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李晓燕
摘 ? ?要:文章尝试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的始终并综合运用分组教学、论文教学等教学手段,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包括课程分组、小组PPT作业、小组论文研讨、期末课程论文四个环节。实践证明,“社会政策”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高了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理论的深度与宽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社会政策;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11-0008-03
一、“社会政策”课程现状
“社会政策”是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和公共政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由于“社会政策”学科起步晚,缺乏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社会政策”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实践相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难以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1]。教学方法优化程序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困难的问题便是合理选择、使用教学方法。笔者尝试将研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的始终,综合运用分组教学、论文教学等教学手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撬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理论的深度和宽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政策”教学改革方式的选择
本研究主要涉及三个相关概念,分别是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尽管这三者强调的重点不同,但三者的教学理念是殊途同归的,即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社会政策”教学改革过程统合运用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目的就是以学生为本,将社会生活中的探究引入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使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参与探讨和构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手段,研究性学习广泛应用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之中。广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利用探究模式进行学习,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策略。狭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专题研究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研究兴趣和研究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行为[2]。进一步说,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素质教育为本,强调“参与性”与“自主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二)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模式因富有创意,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效果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同时也是我国教学改革最常用的方法[3]。简言之,小组学习模式是以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小组学习的评价成绩是小组的总体成绩,通过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可能带来的积极教学因素,间接促进小组内每位学生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论文教学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困乏是“社会政策”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论文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规避这个问题。一是解决教材的不适应性。因为社会政策是一个新兴学科,理论体系比较薄弱,现有社会政策教材往往五花八门,但真正适合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的却不多,有思想、能够充分反映社会政策发展和社会政策学术动态的好教材基本没有,即现有教材难以支撑社会政策本科教学。论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当前社会政策发展和社会政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动态。二是弥补社会政策学科的不成熟。目前,我国社会政策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尚不完善,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同于其他书籍或者论文,教材的编写规范相对更多、更严谨,很多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往往还没有纳入到社会政策教材中,而是普遍蕴含在大量的论文中,基于此,论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政策前沿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渠道。三是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社会政策学科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论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更多、更新的现实案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分析、研究这些案例,从而加深对社会政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践[4]。
综合来说,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三者都包含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主动性。理论上,个体创造性潜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个体主动性的开发,这恰恰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克服的短板,传统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容易在被动和压抑状态中接受知识,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反而容易降低和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包含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在内的整个教学改革流程则体现为明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学习状态下,他们的主动性思维得到充分释放,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开放性。与传统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如学习时间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询、调查、分析等活动,推动课余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紧密结合、彼此嵌入。同时,这三者还具有较强的空间开放性,传统教学往往把学生的身体和思想禁锢在单调、乏味的教室中,而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和论文教学则另辟蹊径,积极鼓励学生融入社会、理解社会,以扎实的社会政策理论为工具,探寻、验证、践行社会政策理论。
三、“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实施
本次“社会政策”教学改革实践在广东财经大学2017级社会保障专业展开,包含教学模式设计和教学改革实践两个环节。
(一)教学模式设计
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讲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式学习模式转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政策”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能使学生掌握社会政策基本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目标。在此次教学改革中,将原来的“社会政策”讲授内容进行了调整,用专题教学替代章节教学,压缩理论知识,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小组专题PPT和论文PPT,期末成绩是课程论文。首先,按照专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專题材料的搜集,制作专题PPT进行展示,专题PPT的内容不能和教师讲课内容重复,专题PPT成绩是整个小组的综合成绩。其次,通过正常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政策学知识体系和基础理论,通过论文教学提高“社会政策”教学的理论高度。教师按照专题给每个小组布置相应的论文进行研讨,论文PPT成绩是整个小组的综合成绩。再次,基于PPT是学习小组协同合作的产物,在学期末,每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课程论文,且论文不能与他人雷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为了规避学生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促进学习的深入化和持续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要求专题PPT、论文PPT及课程论文属于同一个专题(见图1)。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不仅要布置作业,总结和点评,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要与时俱进,查找、梳理最新的社会政策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社会政策案例,工作任务繁重且具有挑战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本部分把“社会政策”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过程分四部分进行阐述,具体包含课程分组、专题PPT、论文PPT、期末课程论文。
1.课程分组。为了让小组学习尽快落地,在开学第一天就组织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学习小组,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需要对学习小组的学习目的、学习任务和考核指标等事宜进行必要的讲解,规避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小组学习学习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每轮PPT展示结束后进行小排名,排名成绩跟学生平时成绩挂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引入小组间竞争机制,提高每个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动力。
2.专题PPT。“社会政策”的学科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其内容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保障等大量民生热点问题。基于此,将全部教学内容分成8个学习专题,将学生也分成8个学习小组,分别是教育政策、儿童政策、老年人政策、妇女政策、残疾人政策、劳动政策、医疗政策、城市社会政策。为保证小组专题PPT的质量,教师反复强调PPT避免面面俱到、教科书式地介绍概念,而是要针对热点问题或较新案例,结合所学理论,进行深度分析并阐述个人观点,如妇女政策专题小组主要聚焦于妇女分娩疼痛问题。陕西一产妇难忍分娩疼痛跳楼,引发社会关注并成为2017年影响社会发展的十大女性新闻事件。2017年8月31日,产妇马某因難忍疼痛,导致情绪失控,从5楼分娩中心跳楼身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女性分娩疼痛问题。教师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分娩镇痛覆盖率还不到10%,而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达已经达到85%以上,并让学生重新回到课程本身,组织学生就如何完善女性无痛分娩相关社会政策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很热烈,如建议将无痛分娩纳入生育保险;如果丈夫拒绝在无痛分娩同意书上签字,孕妇在神智清楚的条件下可以自己签字;政府要加强女性无痛分娩知识普及推广工作,消除人们的偏见;医院和医生要充分利用在场机会,加强对孕妇及家属的正确引导。
3.论文PPT。 本次“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论文教学法”。为了弥补社会政策教材理论体系比较薄弱,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政策相关思想、理论和实践,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不同的论文,要求小组成员依据教师要求,协作完成论文PPT作业。这里以一次作业为例。(1)讨论内容:请学生认真学习、消化克劳斯·彼得森的论文《为福利而增长还是为增长而福利?北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联系中国现实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用PPT进行课堂展示。(2)讨论要求:PPT展示时间为8分—10分。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3)发言题目:社会政策的国外经验与借鉴——基于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的思考。(4)注意:不需要对论文进行非常全面的介绍。只需要总结论文的重要观点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扩展。教师根据PPT展示情况对小组进行打分。为了让学生的研究更具有问题意识,更加聚焦,教师指出至少可以从论文《为福利而增长还是为增长而福利?北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动态关系》中得出三点启示。一是在全球化、移民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北欧国家正在从“为了社会保障而发展经济”向“为了发展经济而建设社会保障”转变;二是北欧经验表明 ,社会保障制度变动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动荡,这就要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 还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适度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三是制定社会保障标准要量力而行,不能冒进。北欧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自19世纪末提出,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通过。北欧国家由自愿性向义务性转变及考虑社会可承受能力的做法对我国社会保障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论文教学法”实践过程中,应重视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顺畅地接受“论文教学法”。学生对一些教学方法的抵触很多时候是由于教师平时很少有机会或者主观上也不想和学生交流讲课方法,导致学生不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把教师的要求当成是额外负担,甚至非常反感,被动参与其中。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让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改革活动中来。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政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高校会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但由于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主体主要是研究生,本科生参加的很少,甚至大部分本科生对学术交流活动根本不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学术会议信息,让他们尽情地去感受高水平的学术氛围,感受专家的强大学术影响力。
4.课程论文。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社会政策期末考试采用课程论文形式,不同于专题PPT和论文PPT的小组综合成绩,课程论文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为了规避学生写论文“假、大、空”,在网络上随意找一些文字,不经过提炼过滤,直接拿来应付教师,偏离教学改革初衷的问题,教师对课程论文的撰写做了很细致的要求。在写作内容上,要求各小组分别写自己小组的PPT选题论文。在写作规范上,要求符合“社会政策”课程培养方向,语言流利、重点明确、论述清晰、格式规范;字数为5000字左右;小组各成员之间的课程论文不能重复;数据、资料及案例需要控制在三年之内(2017—2019)。在写作范围上,应面向省、市、区、街道、社区,如“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就业政策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政策研究——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政策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揭东县为例,等等。
四、结论
本次“社会政策”教学改革实践综合运用分组教
学、论文教学等教学手段,将研究式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社会政策”教学改革的始终,由于教学改革仍在试点和探索阶段,进一步结论还需要后续追踪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杨芳.“主题分享式”教学法在《社会政策学》课程中的? ? 运用及其成效[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
[2]王海兵,纪海文,贺妮馨.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在管理类? ? 本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7,(19).
[3]李章琼,封信福.高校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 [J].西部素质教育,2018,(23).
[4]向富华.“论文教学法”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 ? 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