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革命传统教育渗透策略
魏敏 李东平
内容摘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选文是最重要的育人载体。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研究范本,分析梳理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传统文化的作品,立足弘扬革命文化精髓,进一步探讨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更好落实语文新教材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三位一体” 革命传统教育 实施策略
时代不同,赋予教材选文的育人功能就有所不同,教学策略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革命传统教育,首先需要我们立足语文学科的性质,立足弘扬革命文化精髓,梳理出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革命传统教育的选文,挖掘革命传统教育元素,从而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选文概况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反对“空对空”的思想道德说教,主张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材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实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依托。通过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革命傳统教育相关选文有29篇,名著类有6篇,包括《邓稼先》、《回延安》、《黄河颂》等经典选文,以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意在实现语言文字运用与人文教育的联动共舞,从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使青年浸润在社会主流价值之中,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下面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选文具体篇目。
上述教材选录的革命传统教育经典篇目,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体现了教材编写意图。有的叙写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经历,如《沁园春·雪》、《梅岭三章》等选文;有的记录了闻一多、鲁迅等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和生活日常,如《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等选文;还有的反映了邓稼先、杨利伟等在不同时期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行业领军人物的光辉事迹,如《邓稼先》、《太空一日》等选文。既然这些篇目被选录进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和学的内容载体呈现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之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呢?如何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既定文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呢?这是值得一线语文教师去思考的。
二.“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有效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策略
“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即以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为载体,以不同人文主题的选文为内容构成的一个阅读体系,意在实现学生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的链接,让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生活。在初中语文“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有效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就是要学生感受革命人物形象,体会革命爱国情感,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在教读课文中知晓事理,在自读课文中生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走向课外阅读中外化于行,最终实现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比翼齐飞,全面立体落实立德树人。
(一)教读课文引导渗透,晓之以理
“教材不过是例子”,在单篇教读课文中做到以文为本,以教为主。从选文来说,革命传统作品作为红色题材选文,其中革命优良传统和精神内涵最为丰富,这是教师有效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挖掘教材中革命传统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教学有效性因素方面着手,从内容、方法、思想三方面渗透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实现得意、得言、得法。“得意”重在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和精神;“得言”重在从革命传统作品类文本中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法”重在教学生学习,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写作策略中发展学生思维。
比如在教读《邓稼先》一文时,教师首先应把握单元导语中“群星闪耀”的人文主题和精读的语文能力要素,在教学中一以贯之。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小标题,去收集了解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从整体上初步感受他的巨大贡献和人格品质,达到“得意”;在阅读中勾画圈点出具体描写邓稼先人物形象的关键词句,勾勒出邓稼先精忠报国的爱国形象,实现“得言”;在教的最后,总结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的对比、细节描写等写法,以及学生学习中使用的勾点圈画等精读方法,实现“得法”,力求在“三得”中体悟邓稼先的爱国主义情怀。总之,要在教读课文中引导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从红色经典选文中整体渗透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自读课文生发渗透,动之以情
“放得开,收得回”,这是自读课文对师生的共同要求。自读课文在部编语文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要求教师“懒一点”,敢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学生要善于用教师教的精读方法策略去自学,为课外阅读做铺垫。那么,平衡革命传统教育选文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背景差异和时代距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就尤为关键。结合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和革命传统选文的性质,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一是在课堂上围绕选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教师搭建多样化的学习支架,学生在自读课文中运用学习经验;二是将红色经典的教育内容延伸至课外,链接各类红色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真实独特爱国体验。
比如学习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时,通过设置“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为主问题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卡,要求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提示和已学教读方法,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他们自身视角下的“鲁迅先生”,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文本中发掘鲁迅先生的革命形象;激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兴趣,开展资料收集、阅读文本和生发感悟三方面的自读学习活动,最后进行小组成果PK互评和教师点评,于无形中渗透爱国志士的革命事迹于自读学习情境中。如此一来,学生在有趣的自学活动中自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不仅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形象更加深刻,学生的爱国情感生成和发展也更加显著,从而使学习理解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入融合。
(三)课外阅读拓展渗透,导之以行
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能够将革命传统教育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延伸作用传承革命传统。课外阅读作为新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它是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延伸和拓展,意在改变学生读书局限于课内和单篇课文阅读的状况。在教材中,课外阅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拓展阅读:一是整本书阅读,二是以独立栏目存在的课外古诗词阅读板块,三是与课内阅读生发出的课外整组文章阅读。在这一课型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关键在整本书阅读和课外整组文章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读懂教材,还要注重二次开发教材,通过开发关联课内革命传统选文和课外红色经典名著等其他红色经典篇目,再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由于革命传统作品这类选文时代久远,学生生活与作品背景差异较大,这就要教师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思路,思考如何跨越时空的界域,在符合青少年心理和求知需求基础上完成选文的育人功能。具体地说,教师可以从同一体裁、同一时期、不同价值取向等角度聚合教材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学,甚至跨越学科开发整合革命传统课程资源,在课内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革命传统作品,不要仅仅把阅读局限在单篇课文上,而要在“学一知类”的指导下,让学生涉足更多作品。比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课文《消息二则》时,可以用导读指导学生进行《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还可以开展《长征》和《飞向太空港》读书会,从而拓展课外阅读文本,发挥教材的立体“育人”作用。
三.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再思考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革命传统教育选文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比例提升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由革命传统教育在新时代下育人的重要作用和語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革命传统教育绝不只在语文教育中体现,它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集中体现在政治、历史、语文三个学科中。而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性,语文学科中的革命传统教育自然也和其他学科式的革命传统教育不同,它在母语教育学习过程中应该是浸润式、潜移默化的教育。
当代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身兼铭记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任。语文教育作为弘扬传承革命优良传统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与革命传统教育自然密不可分。因此,部编版教材编写组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本着“读书为要”的理念,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入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加大革命传统教育力度,突出强调革命传统教育在新时代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因,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在“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下落实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张艳霞.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05):14-16.
[2]朱于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J].语文学习,2017(11):4-8.
[3]连忠友.阅读教学中如何践行“得意、得言、得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6):98.
[4]李海林.谈谈语文教材的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2005(32):9-11.
[5]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介绍:魏敏,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李东平,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