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误区 规避问题

    厉运超

    

    

    

    进入小学高段,抒发情感、表达感受、文章立意等内容逐渐出现在作文要求中。“关系类”作文往往融合以上考查内容,成为六年级甚至毕业考试时的“常见题型”。

    譬如半命题作文《我和××》,该题目较为常见,但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是高年段作文的“硬骨头”。

    类似的还有命题作文《我们之间》,及半命题作文《与××一起走过》《我与××面对面》《与××同行》等。

    以《我和××》为例,该作文可从“关系类型”和“写作对象”两大角度进行写作前的选材指导。所谓“关系类型”,也是该作文要展现的写作要点——究竟写出“我和××”什么样的关系。而“写作对象”,就是题目中的“××”——可從哪些方面进行写作对象的筛选。结合小学高段认知水平,有如下划分:

    虽写作角度宽泛,容易寻找选材,但具体写作时,往往学生一落笔,就出现问题。

    一、“转折类关系”写作要点

    先看学生写“转折类关系”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王同学的作文题目是《我和调皮的同桌》,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人物:同桌非常调皮。(开头部分)

    第二部分,用事例写出同桌的“调皮”:偷偷把前排同学的椅子抽走害得前排同学摔倒。(具体事件,详写)

    第三部分,有些同学很讨厌他,但也有人觉得他很有趣。(略写)

    第四部分,概括“我”和同桌的关系,写出我给他的建议。(结尾部分)

    梳理过后,会发现有如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没有区分“我和”与“我的”

    《我和××》,题目已限定这是一篇“双主角”文章,描写时可以侧重后面的对象,但“我”必须出现在文中!要适时写出“我”的体会和感受,进而展现我们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到这一点,误写成《我的××》的情况就会比比皆是。

    问题二:事例选择的“无效性”

    既然要体现“双主角”关系,选择的事例一定包含“我”和另一个主角,事例要说明“我们”之间的关系。但《我和调皮的同桌》一文中的二、三部分,很明显无法扣合“和”字。

    我便由此提示王同学,让他换个事例,他后来把第二部分更换为:同桌有一次把“我”的红笔和黑笔的笔芯交换了,导致“我”写作业时,一笔下去发现是红笔,我很生气,又不得不撕掉那张纸重新写,并和他吵了一架,由此我们互不理睬。

    这样的修改,让事例和“关系”有了关联,较之以前有不错的进步。但问题仍然存在——“我”和同桌的关系并不单一——后期有巨大的转折,但第三部分没有具体事例支持,仍需增加事例。

    问题三:关系转折,缺乏具体事例支撑

    这篇文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关系转折”表述清楚,凸显前后关系的不同,也是评判作文时的重要得分点,反之,会成为败笔。

    为了引导王同学对作文进行修改,我们有如下对话:

    师:第三部分,有人觉得他有趣,但和你们的关系有联系吗?

    王同学(思考):好像没有。

    师:是不是你后来也觉得他挺有趣?

    王同学:是。

    师:为什么后来觉得他有趣?发生了什么?

    王同学:因为他平常经常讲笑话,有一次我考试不好,很难受。他竟主动给我讲了个笑话,我听完就没那么难受了。

    师:你对他有什么新认识?

    王同学:好像他的调皮没有恶意,只是“恶作剧”,也没那么讨厌他了,开始和他说话了。

    师:这时你觉得你们的关系改变了吗?

    王同学:变了,从刚开始的“仇人”变成普通朋友,有时还会互相帮助。我喜欢他的笑话,但也时刻提防他的“恶作剧”。

    师:从开始的“仇人”,到现在的“朋友”,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王同学:还是要从多方面认识一个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可给予建议和指正。

    经过这番讨论,我们共同制作了一个图片,更清楚地展示“双主角”之间的关系:

    经过梳理,作文框架更清晰,且重点清楚——将笔触更多地放在后面引起关系转折的事件上,顺带引出作文立意。

    二、“单一类关系”的写作要点

    上面的“转折类关系”作文,需要不同的事例支撑前后关系演变,必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展现关系,两个事例的铺陈自然将二者的关系带入到一定的时间跨度中,这对展现“关系”而言,非常重要!可谓自带“时间延展功能”。

    相比而言,“单一类关系”作文写作时,就要注意“时间延展”的问题,否则会出现因事例太少无法凸显关系的问题。例如,杨同学的作文《我和王梓强》,文章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介绍“我”和王梓强的关系——我们是“铁哥们”。(开头部分)

    第二部分:有一次体育课上,老师把班上的人分成两两一组,比赛看哪个组先拿到一个放在高处的物品。我们配合默契,获得了胜利。(具体事件,详写)

    第三部分:有这样的好朋友,我非常开心。(结尾部分)

    看完文章梗概,能发现有什么问题?

    问题一:事例少且简单,无法体现出我们的“关系”

    关系,需经过一定的时间跨度才能体现,一个事例略显单薄,无法描述出“关系”,因此建议学生在第二部分增加事例——可以是详写,也可以略写,甚至是介绍式的概括。总之,要用事例的串联,营造两位主角的关系。

    问题二:在“单一类关系”作文中,注意感受的层层递进,并增加感受描写

    高年段作文,“三感”(感想——内心活动;感受——内心感受、身体反应;感悟——思想升华,文章立意)在文中不可或缺。事例中出现感想感受,能增加文章深度,让情感更加细腻,也为立意埋下线索。

    经过指导,杨同学在写完事例后,增加了如下体会:

    我和王梓强的关系,虽赶不上“伯牙子期”,但处处为对方着想,让我时刻沉浸在这宝贵的友谊中!友谊,是暴风雨来临时的一处港湾,是遭遇困境时伸出的援手,是成功与快乐时送来的真挚祝福。

    有这样的友谊,我由衷地开心。

    经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梳理,最后呈现的作文结构如下:

    以上主要从“关系类型”的角度给予写作指导。

    三、如何寫出“我”和“没有情感的写作对象”的关系

    这篇半命题作文还有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一旦选择那个角度,几乎都要出现问题——如何写出“我”和“没有情感的写作对象”的关系,也就是选材角度——“写作对象”中的第2、3、4部分。

    没有情感的写作对象,也分两类:第一,借物抒情。比如《我和刀削面》(实际写“我”和奶奶的亲情),《我和林荫小道》(实际写毕业分别时的“同学情”),《我和三角梅》(实际写“我”和外公的亲情)。第二,就是“我”和对象本身的关系,比如《我和吉他》《我和跆拳道》。

    “借物抒情”是高段要接触的重要表达方式,即表面在描述某个物品,实际写物品背后同某个人的情感。

    如何写出同没有情感的写作对象本身的关系呢?比如这篇学生作文——《我和吉他》。

    《我和吉他》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我和妈妈偶然进入到一所吉他培训学校。(开头部分)

    第二部分:我很喜欢吉他,就让妈妈买。妈妈说我平时学习时间紧,没有时间学,但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买了。(详写)

    第三部分:吉他买回去,我很喜欢弹吉他的感觉,还天天练。(略写)

    第四部分:我还在吉他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我很喜欢吉他。(略写)

    第五部分:“吉他”成为我的朋友,为我的生活增加了不少色彩。(结尾部分)

    既然写作对象本身没有感情,最重要的是把“我”对它的感情描述出来,进而体现出“我们”的关系。

    《我和吉他》这篇作文虽关系单一,但可以把关系写出层次感:起初的“好感”——渐渐的“喜爱”——最后的“痴迷”,关系可层层递进。

    但学生写作文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甚至安排作文结构时,都没有把握好结构重点——本可一笔带过的第二部分,花费了大量笔墨;而作为重点、最能体现和吉他关系的三、四部分,却一笔带过,导致文章“头重脚轻”,有偏题嫌疑。

    此外,三、四部分写完,要对吉他“说说心里话”——“我”要多表达,多倾诉,而且每次事件结束的感受,要比之前递进,才能展示出我和吉他关系的渐进性。

    经过我的帮助,最终学生对文章结构做了如下梳理:

    修改过后,通过“两略一详”三个事例,将“我”和吉他层层递进的关系清楚地展示出来,且更突出重点,凸显作文主题。

    四、小结

    警惕“关系类作文”容易出现的误区,一切以凸显“我和××”的关系为写作目标,注意把握时间跨度,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自然能写出令人满意的“关系类”作文。

    以上要素,是写好“关系类”作文的重要条件。但作为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写作情况灵活调度,不可刻板设限;如果学生另辟蹊径,根据自己的设想圆满完成文章,也该予以肯定和赞扬。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张晓风《不知有花》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