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摘要】就业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加快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此,从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宏观上,优化环境;中观上,搭建平台;微观上,以学生为本。这些对策的保障是理念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监督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79-02
【收稿日期】2014-07-16
【基金项目】2013年度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高职文秘专业方向设置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编号为lj2013079;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王勇(1969-),男,江苏滁州人,博士研究生,教授,高级经营师,浙江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一、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思考1.宏观层面——优化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环境
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应有先进的理念与态度以及好的舆论环境。为此,首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端正教育教学管理态度。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是实际的操作能力,为此,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后劲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当代教育非常关注的课题,因为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的获取非常便捷,速度致胜成为现实,所以,必须要在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中加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需要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有了这个环境就会有资金保障、人员保障,政策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就会构建起来。
2.中观层面——构建专业与行业的双赢平台
构建创新创业的实践体系需要平台。资源整合就是平台,有实体平台,也有软平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有硬平台,如与企业、社会共建的实验实训基地等;也有软平台,如教育部门的专业或行业指导委员会。这些平台对推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1]
制定高职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分析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此,行业指导委员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可以推动专业建设,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科研的进步。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拓展学生实践的空间,与企业、岗位进行无缝对接,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空间与新的课堂。
3.微观层面——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创新创业改革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探索创新创业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从微观层面看,树立创新创业理念,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应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分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当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递进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知识、能力与素质提升及思维创新的转变。[2]为此,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改革落实到校企合作新机制中去,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完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3]
二、高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思考1.理念保障:适应岗位需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质量保障分为三个层面,即符合性质量保障、适应性质量保障、发展性质量保障,三者之间有相互联系,也有递进关系。符合性质量保障是一种规范,要求办学符合一套科学的指标,目前高职评估一般采用这个办法。适应性质量保障是指兼顾社会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发展性质量保障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注重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培养的教育观。目前,随着国家提出要建设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符合性质量保障将慢慢地淡出市场。适应性质量保障将是学校自觉的选择,发展性质量保障将是内线,它着力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具体的实施中,注重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发展性质量保障的内核,也是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建设的指导。
2.组织保障:精细化管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组织存在以实现单个人无法实现的效益为宗旨。因为组织便于调动资源,便于落实方案,以社会需求为起点,研究岗位能力,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指针。我们应据此来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体系,进行目标分解,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在训练方法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职业素质要求与岗位技能有机结合,全面多层次接受实践训练。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教学、实务模拟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式,要善于应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方案设计中贯彻“大实践”的观念,重视显性的实践教学的同时重视隐性的实践教学。隐性的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以训练实践思维为主线,通过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等方面的培养,达到职业技能可持续提升的能力要求。
3.制度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性
制度供给是管理绩效的保障。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指导手册、实训报告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总称。在实践教学的实施中,要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的管理对策,完善相应的规则,规范细节管理规范。教学大纲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对项目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考核以及与理论教学的衔接都应作出规定。实践教学用书应包括实践教材、实训手册、实训讲义等参考资料。在实施的过程中,鼓励实践教学的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大力推进实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采用情景模拟、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真实感。
4.监督保障: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
制度制定以后,进行管理控制就是为了保障工作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树立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完善监督制度、实施监督是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保障。根据实践教学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每项教学环节,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依照相关制度的要求,严格规范执行。对实践教学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注重过程是实践教学监督管理的一般规律,不过,针对不同的项目实践,也要注意兼顾结果导向的管理,注意过程监控与结果量化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黄本笑,黄芮.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文献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4,(1).
[2]刘立群.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3,(32).
[3]付萍,谢爱平. 基于创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