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究

杨淑珍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人才价值的重要指标,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运用自身资源,满足不斷发展变化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需要,是一项重要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对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途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3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5-0156-05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特征更加显著。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的海量存储与瞬息变化使得人们对信息的判断与甄别更加困难,对信息有效挖掘和使用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教育就成为高校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素质教育。大学图书馆是高校信息储存积累、数据资源建设、知识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与中心,更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与培训的关键部门和重要承担者。那么,面对创新融合、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理念,抢抓机遇,有效运用自身资源、环境和文化优势,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关键课题。
一、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
1.信息素养的内涵
学术界对于信息素养的内涵有多种界定。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对信息素养的含义进行了重新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寻、评价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1998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信息素养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标准,包括信息技术、社会责任等,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素养的内涵。[2]2000年1月18日,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在德克萨斯州召开董事会,对信息素养概念给出界定:“信息素养是指个人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包括5大标准22项执行指标和87个表现效果[3]。该《标准》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十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人文环境的巨大变革,过去的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信息环境发展的要求,2015年2月,ACRL在历经3版修订草案后,最终发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 ,将“信息素养”定义为: 包括信息的反思发现、理解信息如何产生与评价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合理参与学习社区的一组综合能力。[4]该《框架》充分反映了当前人们对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新模式和全球高等教育以及学习环境变革的深刻认识,积极倡导挖掘信息素养的巨大潜能,使其成为更加有深度和系统完整的学习项目。
我国相关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概念也有诸多的说法,基本定义如下:信息素养代表一个人具备信息获取、收集、甄别、组织、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它涵盖了对传统知识信息的接受传承、对新信息资源的发现、判断、选择和利用。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具备信息素养是一个人有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5]总而言之,信息素养就是在信息社会中人们所具备的处理信息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信息意识是指对信息价值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信息能力是指人们利用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分析和管理以及协作创新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在当前信息社会环境下个体所应具备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素质。[6]其中,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与核心,信息能力是二者的体现,而信息道德是信息能力合理发挥运用的保证。
2.信息素养教育的界定
简单来讲,信息素养教育即是以信息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育。就目前来讲,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定义是指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提升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法律水平为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素养教育,具体主要包括 “电子文献信息检索”“网络数据检索与论文写作”“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运用”“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教育学”等教育课程。广义的信息素养教育是指,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直接相关的各类型教育、实践、培训的统称,如高校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培训”“中外文数据库使用讲座” “网络信息导航培训”等。本文对信息素养教育的使用即是在广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才评价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而在人才储备成为一个国家战略储备和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决定要素的时代,培养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信息化人才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信息素质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的提升,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对未来教育发展所提出的一项迫切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知识不足、信息能力偏低和整体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等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薄弱
2017年,在国家信息网络数据统计中心对全国不同地区3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当前多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对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要价值。但大多数同学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内容和类型时,往往不具备充分的信息甄别和评判能力,缺乏对有价值信息的觉察力和敏锐度,不善于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本学科专业和自己业余爱好相关的内容上。对于存在于网络信息中的宝贵资源,如网络电子文献、数据库资源、虚拟资源等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认识, 信息意识和科研意识薄弱。
2.信息知识不足
对信息知识进行分类,可主要分为基础信息知识、信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国家信息网络数据统计中心2017年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基础信息知识的掌握基本到位,但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网络阅读简单的外文文献,尤其是对自身专业以外的外文文献和资料比较陌生。在信息理论知识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对信息本质、特点及其流动规律缺乏清晰的认识。而在信息技能知识方面,针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找到适当的信息源对之加以认识并据此探寻解决办法,但很少有学生系统了解信息检索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3.信息能力偏低
大多数大学生具有明确的表达信息需求的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信息途径寻求获取相关的信息源用于问题的解决。但总体来说,不同的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源的能力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专业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但有些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学校网络中丰富的网络资源, 信息检索技能不强, 仅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 而利用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能力较差。不会通过图书馆获取校外文献资源以及电子数据资源。除此之外,大多数大学生对有效信息甄选和辨别能力不足,能对所获取的知识做到科学评价的较少,在此基础上能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更是少数。
4.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具体体现在其信息活动目标是否与社会整体目标相协调;其在信息获取和使用方面是否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其是否遵循国家相应的信息法律法规,并自觉抵制信息违法行为;其在信息获取方式上是否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恰当使用与合理开发信息技术,做到既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又维护他人信息权利等。由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便捷性、隐秘性与虚拟性, 网络上的行为和表达往往不受现实社会中道德伦理法则的束缚,道德素养不高的人往往以虚拟的网络为掩护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更有甚者通过网络的便利渠道传播恶俗文化、病毒文件、利用网络盗窃他人隐私,侵害他人财产安全,这些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所发生。国家信息网络数据统计中心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信息在网络安全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法规文件的了解非常少。一般来讲,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基本能做到遵纪守法、文明交流,但能做到尊重他人利益,完全根据相关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取信息的学生则相对较少。
三、“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和知识的组织、分析与服务机构。大学图书馆是高校信息储存积累、数据资源建设、知识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与中心, 更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的关键部门和重要承担者。在“互联网+”时代,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信息资源优势
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料中心和数字信息中心, 高校图书馆一般具备充足的馆藏资源。而且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引入以及数字文献资源的共享和建设, 图书馆一般储备了高校中最丰富的文献载体和信息资源库,除储备了最丰富的纸质资源(书籍、期刊、报纸等)外, 还购置了大量电子数据资源(例如电子书、电子期刊、光盘以及各类数据库等)以及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非传统型文献。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可以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保障。
2.信息环境优势
图书馆本质上为大学生创造的是综合性、多维度的阅读环境,在其所创造的阅读环境里, 大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的阅读资源,而且还能体验到图书馆工作人员优雅的风范、热情的服务、敬业的精神,等等。这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培养和激励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上拥有其他教学部门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关键的是,图书馆拥有电子检索、信息查阅的诸多电子设备和电子阅览室等软硬件条件, 利用这些设备和场地对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相关专题讲座,对其形成正确科学的信息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术优势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许多高校在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各个方面加大了对图书馆的综合投入。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网络等技术手段的引入和广泛应用, 使图书馆在信息检索、数据查询、资源获取等方面具备了强大的技术优势。除了原有的电子阅览、网络检索、联机应用等形式的服务,图书馆当前已经能够实现校际、省际甚至国家之间信息的无障碍的传输和共享,通过图书馆所获得信息资源的巨大体量是通过其他途径远远达不到的,图书馆所具有的软硬件设施还能为远程信息教育的实施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这些都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也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技术保障。
四、“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
自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以来,高校图书馆就一直承担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内容。[7]2015年12月,我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6章明文规定:“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8]那么,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组织和信息服务机构以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积极探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需求,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主动开发具有互动性、深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积极开展多维度的信息教育教学,启发大学生信息意识
首先,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机会, 在入学教育中即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信息常識教育和自身馆藏资源普及教育,把自身概况、储藏文献资源情况、文献布局、服务功能、电子数据库及其使用方法等内容做成电子课件,由图书馆专业人员讲授给新生,使他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了解图书馆各类资源的储备情况,掌握基本的文献查询检索技巧,具备基本的图书资源利用能力。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实地操作和演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信息素养的启蒙教育, 提升学生的信息价值意识和信息安全观念,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的宝贵,同时意识到互联网络的风险与不足。”[9]其次,针对大学生特点举办相关类型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应用软件培训、机读目录检索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使他们有效掌握图书馆信息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网络资源检索运用的技能, 丰富信息运用基本知识。
2.切实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不断加强图书馆馆藏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合作资源建设。科学选购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较高的图书文献和电子资源,拒绝引入粗制滥造、虚假无趣的书籍资料,帮助学生和老师把好第一道选择关卡,杜绝资源浪费的同时使学生能从优秀的文献资源中获取优秀的精神食粮。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和学科特色,建立针对重点学科的特色馆藏图书室,收集各学科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资源。其次,依托信息技术建立校际文献共享体系和文献传输保障系统。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和软硬件投入上的支持。构建覆盖全校园的校园无线网络。在图书馆主页上增设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题和用户使用指南, 提供软件下载服务、数据库索引服务、网站链接服务等。此外,还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提供订阅、搜索引擎订阅、网摘服务、博客等多元化信息服务;针对大学生特点构建个性化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全新、便捷、人性化的信息咨询和检索服务。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图书馆为学校师生提供更优良、更周到的多元化、个性化信息服务,而且也可以使大学生在其中受到信息素养教育,为其提供自身信息素养提供巨大支持。
3.充分重視信息道德的培养和法律规范的教育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网络这个海量信息交流平台中既有无比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充斥着大量色情恐怖低级趣味,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和个人品格培养的不良信息。所以,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除了基本的信息技术培训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公共精神、个人自信、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信息时代对多元化的价值观不等于对公民个体言行的放纵不管。高校素质教育必须为大学生形成正确信息伦理道德观念和自律精神提供支持,要使学生防微杜渐,绝不参与非法网络活动。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塑造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抵御网络诈骗、隐私侵犯等各类网络犯罪活动。信息利用的过程中涉及到诸多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例如:知识产品保护及版权问题、信息安全等问题。这些在我国颁布的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已经有明确规定,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应注意在学生中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还可以将世界通行的相关条例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其体现的法治精神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备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不断改进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体制,提升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
首先,要正确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变革原有工作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建立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在管理中树立共建共享的观念,以发展的观点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变革管理体制,实现事业的整体化发展。”[10]管理创新主要包括图书馆内部管理组织和管理模式创新。“互联网+”时代对图书馆内部结构的变革提出紧迫挑战。高校图书馆应顺应时代要求,改革传统的采编、流通为主的部门结构,设置以业务建设机构和信息服务部门为主体的组织结构。业务建设机构主要肩负电子数据库建设、信息数据库建构和图书吸纳、引进典藏等工作,信息服务部门则以提供数据信息咨询、检索和各类文献的借阅流通服务工作为主要职责。其次,大力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充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网络信息知识与网络道德伦理的学习与培养。对此可针对高校图书馆教师开展信息素养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创造性利用网上信息服务教学的能力,学会依据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创设信息素养教学环境。同时,在培训中一定要对受训馆员强调信息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感知、领悟教学环境、手段、教学对象的根本变化,愿意根据变化的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范一文,倪睿,冯一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5):125-126.
[2]尹益民,胡雅凌.开设“大学图书馆利用”课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J].图书情报工作,2015(S1):226-228.
[3]王红,丁媛,李晋瑞.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信息培养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1):54-57.
[4]清华大学图书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EB /OL].[2015-07-25].http://lib.tsinghua.edu.cn/dra/.
[5]刘桂清.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与拓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187-189.
[6]王庆英.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43-44.
[7]葛敬民.文献检索课开设30年的回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98-102.
[8]袁红军.基于创客教育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7):46-50.
[9]段丽君.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71-172.
[10]徐爽.论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责任编辑:张学玲]
相关文章!
  • 政府动员、乡贤返场与嵌入性治

    李传喜+张红阳〔摘要〕乡村社会的困境为“乡贤回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但是“新乡贤”的回归有着独特的行动逻辑:政府动员是其动力逻辑,“污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东文选》首篇诗作《织锦献唐高

    [摘要]《东文选》收录的第一首诗作题为无名氏的《织锦献唐高宗》,据现存收录此诗的其余十五种中、韩古代文献,可知其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