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春,赏春,知春

    蔡淳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一年四季不停地轮回,二十四节气,暗藏着中国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

    春节过后,学生们开始上学了。虽然春寒料峭,但春的气息却悄悄地渗透到大自然的角角落落。如果用心瞧的话,你能发现枝头的芽苞是鼓鼓的,枯草下面绿意悄悄地长出来了……春天,是一个奇妙的季节,如果老师能引导着学生寻找春天、欣赏春天、感受春天,让生命成长的过程和四季更替的节律相呼应,我们能感受到春天更加美好;我们还能发现:作文真的不难。

    雨水寻春:嗅嗅春天的气息

    雨水时节,江南地区的雨明显多了起来。雨水从天而降,万物都感觉到阳气上升。于是,草儿悄悄地从地里探出了头,落叶的树木悄悄地发起了芽,早开的花儿们鼓起了花苞。韩愈的《早春》一诗中就说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生动地写出了这个季节里草木萌动的样子。

    雨水节气有些什么呢?古人这样说:

    七十二候中讲的“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以及各种花开,也正反映了这个时节气温上升,给动物、植物们带来的变化。虽然春天的脚步是轻轻的,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

    一、用心观察

    雨水节气,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们寻找春天。

    怎么寻找春天呢?先了解一下七十二候和二十四番花信风,再读读韩愈的《早春》、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等古诗,为孩子们寻找春天打开思路。

    然后,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里转转,春寒料峭中,学生不一定能发现春天的到来,老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常绿树的叶芽,如红叶石楠、桂花、柳树等树木发芽较早,已长出有一厘米的嫩芽了;还可以拨开枯黄的草丛看看,里面有没有活动的小昆虫……带着“发现”的眼光,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回家的路上,到自家的小区、公园里寻找“春天”(此时的梅花也开得正盛呢)。

    二、写出惊喜

    “寻找春天”的重点不在于描写春天有多美,毕竟早春时节,还看不到那鲜花烂漫的景象,但在一片萧瑟中,能发现花儿草儿们勇敢地抬起了头,还是一件特别令人欣喜的事。所以,这次实践性习作的重点是写清自己的观察,记录下自己发现春天的惊喜。

    (一)厘清写作的顺序

    在写作之前,学生们可以先画一画自己的“寻春路线图”(下图为示例):

    学生在校园里走上一圈,到的地方很多,但只需要列出“发现春天”的地点和事物。也有的学生观察事物的敏感力很强,能在“寻春路线图”中列出许多事物,当然,这些事物不是都要写进作文的,老师建议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三处景物上打上五角星,作为详写,其他的可以略写。

    (二)写清事物的样子

    对春天的来临最敏感的还是植物,而植物用来表达自己迎接春天的方式是发芽。所以,学生们在描写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时,最擅长使用的词语就是“×××发芽了!”如果所有的事物都这样写,那就显得特别无味。这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花钟》一课写植物开花的方法:“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从而让学生尝试着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还可以使用比较观察的方式:同样是发芽,杜鹃花的芽和月季花的芽是一样的吗?

    每个杜鹃花枝头的叶子中间,竟然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这个时节,许多树的芽还像个球一样包在一起,但杜鹃花的嫩芽却展开了。毛茸茸的,绿油油的。

    月季花光光的枝头上长出了许多小芽,大多数的小芽还聚在一起,像个小棒棒。但长得快的小芽却展开了一两片小叶子,那些小叶子都是鲜红色的。

    当然,早春花儿的颜色、形态的区别就更大了。在交流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再次观察图片,来细致地介绍自己的发现,可以用比较的方式,从形态、颜色、质感等多方面来描述它,从而观察更细致,记录更准确。

    (三)写出欣喜的心情

    诗人写春天的诗,画家画春天的画,歌唱家唱春天的歌,都是为了表达对春天的赞美。老師引导学生去寻找春天,也是为了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春的美好。所以学生不仅仅在写自己看到的景象,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出欣喜的心情。

    如到杜鹃花丛中寻找春天,可以这样写:

    杜鹃是一种常绿树木,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它的叶子也是绿的。所以,春天来了之后,好像没感觉到它有什么变化。但是我走近它,细细一看,哇!杜鹃枝头的叶子中间,竟然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这个时节,许多树的芽还像个球一样包在一起,但杜鹃花的嫩芽却展开了。毛茸茸的,绿油油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在这段文字中,不光有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还有更多的心理活动。来到杜鹃花前,没感觉它有什么变化;看到了杜鹃的花芽,和别的植物做了比较;仔细观察了杜鹃的芽后,快乐的感觉就表达出来了。

    惊蛰探春:感受春天的速度

    时光荏苒,到了惊蛰时节,气温上升得很快,植物们长得更快了。还没等你注意呢,大地已是满眼的绿色。一年之计在于春,植物们都知道,如果错过了春天,就错过了一年。

    一、看看它们的新样

    实践活动仍然沿袭着雨水节气时的观察:那些发芽的小树小花,现在长得怎么样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植物们在春天的感召下,在拼命地向上长。

    那么,这时候的杜鹃花、月季花,长成什么样了?学生们仍然可以从颜色、形态等多方面来观察、描写它们:

    杜鹃花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粗粗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细细一看,却能发现它的叶子长得更大了。我忽然觉得,我应该带一把尺子,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和宽度,这样,我就能用“数据”告诉你,它们在悄悄地生长了。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杜鹃花努力地向着阳光微笑。

    月季花的芽已经完全长成叶了,那深红色的嫩叶在阳光中尽情地舒展着,每个芽苞上,都长出了两三片红叶,大的叶,已经有我两个手指甲那么大了;而小的叶片,似乎也在向“哥哥”看齐呢。

    二、记记春天的速度

    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仅仅两次对比观察,可能收获还不大,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个统计表,来记录一下植物们在春天的成长速度:

    从3月8日到18日,时间10天,红叶石楠的芽从22毫米长成50毫米,平均每天长2.8毫米。更重要的是,它的芽已经完全展开了,叶片已由纯红色转变为红中带绿了。

    三、写下获得的感悟

    从学生们记录的数据和拍的照片来看,植物们都懂得抓住阳光明媚的春天,尽情地吮吸着雨露甘霖,拼命地往上长。因为它们知道,春天是不可错过的。那我们的学生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也从活动中获得了人生的启迪:

    春天到了,桂花树的芽儿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雨露的滋润下,长得特别快。不止是桂花,我们身边所有的树,都长出了嫩芽。每个嫩芽都拼命地吮吸着雨露甘霖,牢牢地抓住了春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地生长着。因为它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童年,就是我们人生的春天,童年时代,不好好地学习,不拼命地吮吸知识的甘霖,错过了这个时间,就再也回不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不也处在一生的“春天”吗?

    清明惜春:制作赏花地图

    从惊蛰跨越春分,到清明时节,“万紫千红总是春”在这个时候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明时节,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制作一份手绘“清明赏花地图”。

    一、分分组,找找花

    制作赏花地图,首先得知道清明时节有什么花。除了古人讲到的那些事物,桃花、李花、杏花等也都迎来了它们最绚丽的时候。秦观的《行香子》写得特别传神:“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除了这首词,教材内外描写春天的诗词还有很多,如朱熹的《春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志南的《绝句》……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来回顾这些优秀的经典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的诗文。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心得的一首诗,把它抄在一张纸上,同时为这首诗配一幅诗意画,在教室里展览,从而为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得知道哪儿有什么花。这就需要学生们合作研究了。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家庭住址和亲密程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备在休息日学生们组成“寻花”小组,去开展活动。

    不同地区的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说:“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的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老师在开展这个实践活动之前,要提前了解一下校园所在社区(或所在的城市)有哪些资源,可以供学生们去赏花。以笔者所在的城市江苏省常州市为例,有许多花可寻可赏:

    上表中列出来的花,均是各公园的“主打花”(常州的每个公园都有一种主打花),品种多,数量多,赏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除上表外,学生生活的社区中,也会有许多花儿可赏。老师可以把上表发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在活动中填写自己所在的社区的资源。

    二、画画图,写写花

    清明时节,老师根据天气及花儿开放的情况,布置探究任务。学生组成寻花、赏花小组,利用休息日到各处去寻花、赏花,除了填写上表外,还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星期天,我来到了荆川公园,远远望去,海棠花特别美丽,白里透着粉红,四到六朵花一簇。花开的时候,整株树看上去就像一个羞答答的新娘,美丽极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雪球海棠……

    这棵桃树上的花,颜色是鲜红鲜红的,红得像血一样,与平常所见的桃花完全不同。它的花瓣也很多,紧紧地簇拥在一起,像一个红绣球。而另一棵树上的桃花却是白色的,层层叠叠的花瓣聚在一起,像一个个白绣球。

    接下来,老师可以根据全班学生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绘制赏花地图(下图为示例):

    手绘地图当前很流行了。学生用手绘的方式,能展示的内容更多(地点、行走路线、花儿给人带来的感觉等)。

    谷雨惜春:一朵花能开几天

    谷雨时节,桃树、李树、杏树的花儿谢了,但春天还没有结束,七十二候开始关注动物和农时的变化,二十四番花信风,到谷雨就结束了。

    春天是漫长的,三个月中,桃树、李树、橘树、柚树次第开花。但对于每一朵花来说,它的绚烂是短暂的。人们常说“樱花七日”,如果统计一下,一朵樱花还开不到七天呢。事实上,大多数花儿的花期都不长。之所以人们觉得它的花期长,是因为不同枝条、不同树木上花开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一、列张表格去观察

    那么,一朵花究竟能开几天呢?因为地域不同,研究可以選择本地当时开放的花儿。以常州为例,谷雨前后盛开的花有芍药花、鸢尾花、杜鹃花、月季花、虞美人、橘子花……

    学生们首先绘制了一张观察记录表(见下)。然后在自己方便观察的地方(家里、楼下、学校里、上学路上等),选择三种不同的花,每种一朵(选择一个将要开放的花苞作为观察对象),每天都去观察并记录它的开放情况(如花苞、花苞裂开、展开一片花瓣、盛开、有些蔫、一片花瓣凋谢、全部凋谢……)。

    学生可以用手机拍照的方式,记录花儿从开放至凋谢的全过程。这就更直观、可信了。

    二、统计数据写感悟

    等到花儿谢了,学生可以在最后一行中,数出它开花的天数。全班同学可以把观察的同一种花(如杜鹃、虞美人、橘子花等)的花期进行统计,算出某一种花开花的天数。然后再对所有的花儿开花的天数进行统计,算出平均数。

    同学们在自己观察与统计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许多感悟:

    从星期五到星期一,一共才三天,虞美人就谢了。我觉得十分可惜,毕竟我们养了它几个月了。但在这短短的三天里,它让昆虫传播了花粉,完成了繁衍生息的重要使命。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虞美人,我真怀念你开花时的情景,也很希望你快点结果,好让我们看看你下一代的模样。

    一朵虞美人,只开两三天;一朵樱花,只开四五天;一朵杜鹃花,只开七八天。其实,不光它们,很多花都是如此!原来,这些树木们为了这短短几天的绚烂,却需要默默地积蓄一年的能量啊!

    珍惜春天,珍惜时间。

    错过了春天,植物们将错过一年。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的春天,如果我们在这个春天里,不努力、不积累,到长大成人后,就悔之晚矣了!这就是谷雨时节里,我们搞这个活动的意义。

    中国人的节日、节气,大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哲学相关。如今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远离了生产劳动,但街道旁的树木、公园里的花草,依然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四季轮回的信息。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中的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我们能从普普通通的事物中获取人生的哲理。

    在观察中发现,在实践中研究,在思考后获得启示,有了这一过程,学生的习作才能获得“源”,“水”才能滔滔不绝地流出来。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