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無”

    张开成

    【摘?摇 要】“無”与“无”的意思不同,“无”所包含的意思至少有三个:第一,有而后无,古代写作“亡”;第二,似无实有,古代写作“無”;第三,无而绝无,古代写作“无”。在出现的时序上,三个字有先有后。“亡”出现最早,甲骨文中已有,其次是“無”,最末是“无”。

    【关键词】无;亡;無

    在这里,我为什么要说“無”而不说“无”呢?因为“無”与现在我们说的“无”的意思不同。今天我们说的“无”在《辞海》里的意思有:①没有,不存在;②哲学范畴,与“有”相对;③不;④通“毋”,不要;⑤不论;⑥用同“否”;⑦非。其实,认真分析一下,“无”所包含的意思至少有三个:第一,有而后无;第二,似无实有;第三,无而绝无。在古代,这三个“无”的意思不同,字的写法也有分别,第一个意义的“无”写作“亡”,第二个意义的“无”写作“無”,第三个意义的“无”写作“无”。在出现的时序上,三个字有先有后。“亡”出现最早,甲骨文中已有,其次是“无”,最末是“无”。下面就“无”的三个不同意思略加分析:

    一、亡

    “亡”,有而后无,就是说曾经有过,后来又没有了,它是“有”的否定,与“有”相对出现,在甲骨文中,“有”写作“”,而“亡”写作“”或“”,是“有”的左半或右半,意思是“有”的缺失。就是在今天,也能看出“亡”与“有”的联系,在粤语中“亡”写作“”,也是“有”的缺失,而且从读音看,粤语的“”读mǎo,这与古音中“亡”的读音相同。“亡”的意义现在已经不再用了,我们现在用“没有”来代替这个意思。要注意的是,今天说的“没有”并不完全等同于“亡”,“没有”用于回答别人的问话“有没有”,它可以是曾经有而后没有的回答,也可以是根本未有过,而只是否定一桩事实而已。应该指出的是,“亡”的否定是对客观的、物质的东西的否定,它与下面要说的“无”的性质不一样。

    二、“无”

    “无”,无而纯无,空无,虚无,什么也没有。它与“有”是完全相反的,“有”指事物的存在,是有形、有名、实有的、物质的、客观的实体;而“无”却是无形、无名,根本不存在的,绝对的虚无。这就是佛教的“无我”的“无”。“无我”就是否定世界上有物质的实在的自体(“我”)的存在。佛教认为,一个人做到真正的“忘我”“无我”,那他就根本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宇宙也成了空蒙蒙一片虚无。今天说的“无中生有”中的“无”就是这个意思。

    三、“無”

    “無”,似无实有。它同具体的实有没有关系,是无形无体的,人们摸不着,看不见,无力感知它的存在,它又是无处不有的,弥漫于整个宇宙,它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依靠物质内部运动发生变化的,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规律。这和老子所说的“道”的某种意义是相同的。(老子“道”有多种意义。)人们虽无法感知其存在,但又确信它的存在,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观念,并确定一个名称,用一个符号“無”来代表它。“無”对人们的影响很大,许多人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它的意义。哲学上有“无极”之说,《老子》“复归于无极”,这里的“无极”,就是指宇宙的最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道家的“无为”是指顺应自然的变化,这里的“无”并不是虚无空无,而是指一种看不见的而又确实存在的规律;佛教中有“无常”的说法,“无常”就是说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停变化、没有常驻性质的,实际上是指事物的变化规律,就如同“無”一样不断变化而无恒性;迷信中说有一种人死时勾摄灵魂的使者叫无常鬼的,变化不定,无处不有,人们无法确知它何时到来,无法对它设防,其实说的就是“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