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
刘凤臣 穆井英 崔文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及人才需求的发展和演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日趋明显,为了适应高速度的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成为保障高校人才输出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意义重大。 招生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就业是结果,本文通过对建立三者联动机制的思考,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 招生 培养 就业 联动机制 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需创新举措,将大学生就业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生命线工程。近年来,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得到广泛关注,三者相辅相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大重要环节。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人才培养质量又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就业率反过来又直接影响招生,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篇论文通过对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关系的探讨研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1基本情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全国就业工作50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有着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保障为社会输送高层次医药类人才。近几年,本校在学生招生、培养、就业方面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就业率上报与学生就业不能同步等问题。例如,医药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均选择考取硕士研究生学位,但每年各高校的录取名额有限,部分学生会面临落榜的情况,并且因为考研复习错过了最佳就业选择时间。护理学专业每年护士证考试时间为五月份,七月份获得成绩证明,转年的年中发放《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可是部分医疗单位要求持证上岗,这就会对护理学专业学生就业产生影响,并且直接影响学校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2014年,学校毕业生总数2107人次,总就业率92.41%;2015年,毕业生总数1928人,总就业率91.60%;2016年,毕业生总数1856人,总就业率93.10%;2017年,毕业生总数1704人,总就业率91.71%;2018年,毕业生总数1821人,总就业率91.55%。相比全员精准就业,本校仍有需要完善的制度和进步的空间。
2对策及建议
2.1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生源质量
招生是保证高校人才输出的第一环节,也是基础。以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式,成为了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可以实现宣传途径多,宣传成本低,宣传覆盖广,宣传质量高的结果。线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官方网站进行图文、视频宣传,也可以通过知名纸媒、新闻媒体等进行联动宣传;线下,与各地区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交流互动宣传推广,让广大考生了解本校校园文化和服务体系等,为学校招生培养储备人才资源。
2.2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针对近几年来对医药类就业单位调研情况来看,医药类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就业需求,这也对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完善医学生培养体系成为人才输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除需注重理论思想教育、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外,还需要构建全方位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奖助贷等系统,包括师资队伍、图书馆、课堂教学设备等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上无后顾之忧,并且要从入学开始就注重就业意识培养,通过第二课堂培训,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形成良性就业观,了解国内的就业现状,鼓励基层就业,完善職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
2.3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就业一体化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高校的招生、培养、就业三个核心环节进行系统性思考、一体化统筹,通过加强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科研院所、政府、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招生促培养、以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高校的多方共赢。通过三方优化,实现强强联动,做好招生源头优质化,加强培养科学化,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就业一体化。
3小结
中医药类专业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社会需求较大的应用型专业,同时还有较深的研究基础,中医药毕业生备受关注,高校能否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符合中医药发展大势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否以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学识水平去适应岗位需要,用人单位能否选择到满意的人才,这些都迫切要求多方联动,采取有力措施为中医药类毕业生的培养多做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和思路,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是解决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谢爱军,王慧,彭希林.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05).
[2] 李田香.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4).
[3] 王英,万庆生,韩文灏.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3):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