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孟桂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生合作,学会生存”。这四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合作有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过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功利性过强,知识唯上,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业负担过重,而真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甚少,从而丧失求知的欲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们要把改变原有教学现状的落脚点放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上,使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角色,由教学的指导者向教学的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的新局面形成了,才有利于突破旧的传授知识的套路,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精彩,也不是为了体现我们的课上得多么流畅,多么具有观赏性,而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合作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人们之间普遍的社会关系交往实现的。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具有增加信息资源、协调人际关系、强化团队精神、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等功能,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目标体系中,只在培养合作能力方面有明确的表述,而对于提升合作品质方面则缺少必要的建构。这和时代的要求及人的发展要求都是不相匹配的。
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聆听别人的发言。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多为他人、集体着想。我教育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时,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分享,也学会分享别人的思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操作过程,使小组的探究计划更加完善。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的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会听、会讲、会交流、会分享、会接纳别人正确的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三、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分组,精心安排内容,适时组织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1.科学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4~6人一组,组员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最终使小组整体水平提高。
2.精心安排内容
精心安排学习内容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凡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定合作价值的内容,都会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好。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合理安排、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难度,有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感觉亲切、真实。
3.适时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合作学习并非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针对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掌握情况,控制进程,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保证小组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合作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反馈交流,这个环节可以反映出学生合作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断走向科学化、人性化。
(责 编 晓 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生合作,学会生存”。这四个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合作有关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过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功利性过强,知识唯上,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业负担过重,而真正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甚少,从而丧失求知的欲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们要把改变原有教学现状的落脚点放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上,使教师从思想上转变角色,由教学的指导者向教学的促进者转变,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学的新局面形成了,才有利于突破旧的传授知识的套路,更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多么精彩,也不是为了体现我们的课上得多么流畅,多么具有观赏性,而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合作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人们之间普遍的社会关系交往实现的。我们必须注重学生的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具有增加信息资源、协调人际关系、强化团队精神、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等功能,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目标体系中,只在培养合作能力方面有明确的表述,而对于提升合作品质方面则缺少必要的建构。这和时代的要求及人的发展要求都是不相匹配的。
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聆听别人的发言。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多为他人、集体着想。我教育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提出问题时,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分享,也学会分享别人的思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操作过程,使小组的探究计划更加完善。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的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会听、会讲、会交流、会分享、会接纳别人正确的意见,这些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三、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分组,精心安排内容,适时组织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1.科学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小组的集体作用,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综合评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4~6人一组,组员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最终使小组整体水平提高。
2.精心安排内容
精心安排学习内容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凡是能激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定合作价值的内容,都会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变得更好。因此,教师应把握时机,对学习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合理安排、科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难度,有挑战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合作学习的内容还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才会感觉亲切、真实。
3.适时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合作学习并非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针对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掌握情况,控制进程,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保证小组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合作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反馈交流,这个环节可以反映出学生合作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不断走向科学化、人性化。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