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物理教学情景创设

    柏惠

    摘 要: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积极努力的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点相衔接,合理的创设情景。文章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点,主要讲的是怎样创设中职物理教学的课堂情景。

    关键词:情景创设;中职物理;创设方法

    曾经有个著名的学者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都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研究。学习一门或几门新的课程,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景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校物理的新课程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创设仍然值得探讨。

    一、分析问题

    物理学作为中职学校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虽然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研究的对象通常是一些有形客体或理想模型,学生需要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创建正确的物理情景,通过观察、探究、总结等分析过程,完成对物理知识点理解。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教授物理知识点的同时,却不能非常准确的创设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物理情景,这样学生才会出现难以领会物理概念以及规律的学习困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依然感到物理难学,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厌学情绪,经过实践总结,我发现,我们在平常的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物理学中的“趣味成分”去吸引学生。那么如何高效、长久地维持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呢?我认为,合理的情景创设是中职校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通常以举例或固定情景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增强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创设具有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与教材知识点相结合。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良好的教学情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生活性

    情景教学需要拉近现实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距离,所以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然后要启发和运用这种学习的经验。

    2.形象性

    大多数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有普遍的认识就是“基本知识点听得懂,但联系实际就不会应用”,问题出现在于学生不能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具体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情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联系。在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形象的物理模型并逐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提炼和加工。在现实生活经验的前提下,通过现有知识以及多媒体的相关资源,最大可能还原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和唤醒学生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与新知识点相结合和联系。从而使学生能利用现有的知识,不断地对新知识起到的拓展作用。

    3.问题性

    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同时一定含有问题,只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带着问题再进行学习,而问题提出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而精心创设的物理情景是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前提。只有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积极进行思考,这样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和深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

    4.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整个认知过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实验,重点放在“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体现了学生主动创新,探索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的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开展思维训练。

    5.情感性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让学生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简单劳动过程。不但加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精神,而且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和升华。

    二、中职物理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方法

    (一)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

    实验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而实验本身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所以,通常中职校物理老师,都是利用实验这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情景,如何创设情景既要符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又要达到解决疑难问题,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中职物理教材《牛顿第一定律》为例,通过现有的实验器材:小车、毛巾、棉布、纸板、小物块、尺子、实心小球、空心小球等,情景演示,还原实验原理,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的形象具体,让学生感性的认识知识本身。让学生进行实验,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研究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日后的岗位工作做准备,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体现。又例如:在学习电功率的知识点时,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3伏和9伏两个不同的电源电压,接入相同功率的两个小灯泡,观察比较小灯泡的明暗变化情况。由实验结果为出发点,由此引入新课——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二)利用生活场景来创设情景

    日常生活经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应用场所。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或事实,通过提问等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多列举身边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觉物理在身边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可以把学生看到的,感覺的身边的物理现象搬到课堂上来,以“惯性”这个知识点为例,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的方式,身临其境的去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在本课中学生分组扮演司机和乘客,表演汽车行驶中的惯性实例,不仅仅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知识,又能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中加入合作与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利用物理学史来创设情景

    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记录了许多伟大的物理学家,其中有大量真实可信的情景素材,用牛顿、法拉第、安培等物理学家故事来创设情景,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己去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但是枯燥的物理学史,学生没有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选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吸引他们。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的时候,可以引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呢?如果苹果树长得跟月亮一样高,会掉下来吗?”一系列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又例如,在讲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利用生动,诙谐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奥斯特和法拉第这两位科学家如何发现电与磁的这段物理学史,一为了向学生说明科学探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二为本节课奠定探究的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引入新课的方式,比起传统生硬的介绍内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联想来创设情景

    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例如在学习“重力和摩擦力”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在讲授重力时,提出“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或者在讲摩擦力的时候,提出“假如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其中采用设问、提问、追问、学生互问等多种方式进行。利用联想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情景中,为后面的知识的引入做了铺垫。在探究物理现象本质的过程中思维的方式来看,人的思维能力可以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顺向思维往往是人们最普遍的习惯思维方式,易使人形成定向思维,束缚思想。而逆向思维要从总结开始,层层逆推,由果究因。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顺向思维联想到逆向思维的策略。例如: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解决有关力与运动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为零。反之,如果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又如:人乘电梯运动,如果电梯做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时,会发生超重想象,如果发生超重现象,则电梯必然做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运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后,都能进行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之间的联想切换。这样学生理解知识点更加透彻,解决问题更加灵活。

    (五)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

    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无法用实验演示的物理现象,或者实验效果很差,起不到观察实验的结果作用。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作用了。多媒体不仅仅能将文字表述、图形设置、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信息有机的结合,还能呈现出3D真实的视觉体验,和无限的想象力。如果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轻松进入直观、形象、虚拟的场景中。例如:在讲“动能和势能”的时候,可以播放神州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可以模拟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的超重体验。再比如和學生讨论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选择太阳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动态图来展示。利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有效丰富课堂教学,而且有效的将网上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中只有科学合理的运用方式来创设情景,和教学中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5.

    [3]赵大缔,赵小刚.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