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验式”教育活动略谈

    杜建国

    俗话说: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可见,经历和感受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对人的心理发展是同等重要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采取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生活化的情景再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多感官体验,大胆实践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体验式教育”,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感悟分享如下。

    一、认识大自然,“体验”四季变迁

    大自然生机勃勃,干变万化,为幼儿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这里是本地城镇化的先驱,既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欧式别墅、五星级酒店和美丽的温榆河,又有农村花果飘香的果园、一望无际的麦田、马场、鱼池和农舍。为了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良好资源,我园设计了“走入大自然”的四季课程。

    (一)春季

    每年春天,我园教师都会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开展远足、踏青、赏花活动。师生们沿着规划一路,经过新世界别墅区、大酒店,来到美丽的温榆河畔,一边走一边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绿化带里五颜六色的鲜花,路边的绿竹、垂柳和白杨,以及地面正悄悄破土而出的小草。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分散坐在草地上、花丛前、柳荫下,共同赏春、嬉戏、拍照,乐不思蜀。回到班级,教师抓住此次活动的契机,组织幼儿开展了“春天在哪里”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讲故事、歌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深化远足活动的效果。

    (二)夏季

    夏天到了,为了帮助幼儿了解果实的生长环境,辨别果实的种类及成熟度,教师带领幼儿走进果园,参与采摘甜杏和樱桃,亲身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天气炎热的时候,教师会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旁边的杨树林,开展生成性游戏活动:孩子们自主发现和研究树下的蚂蚁、蚯蚓,树干上的树瘤,树枝上的乌窝,等等。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合作,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支持幼儿的探索和发现。

    (三)秋季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教师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形形色色的树叶,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种树叶粘贴画。在家长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作品呈现出来了,有小金鱼、孔雀、熊猫等不同的造型。教师将这些美工作品展示到各班的主题墙上,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

    幼儿园有两棵柿子树,经过季节的变迁,树叶的颜色由绿到黄,再到橙、红,最后在秋风中像彩蝶一般翩翩飞舞,散落树下,只留下红彤彤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枝头,格外耀眼。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开展了摘柿子活动。活动中,教师先带领幼儿来到树下实地考察,研究摘柿子的方法:爬树、蹬梯子、利用采摘工具……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孩子们约定:三天后各自带着自己的采摘工具来园摘柿子,比一比谁摘得多。届时,孩子们都带着和家长共同制作的非常实用的采摘工具来了。不一会儿,树上的“小灯笼”都被摘了下来,树下的孩子们也满脸笑容,劳动的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四)冬季

    冬季是冬藏的时候,孩子们将小种植园的麦子、玉米、花生、豆角、倭瓜等都收集到一起,等到来年春天进行育种实验。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每到冬天,孩子就盼着玩雪。于是,教师及时抓住下雪的契机,带领幼儿踏雪、打雪仗、堆雪人。虽然天气很冷,但孩子们一个个都玩得热火朝天,乐此不疲。

    二、参与种植,“体验”劳动之美

    我园从建园伊始就设置了户外种植园地,每班都有一块“自留地”。种植园是幼儿参与劳动种植的好地方。孩子们纷纷在自己班的菜地里种下植物的种子,满怀期待地进行管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在等待种子发芽的焦急盼望中,孩子们经受了意志品质的考验。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年六月底,小麦成熟了。金黄色的麦穗沉甸甸的,在微风中摇曳,不时地招来了麻雀的光顾。于是,教师带领大班幼儿在种植园里插红旗、竖稻草人,驱乌护麦保收成。随着收割日期的临近,教师开始组织幼儿一起研究小麦的收割、打捆和晾晒方法。在部分家长和保安王师傅的指导下,大班幼儿开始了收割小麦的劳作:男孩子学习并体验收割小麦;女孩子体验给收割后的小麦打捆,然后将一捆捆小麦直立在场地上,等待麦穗干透后进行脱粒。接下来就要研究如何脱粒了,教师带领幼儿开动脑筋,使用各种方法将麦粒从麦穗上剥离下来。孩子们有的直接用小手剥,可没过一会儿,小手就抠疼了;有的将麦穗放在地面用脚踩住来回搓,虽然麦粒是下来了,但他们的小腿也酸了;有的用操場上的轮胎滚压麦穗,可轮胎太过笨重,推起来太累了:有的用小木棒敲击麦穗,虽然达到了脱粒效果,但速度太慢了;等等。回到班级,教师利用视频播放了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工作的画面。活动中,孩子们亲身参与小麦的收割和脱粒,通过直接动手操作,切实地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通过观看大型机械在田间收割的过程,孩子们也感受到了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力量和创新的魅力。

    每年九月,种植园的花生成熟了。于是,教师组织幼儿一起采摘花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前,教师先带领幼儿去现场观察,了解地面干湿度和秧苗的高矮颜色等,讨论收花生的方法,同时发动部分家长参与班级采摘活动。活动当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的用铁锹挖,有的直接用手拔,干得非常起劲。随着一棵棵秧苗被拔起,底部呈现出了—簇簇白胖胖的花生。孩子们手提着战利品炫耀道:“老师,快看!这棵秧苗上结的花生又大又多!”接着,孩子们把花生从秧苗上摘下来,放到大盆里,用清水洗净,然后送到厨房。当天中午,幼儿园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菜一煮花生。因为这是孩子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他们吃得格外地香。

    由此可见,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可以充分领晤大自然的奥妙。此外,教师和幼儿—起观察、实践和分享,一方面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同伴相互交流和协作,共享成功的快乐。

    三、寓教育于活动。“体验”探索之趣

    我园设置了一个小鱼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新水。园长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大班幼儿,并提醒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即可,不做过多干涉。于是,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鱼池边,引导幼儿商讨换水方法。经过讨论,孩子们开始分头寻找舀水工具。不一会儿,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手里拿着各自找到的工具,有水瓶、可樂瓶、小水桶、洗手盆、塑料管等。然后,孩子们开始给小鱼池换水,他们纷纷蹲在小鱼池边用工具灌水,然后把水倒进一旁的菜地里。因为各自为战,一时间,小鱼池边挤满了小朋友,显得既热闹又忙乱。拿盆和桶的幼儿效率较高,往返于鱼池和菜地间的次数较多;拿小瓶子的幼儿速度较慢,灌水和倒水的用时都较长。

    5分钟后,教师组织幼儿稍事休息。孩子们开始相互交流:谁干的活儿多?谁选择的工具最好用?怎样避免忙乱现象?通过讨论,孩子们淘汰了不好用的工具,充分利用现有的两个盆和一个桶,并自觉将人员分成了三个小组,每组成员之间开展接力赛。最后,小组成员一字排开,首尾相传,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体力。这种创造性的体验较好地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受益终身。

    15分钟的活动时间结束了,孩子们个个面色红润,兴致勃勃,可鱼池里还剩下不少水。孩子们不甘心,想一鼓作气将水都舀完,但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因素,他们决定第二天接着干。

    回班级的路上,我发现一开始选择塑料管的幼儿不是很高兴,于是悄悄问他:“你怎么了?“我家鱼缸换水的时候,爷爷就只用—根水管就行了,可是今天我怎么努力也没放出水来。”他一脸懵懂的样子。我小声安慰道:“不要急,回去向爷爷问清楚原因,明天再来大显身手,好不好?”“好的!”他高兴地说。第二天,祖孙俩一起参加了活动,利用塑料水管排水,成效非常显著。其他两组幼儿看到后也开始模仿,三根水管同时排水,没过几分钟,鱼池里的水就都排完了。孩子们好奇地问:“为什么这样排水就很快?”“这里边有科学道理。你们好好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爷爷微笑着回答道。

    “体验式教育”顺赃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使幼儿倍感亲切,给幼儿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强调的正是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体验式教育”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关注到了幼儿的自身发展和生命体验,真正触及幼儿的身心,让幼儿终身受益。《辞海》中对“体验”的界定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在笔者看来,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实践是认知的基础,体验是以实践为前提的;二是体验的过程就是“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

    “体验”教育就是幼儿在实践(游戏)中认知、明理和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体验是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周围事物,从中受到锻炼和培养,增长知识和经验,获得体会和感悟。基于此,我园以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强调幼儿的自我发现与感晤,丰富幼儿的经验感受,为幼儿的成长奠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