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东纵女杰 血洒瑶山

    黄柏军

    抗日女烈士陈昭(1921年—1945年),广东省新会县外海乡(今属江门市江海区)人,家中姐弟七人,她排行第二,父亲是外海当地一个乡村教师。陈昭从小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13岁时,就跟随姐姐到广东纺织厂当摇纱工人。

    一、为抗日事业,她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展开全面侵华,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掀起抗日热潮。1938年7月,陈昭毅然离开谋生的纺织厂,报考了“广州市在营模范团妇女连”。学习期间,陈昭刻苦学习的精神,引起了当时受党组织委派秘密打进模范妇女连的中共地下党员的注意,地下党员有意识地接近她和帮助她,引导她钻研和思考革命理论,使她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广州沦陷以后,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为了培植抗战时期的地方干部力量,举办“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陈昭也参加了该所军事系学习,这个“干部训练所”里面也有中共地下总支,在党组织的联系和教育下,陈昭进步很快。

    1939年夏天,干部训练所抽调出一批学员,组成战时妇女工作队,开赴广东英德、清远工作。陈昭参加了战时妇女工作队。工作队的总队长、分队长的真正身份都是中共地下党员,陈昭在地下党员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觉悟、能力很快得到提高,她萌发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热切追求。经过考察,1939年8月,陈昭在英德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二、当选县参议员,她深入虎穴卧底敌营

    1940年夏天,中共北江特委妇女总支,决定安排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到国民党省政府所在地连县、曲江一带开展工作。派出的女党员有叶婉香、刘德容、麦曼瑛、陈昭和其他十几个非党员工作人员。这四个女党员成立了一个地下党支部,由陈昭担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完全掌握了连县新运妇女委员会的大权。

    由于陈昭是“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学员,也算是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的“嫡系门生”,地方势力对陈昭尊敬有加。陈昭得以使用公开合法的身份组织开展活动。陈昭办事干练,头脑敏捷,她以联络地方各界人士为借口,到处走访串联,范围上至行署的专员、县政府的县长、科长,下至乡长、镇长、国民党、三青团、国民兵团、地方联防队等有关组织,广交朋友,收集情况,及时向党组织反映。

    由于陈昭在群众和机关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在当地知名度高,1943年她还被选举为县参议员。她利用这个政治地位,参加国民党地方政府更多的核心会议,并且忠实按照地下党组织的指令和需要,亲自到机关团体中了解获取我党所需要的情报,交给党组织作决策参考。连县新运妇女委员会开办了一个妇女织造所,陈昭以推销产品,洽谈生意为名,巧妙地和地下党组织秘密接头、为过境的地下党同志提供安全住宿。

    1944年春天,中共广东省委青年部副部长张江明从东江纵队回到坪石,突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后来他想办法逃脱出来并且辗转来到连县找到陈昭,陈昭冒着极大的危险,巧妙地把张江明隐藏在连县新运妇女委员会的木板阁楼上,使追捕的特务断了线。几天以后,陈昭设法把张江明安全转移到东江纵队大本营。陈昭在连县新运妇女委员会战斗的五年,由于她善于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连县新运妇女委员会存在的这个“白皮红心”的中共地下支部,始终稳如泰山没有被敌人发现,胜利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她们的任务,还先后动员了当地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东江纵队。

    三、投身抗战前线,她艰苦卓绝发动群众

    1944年冬天,党组织动员原先隐蔽活动在地方的党员干部和先进青年参加到东江纵队中去,壮大华南抗日游击队的力量。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陈昭很开心,但这个时候已与李信结婚的陈昭发觉自己怀孕了,为了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她强忍心中的痛楚,暗自把胎儿打掉,拖着虚弱的身体跟随其他战友奔赴东江纵队奔赴抗日前线。

    1945年初,东江纵队西北支队奉命挺进粤北,她和丈夫李信被分配到西北支队担任政工队正副队长。西北支队从东江流域的增城、博罗出发经过从化进军英德然后渡江,再按原计划到达北江西岸作纵深发展。沿途所经过的地方,由于此前没有我们的部队在这里活动过,群众基础差,宣传发动工作非常艰巨。政工队担负动员当地群众卖粮、卖油给部队,保证后勤供给的重任。

    作为政工队长的陈昭身先士卒,带着几个女同志,挨家挨户找当地老百姓做思想工作。开始山区的群众不敢和部队接触,不肯开门见面。陈昭她们一班女战士就站在百姓家门口耐心等待,她们的诚心终于把老百姓感动了,老百姓终于把自家的大门打开。看到群众走出家门,陈昭马上抖擞精神,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发表演说,向群众宣传东江纵队是为人民抗日的爱国军队,动员当地进步青年投身参军。

    在陈昭的耐心宣传下,当地群众听罢欢欣鼓舞,不但动员亲友邻居卖大米、卖油盐给部队,还动员一批贫苦青年参加东江纵队,随部队北上抗日。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为了发展粤北地方武装力量,调李信重返连阳地区工作。从此,他们夫妻一个在地方党工作,一个在游击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恩爱夫妻握手一别,竟然成了永诀。

    四、东纵女杰,血洒瑶山

    1945年8月,东江纵队西北支队北上到达曲江边境,遭到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截击,我大部队难以前进。西北支队于是重新部署力量,组织了一支精干的部队继续北上,参加北上的战士大部分是男同志,女战士只有两名:陈昭和一名女报务员。

    在日寇投降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拼命争夺胜利果实,派出重兵向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长期的超负荷行军、饥饿和疲劳折磨着每一名战士。陈昭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患上疾病,身体十分虚弱,但是她意志坚强,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跟随大部队行军打仗,绝不拖队伍的后腿。当西北支队游击战士行军到广东始兴瑶山的时候,国民党部队187师跟踪而来穷追不舍,我游击队只能在始兴县龙头峰一带与敌人周旋。经过连续几天的的急行军,吃无温饱,睡不安稳,很多游击战士疲惫不堪,部队只好在瑶山附近一个叫汤武峰的大山下稍作休息,等待战士体力恢复以后继续战斗。

    傍晚时分,营地周边山头突然枪声大作,我游击队的营地被敌人重重包围,四周山峰的制高点也被敌人占领了。当时唯一的突围通道就是一条通往对面山的独木桥。西北支队的领导当机立断,立即组织部队里面的机枪和步枪,压制敌人的火力,减缓敌人进攻的速度,同时命令战士们以最快速度冲过独木桥。陈昭当时因为感染严重痢疾,加上长时间行军带来的饥饿和疲劳已经令她步履蹒跚,行动困难,但是她依然振奋精神,跟随大家勇敢冲上独木桥。但是罪恶的子弹向她射来,陈昭不幸中弹倒下,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她宝贵的生命。

    五、家乡的呼唤:东纵抗日女英雄,魂兮归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陈昭烈士,这位从江门侨乡走出去的东江纵队抗日女英雄的事迹,长时间被埋没,没有挖掘出来。所以我们至今在江门市史志部门编修的《新会县志》、《江门市志》、《江门市江海区志》等志书中没有找到陈昭烈士的名字;在江门市东湖公园英雄山上的江门市革命烈士英名录名单中,也没有找到陈昭烈士的名字,这的确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好在这个遗憾最近终于得到弥补。2013年12月,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东江纵队分会、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等联合编写《东江纵队英烈集》一书,经过东江纵队老同志认真细心的收集、整理和核实,陈昭烈士的事迹终于得到权威确认,并公布于众。

    梁少达、曾发等东江纵队老战士、离休干部阅读过陈昭烈士事迹之后动情地表示:陈昭烈士一生忠心抗战事业,不怕艰难不怕牺牲,为祖国为民族的解放而牺牲,今天的人民不应该忘记她,烈士的家乡更不应该忘记她;江门市有关部门要在适当时候把陈昭烈士事迹写进地方志书,要把陈昭烈士的名字刻到江门市东湖公园英雄山上的江门市革命烈士英名录名单中,好让抗日烈士魂归故里,光耀千秋。

    抗日女英雄陈昭烈士,魂兮归来!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