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化视野下的魏源革新思想

    摘 要:《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书围绕魏源的生平与思想轨迹、魏源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以及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观点。更重要的是该书立足于反刍历史与启迪现实的双重目标,使读者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化视野下的魏源革新思想的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魏源;革新思想;中国近代化;西学东渐

    彭大成先生与韩秀珍女士合著的《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以下简称《魏》书)是一本具体研究魏源及其革新思想的著作。全书共50多万字,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围绕魏源的生平与思想轨迹、魏源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与时代意义以及中日两国的近代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观点,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学术著作。

    1 魏源革新思想的产生原因

    第一,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由于康熙执政期间颁布的修生养息政策以及鼓励开荒、轻徭薄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等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人口增长与土地不足之间的矛盾,同时贪污腐败的清廷官场也使得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官僚和地主手中。而农民们因为无法承担高额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的剥削,被迫流离失所,由此各地民间起义相继爆发,社会极为动荡不安。于是隐藏在“盛世”背后的各种社会危机和矛盾终在乾隆末年爆发出来,清王朝开始走向了由盛转衰的道路。另一方面,鸦片贸易严重破坏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国家财政紧张。而风靡民间甚至军队的鸦片也造成了民心的衰弱和军队战斗力的下降,使得这一“天朝上国”彻底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明的融合影响。一方面,从魏源的生平事迹及其著述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魏源是带着“一笔无比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投入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之中的”。他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还深入钻研了道家、法家、墨家、佛家等学说。其中,他从今文经学中引申而来的“经世致用”思想是他革新思想的主要来源。这里需要尤为指出的是,湖湘文化和江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魏源革新思想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西方近代文明的优秀成果给了魏源很大的启迪。他在林则徐所赠《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详细记录了当时所能够了解到的西方地理、历史、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西方近代文明中的先进与民主、开放等因素深深吸引了魏源,促使他更加坚定了想要推动社会改革的愿望。

    第三,个人生平经历的积淀。在魏源一生的游学过程中,他结交了大量的良师益友,他们或是擁有丰富治国行政经验的政坛显要,或是拥有渊博学识与专门著述以及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界名流,可以说从各方面给魏源提供了宝贵的政治资源和思想启迪,也为他革新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魏源所交的这些师友几乎都是“经世致用”的提倡者或实行者,他们都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操和清醒敏锐的政治头脑,能够及时洞察现实社会问题,“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而破落地主家庭的出身,也让魏源的忧患意识愈加强烈,他迫切地想要唤起统治者的危机感,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来巩固封建统治。

    2 魏源革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魏》书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八章对魏源的整个革新思想体系作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鸦片战争以前,魏源的早期革新思想主要集中于国内弊政方面,他以漕运、治河、盐政为改革重点,并且针对国内财政经济不平衡、朝政腐败等现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主张。其一,针对漕运之弊,魏源主张改行“海运”。他指出“这种官僚垄断的漕运制,不但运输成本昂贵,沿途运输困难,而且沿途负责的漕运的各级官吏、旗丁还要雁过拔毛,层层中饱,‘官弁剥削,‘百计需所,更加重了人民的复旦、吏治的腐败与黑暗”。为了帮助江苏幕府推行海运改革,他还从利国、利民、利商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行海运的合理性、必然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其中他对商人合法利益的关注和维护是对传统经济思想的突破,也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和近代性的观点。其二,针对当时黄河与长江的严重水患,魏源分别分析了造成两地水患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水之策。他指出,长江水患的形成与人口的增长、植被的破坏、土地被大量开垦有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弃有保,‘毁一垸以保众垸,治以县以保众县”。而黄河水患则与国家财政开支的剧增密不可分,因此只有采取“改道”的措施才能根治其问题,同时也能为国家节省大量治河经费转而加强国防和水利建设,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目的。其三,针对盐政积弊,魏源提出以“票盐制”取代“纲盐制”,充分调动民间小商贩自由经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减轻官盐成本、简化销盐手续、废除官商垄断、保护私人盐商利益、更好保障国家盐课收入的目的,实际上这也是促进了该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此外,他还倡导通过使用银币以改革币制、保护商民利益,改革选人用人制度,鼓励人才竞争。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拐点,也使得魏源革新思想发生了由内而外的转变。魏源不仅经历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而且还亲赴前线出谋划策,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他深有感触、悲痛万分。他渐渐意识到,这个世界“变”了,想要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保护国家安危,光是进行国内弊政改革还不够,还必须对外开放国门以“开眼看世界”。《道光洋艘征抚记》《海国图志》《英吉利小记》等著作都是他后期革新思想精华的见证。具体来说,魏源的后期革新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经济方面,魏源主张在严禁鸦片、巩固国防的基础上,同外国展开正常贸易并进一步扩大经贸往来。他认为“正常的经贸往来取代鸦片贸易,并通过减税、免费,扩大英货进口”[1]100,从而可以弥补双方的贸易顺差。其次,在政治方面,魏源高度赞扬并宣传了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他研究了英国的“两院制”民主政体,把五百年来不立国王、实行高度民主自治的瑞士称为“西土之桃花源”,而对于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和司法制度,他更是赞叹不已,认为其“章程可垂奕世而不弊”!接着,在文化方面,魏源十分欣赏西方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科学和教育事业,尤其是西方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技术发明,例如造船制炮的军事技术,这在他的《海国图志》中深有体现。他虽大力批判西方的宗教信仰,却对西方的社会文明给予了肯定,这体现了他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开放态度。最后,在军事方面,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提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3 魏源革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海国图志》的完成标志了魏源革新思想体系的基本形成,中国也由此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魏》书作者在下篇第九章引言部分所指出,“从中国近现代一个半世纪多的历史来看,中国近现代的所有社会变革与历史进步都同魏源思想有着某种深浅不同的渊源关系”,而其中联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洋务运动,它是魏源革新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

    在这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运动中,一批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均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纲,在学习继承魏源革新思想的基础上,开启了“中体西用”的创新实践。《魏》书主要罗列了以下三位代表人物:其一,“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曾国藩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提出了“师夷智以造船制炮”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想要实现自强,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制炮技术,同时也要广招贤才,尤其是懂得洋务技术的人才。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近代工业工厂江南制造局,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枪炮、子弹以及工业母机,还向外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创办了第一所机械学校和翻译馆。这一系列开创性事业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与文化,更使得中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向近代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其二,“以一身任天下之重”的左宗棠清醒地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对“天朝上国”的民族虚骄心进行了批判,进而提出中国只要认真学习西方的长处,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定能实现“藉外国以导其先”,达到“求强御侮”的强国目标。同时,他提出的“护商”、“敌洋商”、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主张,既是对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重大突破,又揭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序幕,为中国近代化发展进一步奠定了阶级与物质基础。其三,受到魏源“卓绝天下”之“至论”启发的郭嵩焘,更是根据自己参与两次鸦片战争的亲身实践和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判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魏源的“师夷制夷”、“强国御侮”思想。他看到了中国学习西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大胆地提出中国富强需“循用西法”,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根本。继而他提出学习西方必须坚持“以商务为本”、“以政教为本”和“以人心风俗为本”,可谓是直接开启了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思想先河。

    然而,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和八国联军的强势入侵,这场以魏源革新思想为直接指导理论、以富国强兵和巩固清廷统治为核心目标的洋务运动终究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也有外因。甚至相比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成果也是远不及的,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备受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和欺辱的悲惨命运。但是就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历程来看,洋务运动不但为中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与科技基础,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力量,还为后來的一系列社会变革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导。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魏》书作者总结评价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的一页,是中国近代历史链条上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4 魏源革新思想的现代启示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让改革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魏源革新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坚持利国利民。他在《复魏制府询海运书》中指出,“海运之事,其所利者有三:国计也,民生也,海商也”,直指漕政改革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善国计民生。而改革盐务、治理水患也更是如此。关于社会改革与百姓利益的关系,他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认为一切有利于百姓的社会变革都应当大力推进,包括朝廷选人用人的制度改革。而在今天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作最根本的价值目标。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绝不是一句空口标语,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要在住房、教育、健康、经济等多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的根本从哪儿来?就从我们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来。魏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融入到了社会革新的内容与措施之中,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的确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但也绝不可否认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辉煌作用。因此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上,《魏》书作者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和缺点,那些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中国传统文化归于衰朽灭亡一类的民族虚无主义,“对于我们今天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建中国文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十分有害的”。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强势输入很容易对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构成挑战。因此在推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要更加警惕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观点,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仍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精华,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树立“命运与共”的世界眼光。一方面,立足世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变,我们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虽然已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但是还剩下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没有解决。一百多年前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在对内进行弊政改革的同时开放国门,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此实现强国御侮的根本目的。这反映了他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洞察力与敏锐性。尽管在当时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但他的思想仍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早已是魏源那个时代所不可比拟的,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这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际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另一方面,树立世界眼光,也要看到世界各国之间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世界,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任何破坏国际公平正义与安全的行为都将最终损害全人类的利益。因此,世界各国都应当携手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彭大成,韩秀珍.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魏源.海国图志[C].长沙:岳麓书社,1998.

    [3]魏源.魏源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3.

    作者简介:焦娇(1997-),女,江苏南通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关文章!
  • 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 薪火相传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

  • 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概况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现设有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 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