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李春宁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比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要。其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所形成的自我理解思维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思维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品德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对策 教学分析
引言
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仍旧会将“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被动式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自主性会得到抑制,同时其自身的思维也无法得到发展,与现代化的教学原则相背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优化,将生活与教学进行合理融合,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学習效果。
一、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进行合理的结合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倘若教师想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合到教学体系中,就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在内容中渗透生活知识,以此贯彻生活教育[1]。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强的一门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思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教师们一定要注意设定合适的教学切入点,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切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推动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稳定提升。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让家园更美好》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将“生活中的环境保护”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生活意识的形成。首先,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事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插入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图片。然后,在正式教学时,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浏览观察,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鼓励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环境污染的情况,并鼓励其进行表达。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曾随手扔过垃圾、爸爸送自己上学的时候汽车里会排出尾气以及妈妈在收拾好卫生后会将垃圾随意扔进垃圾桶,不对其进行分类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讲述自己的感悟,并想一想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处理垃圾以及应该如何为环保工作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既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品德意识, 奠定学生的学科素养基础。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正确做人的思想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教育学家对于“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定义,大部分教育学家认为,教学并不是指将书本上的内容硬塞进学生脑海中,而是应该通过书本上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以及理解,促使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结合,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2]。所以,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以及德育意识,从而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提升。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我爱我的妈妈》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可以对如下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参考:首先,教师们可以可以向学生们询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是怎么样出生的吗?”结合自己的认知以及爸爸妈妈的讲解,很多学生可能会说“我是爸爸妈妈相互产生爱情之后出生的”,也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甚至一些比较可爱调皮的小学生会说“妈妈说我是从垃圾桶里抱出来的”等等,当学生给出类似这样的回答之后,教师们也应该予以其尊重,而不是对其进行训斥,降低学生的好感以及学习热情。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组与“精卵结合”以及“分娩”相关的动画视频,通过抽象的内容为学生展示生命产生的过程。当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分析时间,鼓励学生讲一讲自己看完视频后的感悟,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会产生“妈妈很辛苦,我们应该尊重妈妈、保护妈妈”以及“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应该对其进行珍惜保护”等理念,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基础。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怎么做才是尊重自己的生命,才是热爱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学生生活素养的完善[3]。
三、塑造良好的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环境氛围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较深的影响,甚至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感染。所以,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教师们就应该注重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说声“谢谢”》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哪些人呢?”通过思考,学生们可能会说要感谢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朋友,部分学生也可能会说要感谢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比如售货员小姐姐、司机叔叔以及快递员叔叔等等;小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认为应该感谢为我们创建美丽生活的人,比如消防员叔叔、清洁工婆婆等。当完成这一思考后,教师们就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带进社会,给予学生真实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对自己想要表达感谢的人说声谢谢,并做出一些感恩的举动行为,比如帮助清洁工婆婆打扫卫生,为他们买一些水等等,以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完善学生的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生活,更好地迎接自己的未来。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们就不能够应用传统的“学分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该讲思想教育与生活进行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在生活中体现教育,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萍,郜海霞.摭谈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J].甘肃教育,2019(02):28.
[2]包春红.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12):109.
[3]王兆学.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82-83.
[4]张锦洪.教学生活化课程理念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7):1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