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 官宣还是民意?

    林晖

    在当下的中小学校中,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兴趣组”的升级版,是学校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但是自由之身也带来了组织之痛,如何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如何安排社团活动的内容?如何建构社团活动的课程体系?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下各校面临的难题。

    我校依据自身的需求,提出了社团课程与校本课程嫁接融合的方式,以此规范社团活动行为,提升教学品质,保证社团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积累了以下经验。

    社团为先,校本助力

    我校的学生社团类型丰富,包括社会问题研究会、文艺社、无人机社团、创客社团、信息社等。社团活动打破班级建制,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方向组织社团。

    活动中,社团的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对接:社团提供组织形式上的统一,将外在结构通过社团进行组织,将志同道合的学生进行组合,形成社团建制;校本课程提供教学内容,结合学科教师的特色,通过多种合作形式,规定教学内容,将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学习机会。例如,创客社团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要师资来源,在校本研修中,确定课程方案,并完成创客社团的教学工作。创客社团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探索能力、自主研究的能力。

    社团物化,校本细化

    社团活动与学校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竞赛紧密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以竞赛作为社团活动的主要标的。因此,社团活动呈现出物化的状态,活动内容分具体阶段,一般来说,围绕不同的竞赛要求,设置相应的物化目的。即社团提供物化的具体目标,校本课程提供详尽的课程细化内容。例如,社团活动的课时不足,而校本课程和学科的关联度较大,灵活性不足。因此,社团活动可获取更为丰富的外界资源,充实到校本课程中去,使其内涵更加丰富。

    合作共赢,互为补充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将社团活动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例如,我校的无人机社团有20名学生、10台无人机,社团活动时,学生分为两支队伍分别活动。而在校本课程中,两支队伍进行合并,瞬间完成校本课程的授课。

    总之,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并非矛盾体。相反,它们犹如一对并蒂莲,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服务于学生。校本课程的着力点在于普及型的班级授课制,社团活动提供丰富的专项学习内容,共同组成较为完整的学科课外服务体系。

    七嘴八舌熱议进行时:

    校本课程泛在,社团活动精化

    颜 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博主的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对于基层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界定与融合,长期困扰着学校,尤其是近年来,社团活动蓬勃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的关注度也较高,如何能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说,校本课程提供泛在的学生范围,社团活动则提供精化后的学生梯队,为各级竞赛和展示活动提供高质的学优生。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校本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编程语言,如Pascal、Python、C++语言等。这些编程语言内容广泛,是各级信息学竞赛的比赛项目。但是高处不胜寒,对以上的编程语言的学习也有一定难度,入门门槛较高。因此,在规划这些课程体系时,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放在了首位,教学对象涉及全体选择编程的学生,教学内容进行降低难度处理,将结构化的语言具象化,采用“画图”模块中的Micro∶bit为课程主要内容,实施大班化教学。在此基础上,选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编程社团,系统学习纯结构化的语言,针对信息学竞赛进行培训。经过长期的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校本课程作为普及的手段,社团提供精英式的补充,必将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帮助。

    欲善其事,必先利器

    秦 晶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发展中心的常规工作中,校本课程的视导和建设方案是各校关注的热点内容。但是,正如博主所言,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该如何权衡呢?

    大班化校本课程还是精英化社团活动?在视导中笔者发现,有的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上授课,且采用大班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六年级教材里的部分内容牵涉到某些硬件,学校没有配备,只好改为校本纯软件课程,如Flash、Pathon、Photoshop等。在这种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按照核心素养的规则组织教学。

    有的学校有独立的校本课程,将其与社团进行统整,部分学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参加。校本课程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和灵活,如3D打印、乐高机器人、小创客等。这样的校本课程其实是竞赛的预备阶段,视精英化为培养目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更为对应的各种竞赛选拔人才做好准备。因此,课程内容以竞赛为蓝本,按照评比要求进行组织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则更为频繁。

    另外,无论是社团还是校本课程都需要依托器材为载体,无论是大班化的普及课程,还是精英化的小众课程,校本课程都需要依托成熟的校园文化和学科素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教学任务。例如,机器人社团中,要选择既能符合大班化授课,又要有一定外延性的器材,进而保证教学的效能。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核心因素,软硬件是环境供应,两者有机结合,方能成就和谐的校本课程。

    合作共赢,借力助课

    韩 杰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中心小学

    博主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谁是他山之石,谁是另辟蹊径?

    我工作的地方是郊区的非热点学校,器材的匮乏、技术的陌生一度困扰着我们。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都一度陷入困境。但是经过尝试,我结合学校特色,采用了“局部为新、分层应用”的方式来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六年级的机器人教学,我们没有配套的机器人设备,但整理了一批尚能服役的老机器人设备,并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开发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本没有矛盾点,社团活动升级后,即成为校本课程的雏形。例如,社团“半包”形式,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即使用校外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资源和课程,校外机构负责技术支持和设备供给,并为学校教师提供培训,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将提供的课程改造为适宜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双方各有所长、各司其职,达到共同开发课程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师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更新了知识体系,掌握了新技术;校外机构通过和学校的合作,更加明确了产品的改进方向,明晰了如何能更好地为学校服务。这种合作形式,主动权在校方手中,后期即使没有校外“专家”的支持,校方的信息技术教师也能够撑起校本课程了。

    无论校本课程还是社团活动,都应关注到学生的需要,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最根本的目的,切不可为了使用器材或者平台而去“教”器材或平台,毕竟课程只是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的一个载体。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