与双向选择的特色课程作为师生实现幸福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社团课程化,即把学生平时的社团活动纳入特色课程,规范学生的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按照课程的要求对社团活动内容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实施。
一、英语社团课程的目标
在学校构建社团课程体系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先后设立了“英语地带” “英语短剧”和“英美文化”等社团课程。我们初步确立了“创设氛围、激发潜能、开阔眼界”的指导思想,以“拓宽学习途径,以生为本”为社团课程目标,以“提升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为教师发展目标,以“提高英语水平、拓展视野”为学生培养目标。
二、英语社团课程实施步骤
英语社团课程的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全员参与,师生共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英语社团课程要真正落实,需要全体英语教师的共同参与。于是,我们根据师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逐步形成了学校引领课程、全组教师参与的局面。在“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指导思想下,在学生自报、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综合统筹确定了英语社团课程的具体门类。这些课程来自于学生、来自于教师,紧密结合每一位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因此深入人心,效果显著。
2.纳入课表,系统开展
学校在兼顾教师课时量、学校场地、学生人数、课程效果等条件的前提下,确定了每周五下午为社团课程时间,并将其编入课程表。系统规范的课程管理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为社团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一个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团队正在逐步形成。英语社团课程中语言类、表演类、文化比较类等不同形式的活动的有机融合,真正体现了学校课程的和谐共生。
3.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我们把特色社团课程常态实施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我们还探索总结出了“问题发现课、方案制定课、方法指导课、实践体验课、总结交流课”五种课堂教学形式。跨年级、班级的“组合式”教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如在开展英语短剧《音乐之声》这一课程时,打破年级、班级界限,采取多个班级整合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其他班同学的优势,让优秀的班级带动需要提高的班级。尤其是期末的展示评比活动,促使学生们相互取长补短,提高了英语学习能力。
在学校社团课程体系的建设进程中,英语组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学科特点,重点进行了阳光英语短剧和“世界之窗”英美文化的英语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阳光英语短剧社团隶属于学校的社团课程体系,旨在通过演绎英语经典话剧和原创剧本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活动既补充了学生日常英语教学中口语练习的不足,也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世界之窗”英美文化社团则从英美餐饮和餐桌礼仪、英美节日风俗、英美历史地理概况等方面为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打开了一扇窗。这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
4.以不同形式呈现英语社团课程
英语社团课程主要的呈现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英语地带”,重在提高英语听力;二是英语短剧,欣赏、体验并表演经典英语话剧、舞台剧;三是英美文化天地,多层次、多视角展示国外风俗与文化。不同的形式体现出不同的培养目标,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下面以英语短剧《音乐之声》活动的实施情况来简要进行说明。
一是组建《音乐之声》表演剧组,由4名教师担任指导工作,再从众多报名的学生中选取33名参与社团。二是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场景。《音乐之声》的剧情有三个转折,但剧情的主轴仍是“音乐”——善于歌唱的玛丽亚,透过音乐来教育崔普上校家的孩子,最后打动了上校的心,终得美满姻缘。我们从中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场景——玛丽亚与孩子们的初次见面,孩子们对玛丽亚的作弄和玛丽亚的内心独白,玛丽亚与孩子们一起学习音乐,以及最后大家一起排练音乐的美好场景。三是分配角色,指导表演。根据学生的外形、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分配适合自身的角色,以求形神兼备。同时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自由结合,在排演过程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四是展示、汇报演出。在期末时,剧组为全校师生进行展演。五是多元化评价。印制评价表,由自己、同学、老师以及家长进行评价,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收获与思考
实施英语社团课程后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家长感到孩子能主动学英语、看资料,他们很省心;教师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储备的不足,从而不断地充电、提升能力。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