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黄薇
摘 要:说起阅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语文这个学科,然而,数学也是需要阅读的。只不过阅读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数学化的发展,阅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阅读; 阅读教学
中圖分类号:G623.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1-056-001
有位语言学家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所以,数学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阅读和一般阅读一样,是对数学语言文字、公式、图表等材料的感知、理解和记忆。[1]但因为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是“慎重的、有意的,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而在进行阅读时,对于这些符号、定义、公式等的感知与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符号往往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最终要通过转化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学会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发展思维的基础。
一、数学阅读的几种方法
数学学习的一个中心环节是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理解。故而我们首先要落实对数学教材的阅读,数学教材是诸多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后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2]
1.对教材中概念、公式的阅读
概念阅读——质疑解题。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3]“质疑解题”是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自为研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等,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再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概念的含义。最后用概念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使概念进一步具体化。
公式阅读——半独立阅读。指导学生把阅读教材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把它们拼成常见的图形,并求出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想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梯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再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能理解了。
2.对教材上阅读材料的阅读
翻开新教材,教师们会发现有些课时的最后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往往都是一些拓展性的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简单易懂,有一定的趣味性。在一节数学课中,有时适时引导学生读一读,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能巩固新知,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其实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3.对教材里习题的阅读
新教材中的习题设计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叙述、表格、插图、人物对话等,其设计思路多从我们的生活中取材。有些习题中还会出现一些多余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对给出的信息做出正确选择。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材里习题的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
4.要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
当然教师也要重视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很多数学信息来源于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要提供一些有效的数学阅读材料,如《趣味数学》《快乐数学》等。
二、指导学生的阅读
1.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读
阅读是需要时间的,学生的时间分为课堂和课外。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捕捉数学信息,在这捕捉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的机会。
2.适时引导,让学生会读
(1)以读理解。数学作为一种简练、严谨、抽象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读起来会生涩难懂,尤其是一些学生初次接触的概念、性质等,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着重圈画标记。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在读方程的定义时,教师要让学生圈出“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确这些重点字词的作用。再如一道解决问题:“王老师和五(3)班的49位学生去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需要几条船?”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常常是粗略读过,很容易忽略了“王老师”,还有“最多”“至少”等关键词,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其实,多读几遍,动手圈一圈其中的关键字词,会发现题目其实不难解。
(2)以读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一段公路长[72]千米,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3],第二天修了全长的[25],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这里关键要弄清谁是单位“1”,反复阅读,理清题目中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联,再结合提出的问题,不难发现,题中给出的三个信息单位“1”是不一样的,找准单位“1”再解题就不会再出错了。
3.及时反馈,让学生“享”读
学生每天回家后能与父母交流数学课堂上的新知识,这样也是及时反馈和再现知识点的一个过程,在家中大声阅读数学结论,父母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享受读的过程,激发学生有“享”读的欲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数学阅读是一门学问,未来社会越来越数学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更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玉民.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4(33):27-27
[2]黄忠伟.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数学教材[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1(7):115-115
[3]宋冬梅.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7):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