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智慧学校建设实践与探索

    闫明圣

    摘? 要 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的基础来源于安徽信息化试点省建设;智慧学校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化提升,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升级阶段,是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智慧学校建设的内容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和智慧文化。智慧学校建设要坚持“五统一”,建设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神化”去无限拔高标准,也不“弱化”去降低信息化建设水平。智慧学校建设既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进行,也可在经济相对贫困的偏远乡村学校实施。智慧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促进教育装备配备,提升了管理者及教师信息化素养,催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智慧学校;教育装备;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5-0004-03

    1 前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印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各地智慧学校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9年4月10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2019年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工作要点》。安徽省人民政府将智慧学校建设纳入2019年民生工程建设任务,4月1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

    4月17日,在六安市金寨县革命老区举行全省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省长李国英专门作出批示,副省长王翠凤到会作工作部署讲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马嘉宾副司长实地观摩了相关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并在现场推进会上对安徽智慧学校建设实践与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近几年,安徽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有诸多亮点。作为一名安徽省教育装备工作者,笔者深感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

    2 智慧学校建设的基础与理念

    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的基础来源于安徽信息化试点省建设。近几年,安徽省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在线课堂建设工程,在全国第九个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积极使用国家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两个平台,构建了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省级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两个平台,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教育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县(市、区)特色资源与管理平台;积极营造基础环境和培养人才队伍,为智慧学校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安徽省对智慧学校的定位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升级阶段,是教育信息化的深化提升,是从“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1.0提升到2.0的重要举措。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聯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学校的主要业务以及教育教学关键环节深度融合,涵盖教学、学习、管理、生活和文化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逐步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3 智慧学校建设的内容与标准

    2018年4月18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及《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明确了智慧学校建设的内容,智慧学校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完善基础环境和加强人才队伍为支撑,构建“5项基本业务+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形成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1)智慧教与学:要建立智慧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2)智慧管理:要建立校园信息门户基础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系统。

    3)智慧生活:要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智慧健康监测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家校互通服务系统。

    4)智慧文化:要建立校园新媒体系统、新型德育活动、校园阅读活动和专题教育活动。

    5)基础环境:要有能够满足学校正常需求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移动学习终端教室、电子班牌系统、创新实验室、未来教室、校园物联网系统、其他基础设施和平台/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要求等。

    同时提供了《高中(完中)建设方案》《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方案》和《中心小学+教学点(在线课堂)建设方案》等相关标准。

    在标准制定上,坚持立足基本、适度拓展的原则,建设的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神化”去无限拔高标准,也不“弱化”去降低信息化建设水平。

    4 智慧学校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目标? 2018年初,安徽省教育厅开始实施智慧学校建设,明确提出要建设364所智慧学校示范校和实验校。2019年出台的《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规划(2018—2022年)》提出,2019年完成50%的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1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各市学业评价系统全部建成;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建成46%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智慧学校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1年完成50%的非贫困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建成72%的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优质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2年实现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使全省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

    主要路径

    1)统筹规划,统一规范。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发展思路,加强省级统筹和工作指导,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组织制定实施总体规划、标准规范,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资源库。

    2)优先推进,均衡发展。总结金寨县整体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试点以及首批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建设经验,在规范完善的基础上分步骤推广。优先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着力补齐短板;优先推进课堂教学应

    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以人为本,融合创新。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提升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教学创新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4)多元投入,分层负担。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分级建设、分级负担的原则,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鼓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

    5 智慧学校建设的亮点与绩效

    安徽省在智慧学校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成了金寨县智慧学校示范区,在全省建成364所智慧学校示范校、实验校。智慧学校建设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教育信息化水平,更新了教育装备配备,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安徽省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为目标,将学校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纳入“全面改薄”工程统一规划,全力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三通”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由2011年的53.5%、14%、14.7%提高到100%、100%和99.4%,师机比、生机比分别从2012年的5.1:1和19:1提高到0.87:1和7.22:1;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学生注册率分别达到100%和96.37%,师生共开通632万个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及学习活动。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分别高出全国7.9、44.3和14.4个百分点;师机比、生机比分别高出全国0.35和5.3个百分点;网络学习空间师生注册率分别高出全国45.5和66个百分点。通过智慧学校建设,提高了贫困地区特别是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 安徽省在智慧学校建设上注重平台搭建,强化信息化应用。

    1)建设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先后建设教学大师、互动式数字教材、教学素材库、高三微课资源等大型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优质课评选、微课大赛、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竞赛等活动,汇聚地方特色的生成性资源。目前,安徽省平台资源保有量160 TB,累计上传资源2472万条,下载资源2668万次,总访问量突破2.5亿人次。

    2)建设教育管理平台。保质保量完成11个国家管理系统建设,自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态监测、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教育装备管理等17个省级管理系统,涵盖了基础教育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3)建成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常态数据库,收录学校数据3.2万条、教师数据55万条、学生数据856万条、其他数据2.4亿条,实现各级信息共享。

    通过多种措施,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服务能力。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促进了教育装备配备水平? 随着智慧学校建设工作推进,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促使各地引进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基础性教育技术装备主要包含理科实验室、图书馆(室)、劳动技术教室和科技活动室、音体美卫类专用功能室(馆)和文科类专用功能室等不断改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引入;除了在上述基础性专用功能室(馆)装备现代化仪器设备以外,许多地方学校建配了录播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室、视听阅览室、软件制作室等专用功能室和校园广播、校园通讯、校园闭路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建立了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移动学习终端教室、电子班牌系统、创新实验室、未来教室、校园物联网系统等基础设施,大大提升了教育装备配备水平。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推进智慧学校建设过程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模式,在教师空间推出自主研发的“我的教研组”栏目,突出平台和空间的资源汇聚、应用驱动、评价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空间顺应考试评价改革需要,增加个人成长写实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功能。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实验校研究”,促进教学模式变革和教学质量提高。首创教学点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为4000多个农村教学点开了70多万节课,实现全省教学点全覆盖,涉及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总受益学生累计33万余人,被教育部作为优秀案例向世界推介。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提升了管理者及教师信息化素养? 智慧学校建设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同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安徽省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了省级培训选学平台、测评系统和培训课程,近三年来培训中小学教师49.8万人次;举办多期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专题培训,对各市、县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中小学校长计1.6万人進行培训。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智慧学校建设改变了办学条件,弥补了部分地区音体美劳教师配备不足问题,对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

    6 智慧学校建设的困难与问题

    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农村学校宽带提速、设备更新换代、应用系统升级等方面还存在困难;部分教师缺乏融合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的主动性;各地经费保障不平衡,一些学校在设备日常运维方面存在困难和压力,网络安全意识和维护能力尚待加强。

    7 智慧学校建设努力的方向

    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在全省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指出,安徽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严格按照《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找准工作抓手,努力把智慧学校建设打造成安徽省教育信息化2.0时代发展的新亮点,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在落实目标任务上下功夫? 今年的建设任务共有三项:一是贫困县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要完成一半以上;二是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完成17.1%;三是各市学业评价系统要实现全?盖。各地要抓住工作重点,确保任务完成。

    在推进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要优先推进贫困地区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优先推进教学点和乡村中小学校智慧学校建设。要同步推进城乡智慧学校建设,教学点和乡村智慧学校年度建设。省级财政主要保障“两平台”运维、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资金和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奖补资金,市、县财政承担乡村智慧学校建设主要资金、城镇中小学建设主要资金,学校承担省级平台资源和信息化设备运维资金。

    在优化基础教育环境上下功夫?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全面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

    在提升应用水平上下功夫? 依托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继续开展微课评选、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竞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信息化应用教育普及活动,促进人人用、经常用、普遍用。

    在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在中小学校逐步建立由学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加强信息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成立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处室,确保学校信息化工作得到落实。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机制,按照“省级统筹、市级部署、县级主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多方位的教育信息化运维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省级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维护能力培训,市县、学校要建立设备设施运维机制。健全制度化督导评价机制,开展面向区域的量化督导评估和第三方评测,提升各地各校智慧学校建设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