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

缪云凤
很多初中生对数学知识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但在考试中却无法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这是因为多数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做题方法.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以下对此做出简要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题目,其中有的题目看起来相似但却完全不同.面对这种题目,学生极有可能产生混淆,将一种方法应用在两种完全不同的题目上,最终导致做错.针对此类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关键.为了培養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对审题的重视,切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意地在教学中使用两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从而增强学生对题目的敏感程度.
例如,“平行”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我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根据平行的定义设置了两个相似的题目:①在一个平面中有一条直线与一个不相关的点,现在过这个点作直线的平行线,应该怎么作?有多少种做法?②在一个空间中有一条直线与一个不相关的点,现在过这个点作直线的平行线,应该怎么作?有多少种做法?这两个题目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其答案却是相差甚远的.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仔细地审视题目,我没有让学生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不同之处.在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后,很多学生都发现了题目①中的问题是建立在平面的基础上,而题目②中的问题是建立在空间的基础上,而这也是导致两者最后答案有差别的重要原因.
二、传授解题途径
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有固定的解题途径的,分别有函数方程解题、数形结合解题、分类讨论解题、转换与化归解题.这四种解题途径在做题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需要对这几种方法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对数学的解题途径并不是很清楚.在拿到一个问题后,学生往往会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做题而不会有其他过多的思考.当遇到比较得心应手的题目时,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感觉在较快的时间内做出题目.但是当学生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后,其在第一时间是很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在解题的过程中,解题思路对一个题目能否得到解决有重要的意义.综合来看,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解题途径有较为充足的了解.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对这四类解题途径的应用方法要作充分的讲解,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展示这些解题途径.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条解析式为y=kx+2(其中k为常数)的直线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正半轴以及y轴正半轴相交,其与直角坐标系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求k的值.在给出问题后,很多学生开始计算起来,但是很多都得到了k=±1的错误答案.而由题目中限定的条件“与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正半轴以及y轴正半轴相交”可以得出k的值必须是要小于0的.?教师让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在草稿纸上画出对应的图形,通过图像的绘制了解题目中的限定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了更改,整个教学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养成学生对题目的反思习惯
在完成一道题目后,很多学生就会停止对题目的思考.而实际上,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这是因为在完成题目后,如果学生不对题目的内容做出反思,就极有可能无法从这个题目中获取更多经验.很多学生即使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出问题,但是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依然不清楚,这也意味着学生并没有真正地了解题目.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例如,在初中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两个连续奇数?a,b的积为323,现求a,b的值.在提出问题后,我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解决该题目.该学生通过b=a+2(假设b比a大),联合了方程ab=323最终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而我在学生解决出问题后没有停止对该问题的探讨,继续询问其他学生是否有其他解题方法.在我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给出了其他意见,例如,设其中一个值为2x+1,另外一个值为2x-1,通过方程(2x+1)(2x-1)=323得到x的值,?最后得到这两个奇数的值.我对学生说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不能够浅尝辄止,在时间有余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对题目做出反思,从多个角度解答题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对文中提到的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传授解题途径、养成学生对题目的反思习惯的这三个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