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崔小红
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那么如何创设与学生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一、由生活情境引入新知识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正值中秋节前夕,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今天买来一盒月饼,小杰、小明和小丽都争着要吃月饼,妈妈问小丽要多少,小丽说1份,妈妈就把第一个月饼等分成4份,给了小丽其中的1份。小杰看到后觉得1份太少了,吵着要2份,妈妈就把第二个月饼等分成8份,给了小杰其中的2份,满足了小杰的要求。小明跟妈妈说要3份,妈妈就把第三个月饼等分成12份,给了小明其中的3份。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妈妈这样做是否公平。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起来,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轻松学会了新的知识。
二、由游戏引入新知识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以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进行“因数”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用乘法计算24的游戏: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完成得快、方法多。一听说要做游戏,学生马上兴致盎然,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游戏进行点评,共同列举出“l×24”“2×12” “3×8” “4×6”,由此引出因数的定义。原本枯燥的数学定义通过游戏的方式得出,这个定义在学生的记忆中就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由动手操作引入新知识
动手操作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动手操作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进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用小棍组成三角形和四边形,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在学生初步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产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由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课堂上无法直观呈现的,这就对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产生了障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去体会。如,教学有关利率的应用题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信用社实地观看存款的利率表及存取款单子,让他们接近生活,融入生活。有了实地考察的经历,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银行存款、取款的过程,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利率的真正含义,解决相关的应用题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由激发兴趣引入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教学“比例”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一起案件的案发现场,技术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留在现场的脚印进行了认真的测量。不一会儿,技术人员向侦察人员提交报告: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在l70厘米左右。技术人员是如何知道犯罪嫌疑人身高的呢?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教学实践表明,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引入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设计引入,就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进而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
(责 编 肖 飞)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