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深入探讨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施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旨在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大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层次改革。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有效教学;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0-0034-04

    【收稿日期】2014-01-16

    【作者简介】佟元之(1955-),男,江苏丰县人,硕士,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数字化教学环境。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化高等教育和全民继续教育的效率及质量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讨论数字化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内涵、价值与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内涵(一)数字化教学资源 [1]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数字化资源的组织方式可分为:教学素材(资料)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论文库、数字图书库、教育游戏、动画、音视频等。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数字化资源学习有以下特点:

    1.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具有随意性。只要网络系统具有较理想的宽带,学生和教师就能够通过网络和资源库获得所需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可以不受时空和传递方式的限制,通过多种设备,使用各种学习平台获得高质量课程的相关信息,方便地实现信息的传送、接受、共享、组织和储存。[2]

    2.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可以将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教育、时事等最新信息成果,作为学习资源融入课程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和加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3]

    3.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内容探究具有多层次性。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针对相同的学科主题,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难度水平的内容进行探索。[4]

    4.数字化学习使课程内容具有可再生性和可操纵性。学生可采取数字化加工方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再创造,成为学习者的学习成果。数字化学习的可再生性,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5]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启泉教授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说,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这些内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6]

    笔者认为,有效教学要从两个层面来说:第一,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效果”、“效率”和“效益”层面。“效果”指教学检测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比对;“效率”就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它关注的是投入的最低消耗和效果最大化;“效益”是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整体收获,是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来分析这三个层面的表现,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使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第二,还要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维度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知识。能力是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维度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具体指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7]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其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价值数字化教学资源扩展了人们相互交流和获取知识的渠道,同时转变了教育观念,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凸显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有利于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数字资源信息,为教学材料的搜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随时随地进行,不但可以利用手机、PAD(掌上电脑)Table PC等便提式电子设备进行移动学习,[8]还给学习者提供了除传统教材外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料,学习者不一定要从教师传授中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学生生存内外环境,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旧模式,促使教学过程四要素的转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找到了课堂的新感受,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情感与思维相伴而行,情感推动思维,思维推动情感;情感与意志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自信心与道德尊严感相互作用;充分注意情感的迁移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9]使结论和过程融合起来,给学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普及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上至天文数学地理文学,下至花鸟鱼虫、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种植养殖、动物植物、水果蔬菜、纹理材质、风光照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近及家乡,远及全球,资源数量庞大、来源广泛。涵盖小学到高中、大学乃至幼儿园教学等十多学科,涵盖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最新版本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课件、课堂实录、教案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师生都可以各取所需,满足教师多种教学的需要,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的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游古今,游览山川美景,欣赏美妙乐曲。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原本单一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融入到特定氛围中去,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互动。感受学习乐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对教材学习内容是有力的补充。使学生感知过程,吸引学生的主意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思维,释疑解难,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促使有效教学的实现与成功。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源比较广泛。如央视与各省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就是浩瀚的数字教学资源,仅央视频道栏目就有百家讲坛、探索发现、国宝档案、远方的家、走遍中国 、科技之光 、法律讲堂 、少儿节目、音乐节目、社会与法、健康之路、人与自然、文化大百科、动物传奇、 人与社会、科技博览、英语家园等。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师取材容易,经济实用,贴近生活,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综合理解难以理解的概念,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益。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在《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一书中,提出了创造性思维六要素: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横纵思维 。[10]笔者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

    在有效教学实施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集中诸如多媒体教学、仿真实验、虚拟现实、3D技术等,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综合使用,创设教学情境,动态立体直观地展现抽象的模型和空间结构,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主动查阅资料,探索事物本质,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将各种思想、观点、方法等融会贯通,会对教师讲授的知识加以思考、验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实施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合作学习,师生通过网络交流渠道进行交流探讨,形成轻松平等自由的环境,学生发表和探讨各自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兼容并蓄、去芜存菁、互相补充,在探讨中思想得到不断充实,情感在相互激荡,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利用网络交流渠道开展“对话”讨论,学生的观点有正有反,也可能目标一致但方法不尽相同,看到不同观点时,学生会思考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完善,进而对观点进行推理修证,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辩驳——思考——学习——修证——辩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施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建一支由多学科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科研团队,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横纵思维。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纵深思维挖掘,引领学生站在学科最前沿,同时要对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横向思维联系,通过学科交叉,发现新学科发展的突破点,创出新成果。

    三、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下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网络空间的延伸,不仅拓展了传统学习资源的再现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满足了学习者获取更多优质学习资源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一般实施以下策略:

    (一)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环境,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有效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而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选用等因素的总体考虑。[11]在有效教学设计策略实施中,加以调控又是促使教学成功,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施教学设计策略调控,教师首先要转变与新的科学教育思想不相适应的观念,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课程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数字化学习环境转变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克服模式化倾向,构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环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运用灵活的策略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新模式,确定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需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通过学生的表现增强其自信心。教师重在诱导、引导、指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变统一模式为发展个性,提高课堂学习行为的适切性与有效性。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广阔未知空间的鈅匙,掌握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数字化资源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效益

    模式是对某一过程或某一系统的简化与微缩式表征,能帮助人们形象地把握某些难以直接观察或过于抽象复杂的事物。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形式。数字化资源有效教学有如下基本模式:[12]

    1.基于课堂情境的探究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老师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情境的环境下,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特征,一是情境创设,二是探究学习。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又为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该模式关键是教师设计好学习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索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对问题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科研能力等。

    3.基于网络的远程协商学习模式。[13]这种模式是学生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不同地区的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各自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建设小组互相浏览、交流、讨论、评比、总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各自进行评价。其特点:学习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逼真呈现问题情境;具有交互可控性;学习者分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附属角色隐藏;网络资源丰富。

    (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唤起他们学习的求知欲

    火车没有动力不能奔驰,机器没有动力不能运转,一个人如果没有动力,将一事无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更要有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学习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14]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数字化网络搜集科学家的有关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如:在化学教学时,播放诺贝尔为发明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经历,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场景。在物理教学时,讲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本人八岁才会说话,可谓先天不足,后经自己的刻苦努力,发现了著名的物理“三大定律”。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被导师闵科夫斯基骂为“懒坯的学生”,后来研究了著名的相对论,他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冯塔纳在十多岁时,被入侵意大利的法国兵砍伤,差点丢了命,和他在一起父亲遇害身亡。虽然冯塔纳捡回了一条命,但舌头上的伤,使冯塔纳一辈子咬字不清,就此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塔尔塔里亚(结巴子),后来塔尔塔里亚成了他的大号,反而没人记得真名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屈居于六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歌德巴赫猜想”,国际上称为“陈氏定理”。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第二富保尔·艾伦、第四富艾里森、第八富戴尔等,并非是一流的学生,可他们完全靠兴趣进行不懈的努力,终成大器。通过这些科学家和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唤起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2][3][4][5][8][11][12]佟元之,许文芝.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钟启泉等主编,朱慕菊主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旭远主编.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14]胡树鲜.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性学习”[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0]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3]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