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述略

    潘李军

    【摘 要】自十八大把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主线后,学术界紧紧围绕党的纯洁性的科学内涵以及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渊源、历史进程、主要依据和路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不少突破和新成果,综述其要有利于为深化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党的纯洁性;研究成果;概述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建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①首次将纯洁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并列作为了未来党建的主线,无疑构成了十八大在党的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和创新之处。作为中央党建工程宏伟布局的新内容,党的纯洁性建设很快成为了十八大后理论工作者关注的一大热点,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涌现了数百篇以此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不少著作中也对此多有涉及。分析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纯洁性的科学内涵

    把握纯洁性的科学内涵是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首要前提,不少研究者对此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有学者指出,纯洁性指的是政党在理想信念、政治纪律、组织作风等方面纯正洁净,是一个内容和要求都在不断变化着的一个概念,是具体的与历史的统一。②也有学者认为纯洁性应包括两个不同层面的含义,一是“保色”,即是要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色;二是“上色”,也即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征给马克思主义政党增加时代风采。③这些观点虽然表述各异,但从作者的思想指向和行文逻辑来看,是没有本质冲突的。考察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党的纯洁性科学内涵的主流观点可以概括为:在内涵上指的是政党自身在性质、宗旨、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纯正程度,在外延上主要包括政党的思想纯洁、政治纯洁、道德纯洁、作风纯洁、组织纯洁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学者还专门就此探讨了各外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康民就撰文指出:思想纯洁是政党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政治纯洁是保持政党纯洁性的前提,道德纯洁是政党纯洁性建设的价值追求,队伍纯洁是政党纯洁性建设的根本保证,作风纯洁是保持政党纯洁性的关键。④

    许多研究者并不满足对党的纯洁性内涵的单向度诠释,他们更多的是从纯洁性与先进性、纯洁性与党性的关系等多个维度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了党的纯洁性的理论内涵。彭成从纯洁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出发,认为党的纯洁性主要关注党员干部的内心是否与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立场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发生偏离,党的纯洁性建设也侧重于“正心”;而党的先进性建设更加侧重于“行”的方面,要求党员干部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没有“心”的接纳,“行”的实践就无从谈起,只有将纯洁性建设与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心行合一”,提升党建的科学化水平。⑤王业钦从党性与纯洁性关系的角度指出,党性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准则和立场,既是党员政治生命的精髓,也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所以党的纯洁性首先要讲党性,党性纯洁是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的根本所在。⑥

    二、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源流

    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为党建的主线是十八大确立起来的,但党的纯洁性思想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不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他们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都形成了丰富的党的纯洁性思想。为论述方便起见,以历史脉络为依据,可以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的形成发展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思想。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首先,他们组建无产阶级政党,并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坚决维护党的性质纯洁;其次,他们将科学社会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突出党的思想纯洁;再次,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以保持党的组织纯洁;最后,他们还开辟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以保持党的作风纯洁。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源头,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发挥了奠基性作用。①列宁在领导俄共(布)的执政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党的纯洁性学说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四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党的纯洁性思想,即严把入口与畅通出口相结合,注重思想教育与严肃党的纪律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与树立自身榜样相结合,加强权力监督与坚决惩治腐败相结合。列宁的上述思想既推动了俄共(布)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也是现阶段我党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思想渊源。②

    2.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党的纯洁性思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围绕不同的历史任务都提出了丰富的党的纯洁性思想,从中不但可以看出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党的纯洁性思想的优秀成果,也可以管窥出浓厚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重心主要放在了毛泽东、邓小平二人身上。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纯洁性思想的发展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阐明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意义:只有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加强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其二,指出了影响党的纯洁性的典型因素: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各种错误路线带来的混乱,以及不良作风的盛行都是干扰党的纯洁性的重要因素。其三,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对策,即制定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坚决同错误的思想作斗争,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等。③邓小平在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后,结合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征途上,形成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党的纯洁性建设思想体系:在时间上党的纯洁性建设要贯彻于整个改革开放,在逻辑关系上思想纯洁是根本,组织纯洁是重心,作风纯洁是关键,反腐倡廉建设是有效手段,制度建设是长效机制。④

    三、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历史考察

    党的纯洁性建设在思想上源远流长,在实践上同样历史久远。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视保持自身的纯洁性,纯洁性建设也与此同时紧密跟进。考察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建设的历史进程自然成为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的题中之义。就研究范式而言,学界对此议题的研究主要采取了通史整合式的宏观梳理和断代分期式的微观考察两种形式。

    1.通史整合式的宏观梳理。有的研究者把中共自成立至今作为一个整体,以党的领导核心的变迁为脉络从宏观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比如罗忠胜就撰文指出,纯洁性建设始终是贯穿中共历史的一条红线,其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纯洁性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纯洁性的重要思想,并且探索出了以“整党整风”来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方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纯洁性建设实践构成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继承创新阶段:在解放思想,扫清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障碍基础之上,提出了干部队伍纯洁性建设的“革命化”方针和制度建党的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方针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作风建设新要求;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从价值意义、总体要求和路径选择三个方面对纯洁性建设进行了系统部署并最终将其纳入了党建的主线,因而构成了纯洁性建设实践的深化巩固阶段。⑤有的研究者将中共的历史一分为二,将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共历史和处于执政时期的中共历史分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考察党的纯洁性建设在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所展现出的特点。以中共创业阶段为例,毕晓翠撰文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教育党员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二是要求党员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约束每一个党员,四是在党内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①

    2.断代分期式的微观考察。采取此种研究范式的学者将中共发展史上的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时期、延安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分别作为考察对象,更为具体地揭示出了该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展开的时代背景、重要举措等。如马玉飞就专门考察了延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指出边区政权的复杂性,党员结构和斗争环境的复杂,部分党员对国民党抱有幻想以及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泛滥是延安时期开展纯洁性建设的主要动因;强化理论基础、批评错误思潮、开展整风运动、推进制度建设和调整领导班子是这一时期纯洁性建设的得力举措。②再如,詹舒畅专门对建国初期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党在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这一历史大背景下,为保持纯洁性的本质属性而采取的四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强党内思想教育, 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其次,通过整党和审查干部运动,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再次,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维护党的作风纯洁性;最后,反对贪污腐化,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③

    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主要依据

    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依据也即为什么要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问题是学界尤为关注的议题。十八大以来,研究者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历史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三个类别。

    1.历史依据。有研究者认为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一方面,纯洁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传统,正是因为保证了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的纯洁性,我党才能克服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我党始终坚持把纯洁性建设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目标来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序推进。④另一方面,苏共丢失政权的惨痛教训从反面给予了我党历史警示。苏共忽视党的纯洁性建设,在指导思想上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行为作风上,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结党营私,脱离群众,这些都最终导致了自身悲惨的结局。如此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纯洁性建设关乎政党的生死存亡,丝毫不能放松。⑤

    2.理论依据。研究者对党的纯洁性建设展开的理论论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其一,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纯洁性,只有保持政党在性质和宗旨上的纯洁性价值,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才不会腐化变质。其二,纯洁性是保证政党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先进性首先源于其纯洁性,纯洁性是先进性建设的可靠保证,只有把纯洁性建设作为党建工程的重要一环来抓,才能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价值追求。其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在于纯洁性。一个在纪律、思想、组织上都纯洁的政党必定有着昂扬的斗志,有着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着抵御和化解各种腐朽生活方式侵蚀的能力,从而让政党焕发出持续的生机与活力。⑥

    3.现实依据。持此依据的研究者主要结合现实问题阐明了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紧迫性。第一,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应对长期执政风险和挑战的需要。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挑战,而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作风不正、贪污腐化等问题使得党的精神面貌不容乐观,因此党的纯洁性建设工作刻不容缓。第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党员干部自我成长、自我净化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趋利”与党的宗旨的“趋公”催生出了一些党员干部的双面人角色,同时让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价值体系和政治理想产生了质疑,只有加强纯洁性建设,才能让他们重拾马克思主义信仰,恢复健康的人格。⑦第三,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应对改革开放和外部环境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与此同时西方各种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不断涌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更加激烈,只有不断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也才能经受住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①

    五、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路径设计

    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措施的制定上。因此绝大多数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都对这一议题有所论及。但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等方面存在区别,因此他们对于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路径设计也呈现出多维的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概述如下。

    1.系统结构维度的路径设计。纯洁性既然包括思想纯洁、作风纯洁、组织纯洁等多元的内容结构,那么党的纯洁性建设就必须在这个系统结构里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当前学界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路径设计的主流思路就延续了这一模式。如唐莲英在其文章中就指出:纯洁性建设涵盖了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个方面的内容,必须多管齐下、有序推进。其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思想建设是根本,以选拔和管理干部为核心的队伍建设是的关键,以廉洁、务实、高效为目标的反腐倡廉建设是重大举措,以完善党内法规、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为内容的制度建设建设是重要保障,以密切党群关系为纽带的作风建设是评价标准。②

    2.舆论监督维度的路径设计。鉴于舆论监督在公众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刘爱国撰文指出,必须要发挥好舆论监督在党的纯洁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突出舆论监督的针对性,强化对三公部门、三公经费等关键领域和重点对象的舆论监督;第二,突出舆论监督的多元性,在舆论监督主体、载体和形式上体现集约化效应;第三,突出舆论监督的主导性,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第四,突出舆论监督的规范性,建立一整套的舆论监督制度。③

    3.权力运行视角的路径设计。杨久华指出,政党的纯洁性与党内权力运行体制是否民主、科学紧密相关。因此,在党的纯洁性建设实践中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实现权力运行体制与党的纯洁性的良性互动;其次,要改革和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实现提高党的纯洁性的根本性制度创新;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现党的纯洁性的队伍优化;最后,要强化纪律检查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其对党的纯洁性的保障和修复功能正常发挥。④

    4.利益分化视角的路径设计。我国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党的思想纯洁、政治纯洁和作风纯洁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党的纯洁性建设必须在利益分化的现实条件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具体措施包括重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教育,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的体制机制;反对特权思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合理调整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等。⑤

    总的说来,十八大以来学界对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所取得的上述成果在为我们深化对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尚需完善的地方。在研究的范围方面,现有的研究很多都侧重于宏观视角,提出的措施缺乏针对性,而且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同质化研究。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关注具体领域、具体部门的纯洁性建设,如横向维度的思想纯洁建设、作风纯洁建设、组织纯洁建设等,纵向维度的政府机关的纯洁性建设、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建设等。在研究的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大多都停留于定性的理论分析,缺乏定量的实证研究。纯洁性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极强现实指向性的研究课题,唯有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搜集现实的新材料,才能避免研究与实际的脱节,提出的措施也才更具操作性。在研究的视野方面,现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考察,缺乏对世界其他政党纯洁性建设研究的国际眼光。国外政党保持纯洁性的实践经验也是值得我党借鉴的,因此考察不同国家政党纯洁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应该纳入今后学界研究的视野。总之,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是一项任务艰巨、过程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研究者辛苦耕耘,不断推陈出新。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定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