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985、211、一般本科、职业院校等四种类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问题导向”教学高度认同,但对不同问题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对教学内容总体满意,但对改善教学问题有较大期待;对教学方法要求较多,但对案例、情境、实践教学相对青睐;对教学改革重视完善,但对问題启发性要求更为突出。调查体现出现实问题导向、教学问题提炼、互动问题强化、改革问题重视等方面的不足,影响因素较多,可以从融合多维问题、分类多面群体、运用多向方法、推进多轮改革等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调查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30-0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改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问题导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吸收知识、接受价值、拓展思维。但是,“问题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究竟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因素,应该如何加以改善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
2016年5-6月,课题组在广东省对985、211、一般本科、高职院校等四种类型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样本数量为80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757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4.6%。调查情况如下:
1.对“问题导向”教学高度认同,但是对不同问题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
调查显示,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关注“现实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96.1%,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高达67.4%,职业院校高于本科院校。而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关注“学术问题”的学生比例达75.4%。不同性别学生对于问题的关注度有所区别,93.5%的男生认为学术问题很重要或较重要,高于女生73.7%的比例,在现实问题上的态度两者差别不大。对于目前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效果,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学生比例为61.4%,68.4%男生总体上持肯定态度,56.4%的女生表示满意倾向。对学生有很大或较大影响的比例为37.9%,男生比例为49%,高于女生29.6%的比例。理工医类学生比例为44%,高于文科类学生30%的比例。44.8%的学生认为从课堂上了解到最新的时事问题“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学生比例为50%,高于文科类学生38%的比例。41.6%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最新国家政策问题“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学生比例为48.6%,高于文科类学生32.7%的比例。相对而言,职业院校教学中的时事政策问题涉及面要高于本科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重视角度不同,最为学生看重的是问题的“思想性”,高达87.8%的学生认为思想性“很重要”或“重要”,53.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62%的学生认为政治性“很重要”或“重要”,21.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职业院校学生对政治性重视程度高于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56.3%学生认为理论性“很重要”或“重要”,重点高校学生对理论性重视程度高于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
2.对教学内容总体满意,但是对教学问题改善有较大期待
调查显示,49.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吸引力“很好”或“较好”,理工类学生比例为56.4%,高于文科类学生41.4%的比例。男女生选择“很好”或“较好”的比例为58.3%和43.6%。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问题涵盖的信息量,55.5%的人认为“很大”或“较大”。对于教学问题的启发性来说,57.3%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男女生比例为66.3%和50.8%,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比例为62.7%和50.5%。48.9%的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新颖性“很好”或“较好”。那么,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深刻性呢?64.6%的人认为“很好”或“较好”,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比例72.2%和54.9%,重点高校高于一般本科和职业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兴趣如何?对于理论问题,38.6%的人表示“很喜欢”或“较喜欢”,男女生比例为50.3%和29.8%,理工类和文科类比例为45.5%和29.7%。对于现实问题,74%的人认为“很喜欢”或“较喜欢”。62.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哲学问题,95.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社会问题,82.8%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关注学生问题。职业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比重点高校更为关注学生问题。
3.对教学方法要求较多,但对案例、情境、实践教学相对青睐
58.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64.6%和49.8%。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62.7%的人表示“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和文科类比例为69.8%和53.8%,职业院校师生互动频率高于本科院校。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讨论?55%的人认为“很科学”或“较科学”,其中男生比例61.9%,高于女生49.8%;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60%和47.4%。49%的人认为讨论方法多样性上“很好”或“较好”,男女生比例为56%和44%,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55.2%和41.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认同度而言,81.1%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案例讨论法,72.8%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情景体验法。67.1%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实践锻炼法,职业院校高于本科院校。58.9%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教师讲授法,51.7%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网络互动法,49.9%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经典阅读法。男女生在教师讲授法(61.3%:57.1%)、案例讨论法(81.9%:80.4%)、经典阅读法(55.8%:45.7%)、实践锻炼法(65.6%:68.5%)、情境体验法(70.6%:74.6%)、网络互动法(55.2%:49.2%)上的比例各有侧重。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在教师讲授法(62.7%:54%)、案例讨论法(82.2%:78.4%)、经典阅读法(54.5%:43%)、实践锻炼法(65.5%:68.2%)、情境体验法(73.2%:72%)、网络互动法(52.4%:50.5%)上的喜好比例也呈现不同。
4.对教学改革重视完善,但是对问题启发性要求更为突出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84.4%的学生认为最迫切的问题是“教学方法”,一般本科院校高于重点和职业院校;80.2%的学生认为需要改革“教学内容”;78.9%的学生认为需要更新“教学理念”;71.6%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升“教师水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而言,93.1%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面对社会现实;91.8%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学生成长;74.4%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国家需要,重点高校比例高于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对于教学方法改革而言,92.7%的学生认为启发思考“很重要”或“重要”,重点院校高于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87.8%的学生认为生动有趣“很重要”或“重要”,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高于重点高校;87.5%的学生认为价值导向“很重要”或“重要”。在教学模式改革上,87.3%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案例分析”;74.5%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教学互动”,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比例较高;62.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经典阅读”;61.6%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理论原创”,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职业院校比例较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试来说,91.5%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思维能力”;88.9%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价值观念”;69.6%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知识水平”,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比例较高;41.7%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教材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不足
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能够总结概括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现实问题导向
要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问题导向,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目的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必须要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既要坚定其政治立场,也要锻炼其思维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拷问,经常会陷入困惑或迷茫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抓住其关切的焦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答和引导,才能在满足其思想精神需求之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脱离现实问题的教学就会陷入自说自话的逻辑循环之中,就会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隔离开来,也难以最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问题导向要把握好高度和深度,既要紧密结合现实社会发展趋势进程,及时回答时代问题,也要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热点相契合,尤其是要深入分析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克服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浅尝辄止式的问题导向,将现实问题的条分缕析与理论问题的升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问题逻辑”将马克思主義的理论立场渗透在现实问题的透视之中。[1]
2.教学问题提炼
现实问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何将多变的现实问题提炼为持续的教学问题,需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性进行教学概括。在不同教学主题中都会存在着诸多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深入思考教学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准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和结点,在不同的起承转合环节中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渗透价值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把握:第一,思想性。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体现出“思想性”。失去思想性的教学问题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要发挥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思想创造性能力,引领学生的价值教育方向。第二,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途径,需要开展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政治教育,这是不以学生兴趣或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基本特性。但是,如何灵活高效地实现其政治性目的,却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三,理论性。“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2]理论是现实的抽象化表达。教师要能够从变化莫测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其中的理论脉络,并进行科学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理论自觉的信心,进而引导学生训练自身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
3.互动问题强化
调查显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教学互动的重要性,并进行适当的互动活动。但是,从学生反映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其教学地位,摆脱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色彩。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状况,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更要特别注重互动问题的设计和运用,主要有:一是互动问题的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设计互动问题时要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来考虑问题的出场,避免盲目地引入其他学科、专业的问题,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性特征。二是互动问题的社会性。在把握互动问题的专业性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互动问题的社会基础,将教学互动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脱节,既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状况,也要紧密联系国内外时事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三是互动问题的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性,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带给学生启迪和思考。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个性色彩,用标准化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互动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问题重视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期待值较高,迫切希望能够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受益。主要有:第一,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既要保持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又要不断挖掘不同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教学内容上,要充分重视学生成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点,学生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意识形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从本质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人民立场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方向是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把两者分割开来,误导课程教学方向。第三,教学考核上,要把考核学生的知识、价值、思维等有机结合起来,在知识教育中渗透价值教育,在价值教育中渗透思维拓展,在思维拓展中引导人生方向。教学考核改革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知识化考核,忽视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维指引,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功能和思维功能。二是过于随意化考核,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特性,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功能和学术功能。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状况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教师水平、受众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问题教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起到不同效果。
1.教师水平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有不同的方面,主要是:一是教师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是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导向”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能从抹黑国家和政党的出发点来设计问题,夸大现实问题,偏离问题指向,要从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大局出发,进行问题探讨,寻找问题对策,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其学科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其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深刻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广泛吸收多学科前沿成果,才能不断深化“问题导向”教学深度和广度。三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既要能够熟练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又要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既要能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又要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学术批判思维;既要突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魅力,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
2.受众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群体差异较大,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倾向,采取针对性教学,才能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一是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兴趣。从性别特征来看,男女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两者都认为现实关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维度,但是男生在学术问题上的关注超过女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肯定态度、表示兴趣倾向和受影响程度上的比例也超过女生。二是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学习倾向。调查显示,985高校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兴趣较强,重点高校学生在理论问题上的倾向较高,职业院校学生相对比较关注现实问题。而且,重点高校的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性相对来说比较重视,满意程度也更高。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则更关注学生问题本身。重点高校学生在教学上更关注国家需要,认为教学启发性更为重要,一般本科和职业院校学生更关注教学趣味、教学互动和教材内容。三是不同专业学生接受程度。大学生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趣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兴趣度、影响度、满意度等指标都明显高于文科类专业,而且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理工类专业学生兴趣也要高于文科类专业。调查说明,无论对于文科类还是理工类专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有其客观需要,而且理工类专业学生的理论需求更为强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所有专业学生来说,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其特有的课程性质,决定着其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着其不会改变。发展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性理论,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内容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吸引力来自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既要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面对时代问题的优良传统,也要在理论探索中不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答现实问题困惑的期待值较高,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有待提高。二是问题的启发性。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深化的关键阶段。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启发性和新颖性需不断改善,尤其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不同课程内容的结合问题,不能笼统简单地套用。三是问题的深刻性。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性有更高要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增强教学问题的深刻性,关键是学术含量。也就是说,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必须要将不断提升课程的学术分量作为教学追求。只有将政治性和学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改善教学品质,满足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更高要求。
4.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基本趋势,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日益增多。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第一,教学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价值依据是培养目标所决定,要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如何变化,都不能喧宾夺主,改变问题的价值存在。特别是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偏离教学问题的逻辑主线,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第二,过程互动性。调查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互动和教学讨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其能够在教学参与中体现自己的问题思考和探索乐趣。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三,对象针对性。调查显示,不同教育对象对于教学方法的适应和喜好程度存在差异,无论是重点院校与一般本科、职业院校,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男生与女生之间都有区别。尤其是对于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经典阅读、实践锻炼、情境体验、网络互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大学生的偏好相对比较明顯。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改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方向毋庸置疑。从调查情况来看,至少可以从多维问题、多面群体、多向方法、多轮改革等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融合多维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问题主要是指思想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既有来自对现实社会的思想迷惑,也有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思想期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并在问题中启迪学生,实现其智慧增长。但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思想性,淡化课程政治色彩,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暗示潜移默化,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消极影响。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表明政治立场,在面对学生的政治困惑时,及时指点正确方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保持长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确立自身的课程地位,不仅依赖于其课程性质,关键是其自身的学术含量和理论魅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走向,还要把不断增强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理论水平作为自己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探讨课程中的学术理论问题,加强学术同行交流,开阔学术发现视野,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只有积极面对、主动思考、能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并将其融合起来,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导向“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3]
2.分类多面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面群体是指不同性别、专业、学校等受众对象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解决受众群体的针对性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授课水平。授课水平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发挥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能力问题。这既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增强学术能力和水平,也需要国家对教师群体的关爱、指导和规范。只有教师群体的职业尊严、荣誉和道德感树立起来,才能正确引导教育对象。第二,授课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众群体存在有共同的需要和特性。在授课内容上,要有总体的规划安排,包括基础知识、逻辑结构、价值立场、发展走向等,这些内容既可以在教材体系中体现,也可以通过学习培训保持连贯。不仅是不同课程之间的统一,还要关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致,防止出现价值断裂和混乱,尤其要警惕运用西方价值标准来诠释中国问题的教学倾向。第三,授课模式。调查显示,重点高校、一般本科、职业院校等不同院校之间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倾向存在差异,重点院校学生的理论需求相对来说较高,需要加大学术理论分量,一般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对学生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需要提升对其成长的引导内容。在文理专业学生之间,理工类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需求度更高。在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女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兴趣度和满意度有待提升,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总体上理性色彩浓厚,需要加强感性化教学,运用情绪心理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运用多向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把教学方法体系构建作为重要研究领域。案例讨论法已经在诸多高校有理论和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推广。教师讲授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何发挥教师讲授法在不同高校群体中的特色需要,仍然需要开展探索研究。经典阅读法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其经典著作包含着诸多的思想智慧,大学生必须要阅读体会其价值蕴涵,才能受益终身。另外,大学生也应选择阅读西方经典著作,吸收有益精华,批判错误认识,提升思想深度和广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必须要在实践锻炼中深化其课程问题,发展其理论认识。情境体验法在调查中受到七成多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但是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常见,需要进一步挖掘探索。[4]尤其运用互联网先进的VR、AR技术进行情境塑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问题体验式教学,应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如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互动交流,日益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5]
4.推进多轮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决定着其必须适应新的社会趋势、国家需要、教学对象等进行滚动改革,需要关注的有:第一,教材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编教材是教学依据,必须巩固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题导向”教学改革也需要在转化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多思考如何提升教材问题的学术含量,克服教材和教学“两张皮”的不良倾向,真正将教材和教学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真理。第二,思维训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训练包括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发展思维、道德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等,不同课程反映出不同的思维要求。“问题导向”教学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在问题设计和互动之中,要在知识教育和思维引导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第三,价值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问题导向”教学要克服运用西方价值观念来批判中国问题的倾向,既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传统,又要警惕防止偏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立场。第四,知识边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借鉴诸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探讨,不同学科交叉有利于问题深化,但是需要注意如何平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基础和多学科之间的知识借鉴。无论哲学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历史问题、道德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诠释,并且能够融合多学科的学术探讨。
参考文献
[1]邱仁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39-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00.
[3]刘双胤,耿明月,徐士博.基于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57-60.
[4]蓝波涛,陈淑丽.情景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68-71.
[5]陈联俊.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2-36.
[责任编辑:庞达]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调查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30-04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改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问题导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吸收知识、接受价值、拓展思维。但是,“问题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究竟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因素,应该如何加以改善呢?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
2016年5-6月,课题组在广东省对985、211、一般本科、高职院校等四种类型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样本数量为80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757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4.6%。调查情况如下:
1.对“问题导向”教学高度认同,但是对不同问题重视程度有较大差异
调查显示,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关注“现实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96.1%,其中认为“很有必要”的高达67.4%,职业院校高于本科院校。而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关注“学术问题”的学生比例达75.4%。不同性别学生对于问题的关注度有所区别,93.5%的男生认为学术问题很重要或较重要,高于女生73.7%的比例,在现实问题上的态度两者差别不大。对于目前高校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效果,认为“很好”或“较好”的学生比例为61.4%,68.4%男生总体上持肯定态度,56.4%的女生表示满意倾向。对学生有很大或较大影响的比例为37.9%,男生比例为49%,高于女生29.6%的比例。理工医类学生比例为44%,高于文科类学生30%的比例。44.8%的学生认为从课堂上了解到最新的时事问题“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学生比例为50%,高于文科类学生38%的比例。41.6%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最新国家政策问题“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学生比例为48.6%,高于文科类学生32.7%的比例。相对而言,职业院校教学中的时事政策问题涉及面要高于本科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重视角度不同,最为学生看重的是问题的“思想性”,高达87.8%的学生认为思想性“很重要”或“重要”,53.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62%的学生认为政治性“很重要”或“重要”,21.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职业院校学生对政治性重视程度高于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56.3%学生认为理论性“很重要”或“重要”,重点高校学生对理论性重视程度高于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
2.对教学内容总体满意,但是对教学问题改善有较大期待
调查显示,49.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吸引力“很好”或“较好”,理工类学生比例为56.4%,高于文科类学生41.4%的比例。男女生选择“很好”或“较好”的比例为58.3%和43.6%。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学问题涵盖的信息量,55.5%的人认为“很大”或“较大”。对于教学问题的启发性来说,57.3%的学生认为“很好”或“较好”,男女生比例为66.3%和50.8%,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比例为62.7%和50.5%。48.9%的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新颖性“很好”或“较好”。那么,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深刻性呢?64.6%的人认为“很好”或“较好”,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比例72.2%和54.9%,重点高校高于一般本科和职业院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兴趣如何?对于理论问题,38.6%的人表示“很喜欢”或“较喜欢”,男女生比例为50.3%和29.8%,理工类和文科类比例为45.5%和29.7%。对于现实问题,74%的人认为“很喜欢”或“较喜欢”。62.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哲学问题,95.1%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社会问题,82.8%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关注学生问题。职业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比重点高校更为关注学生问题。
3.对教学方法要求较多,但对案例、情境、实践教学相对青睐
58.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较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64.6%和49.8%。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师生互动,62.7%的人表示“很多”或“较多”,理工类和文科类比例为69.8%和53.8%,职业院校师生互动频率高于本科院校。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讨论?55%的人认为“很科学”或“较科学”,其中男生比例61.9%,高于女生49.8%;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60%和47.4%。49%的人认为讨论方法多样性上“很好”或“较好”,男女生比例为56%和44%,理工类和文科类分别为55.2%和41.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认同度而言,81.1%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案例讨论法,72.8%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情景体验法。67.1%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实践锻炼法,职业院校高于本科院校。58.9%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教师讲授法,51.7%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网络互动法,49.9%的人选择“很喜欢”或“喜欢”经典阅读法。男女生在教师讲授法(61.3%:57.1%)、案例讨论法(81.9%:80.4%)、经典阅读法(55.8%:45.7%)、实践锻炼法(65.6%:68.5%)、情境体验法(70.6%:74.6%)、网络互动法(55.2%:49.2%)上的比例各有侧重。理工类和文科类学生在教师讲授法(62.7%:54%)、案例讨论法(82.2%:78.4%)、经典阅读法(54.5%:43%)、实践锻炼法(65.5%:68.2%)、情境体验法(73.2%:72%)、网络互动法(52.4%:50.5%)上的喜好比例也呈现不同。
4.对教学改革重视完善,但是对问题启发性要求更为突出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84.4%的学生认为最迫切的问题是“教学方法”,一般本科院校高于重点和职业院校;80.2%的学生认为需要改革“教学内容”;78.9%的学生认为需要更新“教学理念”;71.6%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升“教师水平”。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而言,93.1%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面对社会现实;91.8%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学生成长;74.4%的学生认为需要重视国家需要,重点高校比例高于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对于教学方法改革而言,92.7%的学生认为启发思考“很重要”或“重要”,重点院校高于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87.8%的学生认为生动有趣“很重要”或“重要”,一般院校和职业院校高于重点高校;87.5%的学生认为价值导向“很重要”或“重要”。在教学模式改革上,87.3%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案例分析”;74.5%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教学互动”,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比例较高;62.4%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经典阅读”;61.6%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理论原创”,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职业院校比例较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试来说,91.5%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思维能力”;88.9%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价值观念”;69.6%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知识水平”,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比例较高;41.7%的学生认为应该重视考核“教材内容”。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不足
通过对不同类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调查,能够总结概括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现实问题导向
要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问题导向,必须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的目的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必须要将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既要坚定其政治立场,也要锻炼其思维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拷问,经常会陷入困惑或迷茫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抓住其关切的焦点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答和引导,才能在满足其思想精神需求之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脱离现实问题的教学就会陷入自说自话的逻辑循环之中,就会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隔离开来,也难以最终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问题导向要把握好高度和深度,既要紧密结合现实社会发展趋势进程,及时回答时代问题,也要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热点相契合,尤其是要深入分析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克服哗众取宠、装点门面、浅尝辄止式的问题导向,将现实问题的条分缕析与理论问题的升华引导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问题逻辑”将马克思主義的理论立场渗透在现实问题的透视之中。[1]
2.教学问题提炼
现实问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何将多变的现实问题提炼为持续的教学问题,需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性进行教学概括。在不同教学主题中都会存在着诸多与现实问题相关的教学问题,教师要深入思考教学问题的逻辑关系,找准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和结点,在不同的起承转合环节中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渗透价值教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把握:第一,思想性。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体现出“思想性”。失去思想性的教学问题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要发挥大学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思想创造性能力,引领学生的价值教育方向。第二,政治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途径,需要开展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政治教育,这是不以学生兴趣或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基本特性。但是,如何灵活高效地实现其政治性目的,却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三,理论性。“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2]理论是现实的抽象化表达。教师要能够从变化莫测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其中的理论脉络,并进行科学的问题设计,充分体现理论自觉的信心,进而引导学生训练自身的理性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
3.互动问题强化
调查显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教学互动的重要性,并进行适当的互动活动。但是,从学生反映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其教学地位,摆脱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色彩。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状况,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更要特别注重互动问题的设计和运用,主要有:一是互动问题的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设计互动问题时要注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来考虑问题的出场,避免盲目地引入其他学科、专业的问题,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性特征。二是互动问题的社会性。在把握互动问题的专业性基础上,要充分考虑互动问题的社会基础,将教学互动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起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脱节,既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状况,也要紧密联系国内外时事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良性互动。三是互动问题的个性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得到学生欢迎的教师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思维特性,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带给学生启迪和思考。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互动问题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个性色彩,用标准化的模式来进行教学互动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问题重视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期待值较高,迫切希望能够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受益。主要有:第一,教学方法上,要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既要保持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又要不断挖掘不同教学方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课程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教学内容上,要充分重视学生成长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结合点,学生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意识形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属性。从本质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人民立场的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方向是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把两者分割开来,误导课程教学方向。第三,教学考核上,要把考核学生的知识、价值、思维等有机结合起来,在知识教育中渗透价值教育,在价值教育中渗透思维拓展,在思维拓展中引导人生方向。教学考核改革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过分知识化考核,忽视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维指引,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功能和思维功能。二是过于随意化考核,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特性,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功能和学术功能。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状况的影响因素众多,主要有教师水平、受众群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问题教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起到不同效果。
1.教师水平
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对于教师水平的要求有不同的方面,主要是:一是教师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属性是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导向”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能从抹黑国家和政党的出发点来设计问题,夸大现实问题,偏离问题指向,要从维护党和国家政治大局出发,进行问题探讨,寻找问题对策,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担当精神。二是教师的知识结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其学科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批判吸收人类优秀成果基础上产生的,其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深刻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广泛吸收多学科前沿成果,才能不断深化“问题导向”教学深度和广度。三是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既要能够熟练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又要能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既要能够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导向,又要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学术批判思维;既要突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魅力,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
2.受众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群体差异较大,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倾向,采取针对性教学,才能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一是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兴趣。从性别特征来看,男女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两者都认为现实关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维度,但是男生在学术问题上的关注超过女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肯定态度、表示兴趣倾向和受影响程度上的比例也超过女生。二是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学习倾向。调查显示,985高校学生在学术问题上的兴趣较强,重点高校学生在理论问题上的倾向较高,职业院校学生相对比较关注现实问题。而且,重点高校的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性相对来说比较重视,满意程度也更高。一般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则更关注学生问题本身。重点高校学生在教学上更关注国家需要,认为教学启发性更为重要,一般本科和职业院校学生更关注教学趣味、教学互动和教材内容。三是不同专业学生接受程度。大学生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趣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理工类专业学生的兴趣度、影响度、满意度等指标都明显高于文科类专业,而且对于抽象的理论问题,理工类专业学生兴趣也要高于文科类专业。调查说明,无论对于文科类还是理工类专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学生的成长都有其客观需要,而且理工类专业学生的理论需求更为强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所有专业学生来说,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教学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由于其特有的课程性质,决定着其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着其不会改变。发展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性理论,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内容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吸引力来自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既要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面对时代问题的优良传统,也要在理论探索中不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答现实问题困惑的期待值较高,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有待提高。二是问题的启发性。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学深化的关键阶段。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的启发性和新颖性需不断改善,尤其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不同课程内容的结合问题,不能笼统简单地套用。三是问题的深刻性。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性有更高要求。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要增强教学问题的深刻性,关键是学术含量。也就是说,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必须要将不断提升课程的学术分量作为教学追求。只有将政治性和学术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改善教学品质,满足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更高要求。
4.教学方法
调查显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是基本趋势,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日益增多。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第一,教学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价值依据是培养目标所决定,要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如何变化,都不能喧宾夺主,改变问题的价值存在。特别是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偏离教学问题的逻辑主线,片面追求教学效果。第二,过程互动性。调查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互动和教学讨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其能够在教学参与中体现自己的问题思考和探索乐趣。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作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第三,对象针对性。调查显示,不同教育对象对于教学方法的适应和喜好程度存在差异,无论是重点院校与一般本科、职业院校,文科类和理工类专业,男生与女生之间都有区别。尤其是对于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经典阅读、实践锻炼、情境体验、网络互动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大学生的偏好相对比较明顯。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状况改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方向毋庸置疑。从调查情况来看,至少可以从多维问题、多面群体、多向方法、多轮改革等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融合多维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维问题主要是指思想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既有来自对现实社会的思想迷惑,也有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思想期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并在问题中启迪学生,实现其智慧增长。但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思想性,淡化课程政治色彩,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暗示潜移默化,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消极影响。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表明政治立场,在面对学生的政治困惑时,及时指点正确方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保持长久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确立自身的课程地位,不仅依赖于其课程性质,关键是其自身的学术含量和理论魅力。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及时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走向,还要把不断增强自身的学术能力和理论水平作为自己的基本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断探讨课程中的学术理论问题,加强学术同行交流,开阔学术发现视野,拓展学术研究领域。只有积极面对、主动思考、能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思想问题、政治问题、理论问题,并将其融合起来,才能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导向“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3]
2.分类多面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面群体是指不同性别、专业、学校等受众对象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解决受众群体的针对性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授课水平。授课水平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发挥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能力问题。这既需要教师本身不断增强学术能力和水平,也需要国家对教师群体的关爱、指导和规范。只有教师群体的职业尊严、荣誉和道德感树立起来,才能正确引导教育对象。第二,授课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众群体存在有共同的需要和特性。在授课内容上,要有总体的规划安排,包括基础知识、逻辑结构、价值立场、发展走向等,这些内容既可以在教材体系中体现,也可以通过学习培训保持连贯。不仅是不同课程之间的统一,还要关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致,防止出现价值断裂和混乱,尤其要警惕运用西方价值标准来诠释中国问题的教学倾向。第三,授课模式。调查显示,重点高校、一般本科、职业院校等不同院校之间的学生对于授课内容倾向存在差异,重点院校学生的理论需求相对来说较高,需要加大学术理论分量,一般本科、职业院校学生对学生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需要提升对其成长的引导内容。在文理专业学生之间,理工类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需求度更高。在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女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兴趣度和满意度有待提升,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总体上理性色彩浓厚,需要加强感性化教学,运用情绪心理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运用多向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把教学方法体系构建作为重要研究领域。案例讨论法已经在诸多高校有理论和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推广。教师讲授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何发挥教师讲授法在不同高校群体中的特色需要,仍然需要开展探索研究。经典阅读法在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其经典著作包含着诸多的思想智慧,大学生必须要阅读体会其价值蕴涵,才能受益终身。另外,大学生也应选择阅读西方经典著作,吸收有益精华,批判错误认识,提升思想深度和广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课程,必须要在实践锻炼中深化其课程问题,发展其理论认识。情境体验法在调查中受到七成多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但是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常见,需要进一步挖掘探索。[4]尤其运用互联网先进的VR、AR技术进行情境塑造,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展问题体验式教学,应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如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进行互动交流,日益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5]
4.推进多轮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决定着其必须适应新的社会趋势、国家需要、教学对象等进行滚动改革,需要关注的有:第一,教材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编教材是教学依据,必须巩固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题导向”教学改革也需要在转化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多思考如何提升教材问题的学术含量,克服教材和教学“两张皮”的不良倾向,真正将教材和教学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真理。第二,思维训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维训练包括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发展思维、道德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等,不同课程反映出不同的思维要求。“问题导向”教学要将思维训练渗透在问题设计和互动之中,要在知识教育和思维引导中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第三,价值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问题导向”教学要克服运用西方价值观念来批判中国问题的倾向,既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传统,又要警惕防止偏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立场。第四,知识边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教学需要借鉴诸多学科知识进行问题探讨,不同学科交叉有利于问题深化,但是需要注意如何平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基础和多学科之间的知识借鉴。无论哲学问题、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历史问题、道德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诠释,并且能够融合多学科的学术探讨。
参考文献
[1]邱仁富.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39-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00.
[3]刘双胤,耿明月,徐士博.基于互联网思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57-60.
[4]蓝波涛,陈淑丽.情景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68-71.
[5]陈联俊.互联网思维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2):32-36.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