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新教

    高子阳

    教过苏教版的,一定教过《掌声》。现在教统编本,这一课又教什么呢?

    一、讲“掌”

    1.什么是掌?组一些词玩。

    生:手掌、巴掌、掌心、鼓掌。

    师:脚掌行不行?

    生:行。

    师:俗话说“孤掌难鸣”,意思是——

    生:两只手才能拍出声。

    师:两只脚掌拍不出来声音?

    生:能!

    师:你喜欢用手鼓掌,还是用脚鼓掌?你觉得什么时候要用手鼓掌,什么时候用脚鼓掌?

    (这个问题,很好玩。学生抢着答呢!)

    下面,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里的鼓掌是“用手鼓掌”,还是 “用脚鼓掌”?

    二、学生默读课文

    (三分钟读完了)

    师:读完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人物?

    生1:英子。

    生2:老师。

    师:新调来的老师。

    生3:同学们。

    师:这三类人,谁重要?

    生:英子。

    师:为什么?

    生1:写英子的文字最多。

    生2:这篇文章就是写英子变化的。

    师:那其他人物就不重要了?

    生3:我觉得新调来的老师重要。

    师:为什么?

    生3:这位老师要是老教师,肯定不会让英子上前面讲的,因为熟悉她。

    师:你真的好牛啊!因为熟悉,所以很多精彩的故事就没有了。陌生,才有了这次伟大的改变。才有了一种哲学的思考。

    师:“同学们”重要不重要?

    生:重要。

    师:具体说一说。

    生:一起给英子鼓掌,太棒了。没有他们讲之前的鼓掌,讲之后的鼓掌,经久不息的鼓掌,英子很难改变。

    师:你们太厉害了!这篇课文,所有的人物都是重要的,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师:你们才默读一遍,就知道那么多,实在厉害,请大家给自己鼓掌。

    (掌声持久地响着)

    师:其实这篇课文还有两个人你们没有发现。想知道吗?

    生:想。

    师:一个是作者,一个是读者。

    师:作者很牛,他记下这件事。课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呢?

    (生想了一会儿)

    师:这个“我”可以说是作者,也可以说不是作者。如果这篇文章是非常真实的,就是作者。如果是创作的,这种写法能让读者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是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

    师:读一篇文章,永远不要忘记了自己,忘记自己是读者。作为读者,我们看到了他们,看到了文中的他们,我们其实要与他们交流。我们可以与英子交流,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可以与作者交流。读者在哪里?明白了吗?

    生:明白。

    三、讲英子

    师:再读课文,看看英子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学生大声读着课文)

    师:同桌之间先讨论讨论,尽可能全找到,这样答案才会更加精彩。

    生1:腿脚落下残疾。

    师:腿脚残疾。“落”是多音字。

    生2:文静。

    生3:忧郁。

    生4:犹豫。

    师:还有吗?

    (没有人举手了,这就是他们的阅读与讨论的结果)

    师:真的就没有了?请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生5:镇定。

    生6:普通话好。

    生7:声音动听。

    师:还有吗?

    (没有人举手)

    师:再读一遍这个自然段。

    (生又读)

    生8:有礼貌。

    师:其实从第四、五自然段还能看出她的一些优点。

    (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生9:懂得感谢、感恩。

    生10:聪明。

    师:为什么说聪明?

    生10:她能听懂掌声是什么意思,并因此而改变。

    师:请大家给她掌声。

    师:你听懂掌声了吗?

    生10:大家在赞美我。

    师:对。

    师:同学们,请给自己掌声,因为我们把英子的特点、优点全找到了。我还有一个小问题,要问大家,作者是怎么写英子的忧郁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學生再读课文)

    生1:一是“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2:二是“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生3:三是“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4:四是“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你们太棒了。如此理解英子,也就明白了这一课写了什么。英子,身体有缺陷,其实她的心里也有了缺陷。“忧郁”,长时间的“忧郁”,你们觉得这个小姑娘会怎样?

    生:抑郁症。

    师:真有这个可能。但大家的掌声,让她变了,彻底地变了。

    四、几个讨论

    1.腿脚残疾的能跳舞吗?

    师:英子不是开始学了吗?你们觉得能学会吗?

    生:不能!

    师:你们才9岁,不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一位姑娘在那次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她叫廖智,但她还能跳《鼓舞》。如果你们想详细了解,可以到网上查。

    师:有个人叫朱彦夫,因为参加几次战争,失去了双手、双脚。他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有一天,他想把自己的事迹写出来。他只能用嘴含着笔写,他识字少,只能用嘴翻着《新华字典》。在写的过程中,有很多人鼓励他,最后,他完成了一部书,叫《极限人生》。他用嘴翻坏了十几本字典呢!他的事迹还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亲爱的同学们,没有手的人,才读二年级的人,只要想写,在写的道路上。一直有鼓励,照样可以完成写书的任务。我们班每位同学都是正常人,有胳膊有手有腿脚,都上三年级了,完全可以做很多很多事。

    2.《掌声》与写作

    师:这篇课文写的“掌声”,是大事吗?

    生:不是,就是很小的一件事。

    师:对于英子来说,是小事还是大事?

    生:是大事!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件事,让英子改变了,让英子有了勇气和微笑来面对生活。

    师:看来我们认为的小事,对于有的人来说有可能是大事。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里都有掌声吗?

    生:有。

    师:我们班级里的掌声也是小事,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将其当作大事呢?

    (学生没有人举手)

    师:是因为你们没有写在日记里!英子的变化,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看到的。如果没有这篇文章,我们不可能知道英子,也不可能知道英子改变了。如果你们能把每一次掌声也记下来,得到掌声的人,也会改变的。小事记下来,就会变成大事。

    【思考】

    这篇课文后面有三个题,如上教学,学生完成前两个题没有问题,都能正确解答。第三个题是如果是英子来讲这个故事,怎么讲?选择2-4自然段讲一讲。这一题,我没有训练。因为我不想让几个学生在前面讲,其他同学作听众。而让全体学生讲,又没有时间。统编本教材有不少这样的题目。我个人觉得这类题只是个人的专利,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参与。有人说,可以分组进行,让他们在小组中展示。一个班那么多人,一篇课文只有二三课时,你们训练试试,看看对于全班学生来说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不在一线,不知道这样的题能否真正地做。

    想饮一些酒,让灵魂失重,好被风吹走。

    可一想到终将是你的路人,

    别觉得,沦为整个世界的路人。

    风虽大,都绕过我的灵魂

    ——西贝《路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