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集市”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闫艳
2011年10月,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北京高校学生工作学会、北京服装学院团委承办的首届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在北京服装学院成功举办。学校校园百余个摊位展出了北京24所高校学生的数千件作品,吸引了来宾和师生的目光,让来宾体会到全方面的创意盛宴。结合北京市第六届文博会的举办,这项活动为推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首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一步促进首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高校创意集市的崛起
“创意集市”最早在王怡颖的《创意集市》一书上出现。国际上,“创意集市”源自欧美国家的跳蚤市场,又名I-Mart,包含双重意思,既是“Idea Mart”(点子市集),也可以看作“I Am Art”(我是艺术),它主张“给创意一个出口,有创意就有回报”。在欧洲许多城市,创意集市已成为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是最为草根、新锐的街头时尚的发源地,也是众多才华横溢的原创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事业起点。许多有天分的人在集市中被挖掘出来,建立起自己的时尚品牌。
“创意集市”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参与者也多为追逐时尚的青年人或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它的核心设计理念即为原创性,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多数的设计为原创礼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设计虽小但都独具创意。
2007年,北京服装学院初次尝试推出了一个特色项目“学校学生作品展示洽谈(交易)会”。北京市30余家乡镇企业局下属80家企业的代表以及区县招办、用人单位前来参观,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开幕一天内有17项学生作品现场交易成功,还有近十家企业正在和学生进一步商谈合作,这是北京服装学院在校企合作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很有价值的一步。2010年学校再度扩大规模,并正式命名“创意集市”。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以《创意集市今开幕,名企前来觅人才》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对学校良好的就业状况给予详细的阐释,这不仅是媒体对活动本身的肯定,更体现了社会对高校重点工作的关注。2010年学校的“创意集市”得到了北京市第五届文博会的青睐,特邀请学校加入到文博会的展览中。学校在“文博会”上的精彩展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关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领导到学校创意文化展区参观指导,给予高度评价。很多学生的创意作品也受到企业人士的青睐,不少学生通过这次展示获得了就业和实习机会,还有学生已经接到了厂家的订单,并受邀赴大悦城、蓝色港湾等著名商场展示和售卖自己的作品。
创意集市助力首都高校培养创新人才
好创意在传统集市的模式下变成了能够赚钱的工具,让学生显得非常兴奋;自己的创意产品得到大家的青睐,也让学生信心倍增。这一小步的尝试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提前跨入社会的一大步。北京市大学生创意集市正是这些满载创意的年轻大学生的跳板。他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创意设计,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并获得较早进入市场的机会,将创作与市场结合起来,把创作与再创作延续在实际操作上变成可能。
参加创意集市的很多大学生是学设计的,也有一些学生是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加的。很多学生认为,创意集市使他们有机会亲自接近了消费者,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市场的需求,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了解了哪些作品面向着哪些消费者人群,更对作品的优缺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中有一些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定价定位不是很确定,他们没有对市场作出具体判断,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导致了作品的滞销。大学生创意集市,培养了在校大学生的市场意识和消费者导向,为大学生的就业铺垫了基础,也为自主创业开辟了新方向。
在大学生“创意集市”上,物品的展览与销售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意识的觉醒和潜力的释放。学生充分利用学习之余的闲暇时光,调动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创作,将匪夷所思变为可以触摸感受并丰富我们生活的东西。在大家眼前摆放的那一张张明信片、一个个布偶、一件件服装都不单单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其背后是一群年轻人想要表达的感受和创业激情。
“创意集市”激发首都高校自觉承担文化创新的引领者
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加快培养造就锐意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
在当前全国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作为承担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引领文化重任的高校正好集合了知识、人才和科技成果,能够极大地顺应并适应这个总体形势。而首都高校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第一,北京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源。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发展经济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资源优势,使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挖掘和拓展。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和重要辐射源。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的诞生地。大学生创意集市为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高校也是新文化消费和时尚传播的中心。高校所在区域人口素质较高,特别是高校学生数量巨大,容易接受新的创意理念,并把新的创意理念和消费方式向周边辐射,从而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二,北京高校汇聚了庞大的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源。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文化创意和文化营销,发展的核心是创新经营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纵观近十年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重视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高校是一个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的人才智力库,它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满足人们提升个人素质、工作技能等需求的重任。经济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扶持,也需要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革新。在这方面,高校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最强大最前沿的智力支持。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的综合优势,着力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世界创意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在人才集中的地区,特别是大学周围,容易形成各种创意工作室乃至创意群落,政府可以顺势推动,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北京高校具有学科、品牌和产业优势,为创意产业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创意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它迎合了一个重要的全球趋势,即经济与科技、文化的一体化。进一步说,经济的、文化的、知识的、信息的、科技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在创意产业发展中越来越具有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它需要文化创意的碰撞、科学方法的推动、高新技术的支撑和数字文化的融汇。
作为艺工融合已经比较成熟的北京服装学院,应该有胸襟、气魄和远見,真正发挥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的引领作用, 成为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的引领者,促进首都大学生创意文化的日常交流。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真正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北京高校必须以首善的标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责任编辑:常晶]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