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灸贴过敏性哮喘260例疗效因素研究
吴鉴明 王贤喜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1)
摘 要 以"截喘膏"穴位灸贴2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5.4%,其中以寒型及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不定型及不定期发病者次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较差(不同证型的疗效差异P<0.01,不同发病季节的疗效差异P<0.001);而不同疗程之间及不同病程之间,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证型及发病季节,而与疗程及病程无关。
主题词 哮喘/穴位疗法 灸法三伏天以中药穴位灸贴治疗哮喘的方法,今人多有应用,其疗效已得到初步肯定。但这种疗法主要适用于何种证型,治疗当以多少疗程为佳,对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所见报道尚不甚明了。笔者于1990~1998年以自拟"截喘膏"穴位灸贴过敏性哮喘260例,着重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0例经抗原皮内试验及鼻粘膜激发试验(鼻内抗原滴入法)[1],至少有一项试验结果为阳性。其中兼有过敏性鼻炎54例,兼有慢性支气管炎40例,无兼症166例。患者男148例,女11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60年,平均12.9±10.4年。
1.2 辨证分型寒型:哮喘胸闷,鼻塞喷嚏,咯痰,流涕清稀,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浮紧,感寒易发。热型:哮喘气粗息促,咯痰(或流涕)黄稠,烦热口渴,舌红苔微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滑,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定型:哮喘或伴咳嗽、喷嚏,四诊无明显寒热征象,发作多不定期。
2 治疗方法"截喘膏":以玄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防风、白蚤休等共研细末,姜汁调制成直径约2cm的丸状。贴敷于大椎、肺俞、膈俞、肾俞、天突、膻中、涌泉穴位,贴4~6小时揭去,于夏季初伏日贴第1次,以后隔10天贴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同时填写问卷式调查表,记录病史、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致敏原试验结果、诊断结论,以及对上一疗程的疗效评定,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咳、痰、哮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年以上不发病;显效:咳、痰、哮症状轻微,发作次数极少或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好转:咳、痰、哮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1/2;无效:咳、痰、哮症状未减轻,发作次数无减少。
3.2 治疗结果260例患者痊愈42例,占16.2%;显效86例,占33.1%;好转94例,占36.1%;无效38例,占14.6%。有效率为85.4%。证型、发病季节、疗程、病程这四种因素与疗效关系的分析,见表1~表4。
4 讨论
4.1 本文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5.4%,与文献报道相近[2],说明穴位灸贴治疗哮喘有肯定的效果。"截喘膏"有利气豁痰、散寒逐饮、活血祛风、清解郁热的作用,灸贴于脏腑之气输注的背俞三穴及会聚于胸部的膻中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协同经络的生理调节机制,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抑制气道炎症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长期缓解乃至消除症状的目的。
4.2 "截喘膏"以温经散寒的药物为主体,用于人体内外环境均处于阳气最盛的三伏之日,容易起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的作用,因而尤适用于阴寒之邪偏重的哮喘证型。本文结果(表1,表2)显示,寒型及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不定型及不定期发病者次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较差。经云"热者寒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理论上宜用滋阴清火之品,但经试验此类药刺激穴位与经络的作用不显,敷贴处表皮基本无灸斑,反而达不到以温经散寒为主体的药物的疗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正在进一步探讨中。4.3 有人报告,灸贴的疗程数越多,疗效越好[2]。但据本文观察,有的病例1个疗程即治愈,有的病例连续3个以上疗程也无效或无显效。总有效率在1~3疗程逐步上升,在4~5疗程又趋回落,总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3),说明疗效与疗程数没有必然的平行关系。笔者认为,灸贴治疗过敏性哮喘(包括愈后巩固)以3~4个疗程为宜,超过4个疗程其效不佳者即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4.4 关于灸贴的疗效与哮喘病程的关系,有人报告病程短的疗效优于病程长者[3],有人报告疗效与病程无关[4],本文结果(表4)与后者相吻合。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根本病因在于气道的易致敏性。而穴位灸贴的机制是脱敏,只要有效地完成脱敏,则不论病程长短都应得到同样程度的恢复。据记载16世纪英国大主教St.Andren患严重哮喘,遍请欧洲名医久治不见效,后经脱敏却霍然而愈[1],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如果疗效评定还包括改善长期患病所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则在其他条件齐同的前提下,病程应是一种有意义的影响因素。
5 参考文献
1 叶世泰主编.变态反应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29
2 董征,等.消喘膏对223例哮喘患者的10年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6):336
3 刘玉英.三伏日灸贴治疗哮喘病340例疗效观察.福建中医药,1983;14(5):12
4 孙兰英.三伏天灸贴治疗哮喘608例疗效分析.福建中医药,1985;16(2):14(收稿日期:19990121,赵昕发稿)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1)
摘 要 以"截喘膏"穴位灸贴26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总有效率为85.4%,其中以寒型及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不定型及不定期发病者次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较差(不同证型的疗效差异P<0.01,不同发病季节的疗效差异P<0.001);而不同疗程之间及不同病程之间,疗效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证型及发病季节,而与疗程及病程无关。
主题词 哮喘/穴位疗法 灸法三伏天以中药穴位灸贴治疗哮喘的方法,今人多有应用,其疗效已得到初步肯定。但这种疗法主要适用于何种证型,治疗当以多少疗程为佳,对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所见报道尚不甚明了。笔者于1990~1998年以自拟"截喘膏"穴位灸贴过敏性哮喘260例,着重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0例经抗原皮内试验及鼻粘膜激发试验(鼻内抗原滴入法)[1],至少有一项试验结果为阳性。其中兼有过敏性鼻炎54例,兼有慢性支气管炎40例,无兼症166例。患者男148例,女11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60年,平均12.9±10.4年。
1.2 辨证分型寒型:哮喘胸闷,鼻塞喷嚏,咯痰,流涕清稀,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浮紧,感寒易发。热型:哮喘气粗息促,咯痰(或流涕)黄稠,烦热口渴,舌红苔微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滑,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定型:哮喘或伴咳嗽、喷嚏,四诊无明显寒热征象,发作多不定期。
2 治疗方法"截喘膏":以玄胡索、细辛、甘遂、白芥子、防风、白蚤休等共研细末,姜汁调制成直径约2cm的丸状。贴敷于大椎、肺俞、膈俞、肾俞、天突、膻中、涌泉穴位,贴4~6小时揭去,于夏季初伏日贴第1次,以后隔10天贴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同时填写问卷式调查表,记录病史、临床表现、诱发因素、致敏原试验结果、诊断结论,以及对上一疗程的疗效评定,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咳、痰、哮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年以上不发病;显效:咳、痰、哮症状轻微,发作次数极少或较治疗前减少2/3以上;好转:咳、痰、哮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1/2;无效:咳、痰、哮症状未减轻,发作次数无减少。
3.2 治疗结果260例患者痊愈42例,占16.2%;显效86例,占33.1%;好转94例,占36.1%;无效38例,占14.6%。有效率为85.4%。证型、发病季节、疗程、病程这四种因素与疗效关系的分析,见表1~表4。
4 讨论
4.1 本文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5.4%,与文献报道相近[2],说明穴位灸贴治疗哮喘有肯定的效果。"截喘膏"有利气豁痰、散寒逐饮、活血祛风、清解郁热的作用,灸贴于脏腑之气输注的背俞三穴及会聚于胸部的膻中等穴位,通过皮肤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协同经络的生理调节机制,调整脏腑功能,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抑制气道炎症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长期缓解乃至消除症状的目的。
4.2 "截喘膏"以温经散寒的药物为主体,用于人体内外环境均处于阳气最盛的三伏之日,容易起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的作用,因而尤适用于阴寒之邪偏重的哮喘证型。本文结果(表1,表2)显示,寒型及冬季发病者疗效最好,不定型及不定期发病者次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较差。经云"热者寒之",热型及夏季发病者理论上宜用滋阴清火之品,但经试验此类药刺激穴位与经络的作用不显,敷贴处表皮基本无灸斑,反而达不到以温经散寒为主体的药物的疗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正在进一步探讨中。4.3 有人报告,灸贴的疗程数越多,疗效越好[2]。但据本文观察,有的病例1个疗程即治愈,有的病例连续3个以上疗程也无效或无显效。总有效率在1~3疗程逐步上升,在4~5疗程又趋回落,总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3),说明疗效与疗程数没有必然的平行关系。笔者认为,灸贴治疗过敏性哮喘(包括愈后巩固)以3~4个疗程为宜,超过4个疗程其效不佳者即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4.4 关于灸贴的疗效与哮喘病程的关系,有人报告病程短的疗效优于病程长者[3],有人报告疗效与病程无关[4],本文结果(表4)与后者相吻合。过敏性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根本病因在于气道的易致敏性。而穴位灸贴的机制是脱敏,只要有效地完成脱敏,则不论病程长短都应得到同样程度的恢复。据记载16世纪英国大主教St.Andren患严重哮喘,遍请欧洲名医久治不见效,后经脱敏却霍然而愈[1],这个戏剧性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如果疗效评定还包括改善长期患病所造成的肺功能损害,则在其他条件齐同的前提下,病程应是一种有意义的影响因素。
5 参考文献
1 叶世泰主编.变态反应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29
2 董征,等.消喘膏对223例哮喘患者的10年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6):336
3 刘玉英.三伏日灸贴治疗哮喘病340例疗效观察.福建中医药,1983;14(5):12
4 孙兰英.三伏天灸贴治疗哮喘608例疗效分析.福建中医药,1985;16(2):14(收稿日期:19990121,赵昕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