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实践

    王敬波

    【摘要】农村中学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策略与实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讲究实效;整合资源,循序渐进。

    【关键词】校本课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本土特色

    农村中学如何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校本教材的研发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解剖麻雀,以点带面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体制”。我们学校旋即开始进行了以校本课程为主的实验探索,即由个别教师首先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解剖麻雀,取得经验,以点带面,示范辐射,引领本校教师充分利用本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的、适应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2003年9月,学校决定由我领衔主持校本课程开发及校本教材研发的实验探索,在学习借鉴江苏省锡山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郅庭瑾博士指导,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校本教材的研发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成立了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课程开发委员会”,为整个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组织保证,负责校本课程的宣传和动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增进交流、对话和理解,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2.初步确定学校的教育哲学。3.问卷调查,现状分析。4.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5.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申报、审批、实施)。

    在问卷调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郅庭瑾博士等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只注重知识积累、死记硬背、不会思考、思维退化等缺陷,确定开发一门旨在激活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校本课程,由我负责校本教材的撰写工作,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我教科研的主攻方向,编写这本教材比较合适。2005年1月,《激活灵感——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读本》由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华东师大郅庭瑾副教授作序,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朱万曙教授、徽学中心的胡益民教授均对这本书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通过探索性实验,解剖麻雀,为实施新课程、全面启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校本教材研发的过程中,我还领衔主持了一个与此相关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省级重点课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全校十个学科73位教师均参与了课题的实验研究,基本上涵盖了本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探索,首轮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6年9月24日,课题接受省级课题鉴定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如期结题,课题成果获安徽省第六届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课题实验的过程,正是教师成长成熟的过程,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新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支持和必要的思想准备。

    二、稳步推进,讲究实效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我国课程决策民主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必须认真落实实施。面对应试的现实,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在校本课程开设和应试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这是我们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对策是:面对现实,稳步推进,讲究实效。作为一个必要的过渡期,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在不改变教师现有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每一位学科老师都能使用这本教材;二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高考应试。因此,我校首批21个校本课程选题就有16个选题采用“课程拓展”的编写方式。这样的校本课程,老师能够教,学生也愿意学,校本课程的开设也不致于流于形式。

    我撰写的《放飞想象——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要略》,既作为校本课程开设,又与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结合,还可以与选修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结合,三者结合,课时好安排。修完这门课程,考查合格,既可拿选修Ⅱ的2学分,也可以拿选修Ⅰ的1学分,还有利于高考应试,一材三用,一箭三雕,事半功倍。其他15个校本课程也都与高考专题复习紧密结合,老师能教,学生也愿意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也将逐步由“课程拓展”到“课程整合”,再到“课程新编”乃至引进国内外的某些课程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即“课程改编”。

    三、整合资源,循序渐进

    作为三级管理体制之一的校本课程,应当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整合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校课程,“课程整合”、“课程新编”是其主要的编写方式。

    我们野寨中学具有独特的办学背景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潜山县有雄奇灵秀的天柱山,蜿蜒逶迤的潜河,还是古皖文化的发源地。薛家岗文化遗址,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三祖禅寺、摩崖石刻,乔公故址,杨家祠堂古戏台;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新秀韩再芬,闻名遐迩的茶叶、药材、舒席、竹编……这些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是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本土情怀的最佳课程资源。为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纳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划,以校本课程开发带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以研究学习课程,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指导学生从本校本地课程资源中选择研究的课题,组织学生走访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形成研究成果。由分散而综合,逐年积累,逐渐形成一个个系列性的专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可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争取在3—5年的时间内,基本上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系列性的校本课程。

    四、体会和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是一个课程文本的编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对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反思过程。即根据开发出来的课程,思考以往和将来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它包括对参与者的个体或学校课程定向的转变,最后达到教师的发展和学校改良的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是一个同伴合作、协作共进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学风格和教学信念的根本改变。要求教师精诚合作,对过去和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省,接受创新的哲学理念。这种要求与教师的主观世界相反,并且必须改变教师之间相互独立的工作习惯。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是参与者个体不断地接受新理念、新知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以前在课程开发中的完全被动的角色,到现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对教师来说,无论是专业意识,还是专业水平,无疑会大幅度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还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总之,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不但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表现自身的价值,并能进行团体的合作与协商,终生学习,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从而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有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概而言之:1.观念的转变、认识的到位仍然是关键。面对高考应试的压力,转变观念,认识到位,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2.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大环境的影响,真正能静下心来从事校本教材研发工作的人,还是不多。高质量的本土化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最终形成,尚需时日,不可能一蹴而就。3.基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校本课程,目前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一是目前开设的校本课程,学生选择的空间本来就很小;二是走班教学,也是教学常规管理的新课题,完全适应,还必须有一个实践、摸索、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我们学校起步较早,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实践探索,以我们的实绩,推动我国课程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