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吗要讲那么多
聂闻
从去年开始,管建刚老师开启了一项全新的课堂教学探索之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不许超过十个,我们暂且称之为“双十实验”。由是,就引出了如下要探讨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到底是该多讲还是少讲?讲多少合适?
江苏镇江一所幼儿园曾做过一个针对小班的防拐、防骗演习活动。演习活动前,所有家长都一口咬定,自己在家里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防骗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会上陌生人的当。随后,幼儿园请来家长扮演“人贩子”,结果短短20分钟,成功拐走46个孩子!一位参与活动的妈妈特别感慨:自己骗了别人家的小朋友,但自己的女儿也成功被骗出。虽然在家再三叮咛,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儿答应得很好,可还是被“骗”了。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孩子在家中,可以说是一对一地被家长进行过一次又一次的防骗教育,内容集中而单一,孩子甚至都能背出这些骗人的手段,但孩子还是受骗了。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群体,不是一对一地教学;每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往往不止一个且较为分散。在这种情況下,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过多、讲解时间又长,学生能接受多少,消化多少,真正转化为能力的又是多少,就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有些人或许会说,我们的课堂不是要讲求知识的丰富性,讲解内容要全面而深入吗?
可我们现在课堂的问题不是知识点不够,不是学习的深度不够,而是讲解泛滥、知识过剩。内容看似虽多,但是否教了该教的,该教的是否教到了位,是否到达了该到达的那个度,却都是问题。
课堂上,教师讲的目的是为了学,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但现实的状况是我们讲了那么多,学生却没有学会那么多,那干吗要讲那么多?现实甚至是,教师准备得越多、讲得越多,学生学到的、学会的越少(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霸、学神例外),费力不讨好,干吗要讲那么多?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练出来的。既然如此,教师干吗要讲那么多,而不是尝试着只讲该讲的,将“练”与“习”的机会、时间留给课堂,留给学生呢?“新课标”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就是希望改变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的弊端吗?既然如此干吗要讲那么多呢?
讲多了,学生学不会,学习的效果不好;那讲少了,学习的效果就一定好?学生就一定学得会吗?那也不一定。这就要看课堂上,老师教了什么,又教到哪个程度;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却起劲教、狠命地教,学生还是学不成个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什么远比教得多要重要,教得透远比教得多要关键。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教师极大提升自己的教学修为、深谙教学之道,精研教学内容,需在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给学生投放极其精准的教学内容,否则,所谓的少讲,也就失去了其全部的价值与意义。
少讲,是为了给学生留更多学的时间,是要学会、学透。纸上谈兵,是悲剧;嘴上谈学,是焦虑。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讲你的,我不会我的。至少,小学是这样的。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的教育,孩子累,家长累,苦恼、焦虑是我们的教育现状。孩子为什么累?因为作业太多。为什么作业会太多?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占用了所有的时间,孩子没有时间来“练”,来“习”,作业不是在课堂、校内来完成,而是留在了家里,做在了校外。也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生怕内容太少、太浅,让教学内容超出绝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反而让学生半懂不懂,半通不通,没学精,没学透,作业费时长,效果差。虽然,导致教育焦虑现状的原因不完全止于此,但“作业多”、没学透绝对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教师的课堂讲解多少时间合适,教师课堂提的问题多少为宜,“双十实验”这种设置是否最为科学合理?这个限度是否即为最佳课堂结构?目前,我们暂不好下结论。但是,管老师所做的这种探索,无疑是极具价值的,探索的结果,最终会给出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在时间分配上的那个平衡点,那个最佳的比例。对于所有一线教师来说,不管我们是否践行“双十实验”这种课堂模式,但“干吗要讲那么多”的教学意识,是一定需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