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导,激发学生化学兴趣

阚仁娟
提问是教师用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方式.提问不仅对构建开放式、多元化课堂有着重要意义,更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问促导,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分层问题、目标问题等方式来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提问的目的是推动教学进程,但很多时候教师提问的问题无人回答.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问题缺少情境衬托,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以问促导的教学环节,一定要考虑问题的情境创设,以此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这一课时,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任意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都能发生离子反应?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各执一词,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就能够反应,有的学生则认为事无绝对,但举不出具体的例子.于是,我创设了一个实验情境来启发学生回答问题.首先,我在一个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氯化钠溶液,同学们发现溶液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也没有产生气体或沉淀,因此没有发生离子反应;接下来,我又取出一支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说明发生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4+Ba?2+?BaSO?4↓.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同时借助实验演示来引出新的知识点,即离子反应的生成物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由于该问题结合了情境演示,学生的兴趣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强,课堂也更加活跃.
二、设计分层问题,尊重学生差异性
考虑到学生化学水平不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考虑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顾及大多数学生,让化学基础稍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对问题的探究.但问题也不能太简单,否则难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故而,要设计分层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更为有效,才能提升学生整体水平.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学习时,我先要求学生根据物质的组成对HCl、SO?2、H?2SO?4、CaO、Na?2SO?4、KOH进行分类,以此引出分类法的概念.接下来我以Na?2SO?4为例,提出一个难度较低的问题:Na?2SO?4从阴离子看属于什么盐?从阳离子看属于什么盐?通过将Na?2SO?4分为钠盐和硫酸盐引出交叉分类法.之后,我提出难度稍大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如何分类?有的同学提出可以从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混合物等方面进行分类,由此引出树状分类法.再通过对比两种分类法来加强学生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很显然,树状分类法的难度相比交叉分类法要高一些,通过对比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这两种分类方法.对于化学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我还向他们提问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有學生提出了环状分类法、球状分类法等,我对这些分类法也进行了简单介绍,让同学们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分层问题设计体现了学生差异性特点.通过问题的梯度设计,既考虑了基础水平较低学生的理解能力,又满足了基础水平较高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结合目标提问,提高知识完备性
结合目标提问是指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本节课的目标要求,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辅以精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以问促导的目的,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有所侧重,逐步突破课程难点.
例如,在学习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时,我通过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向学生提问:钠与氧气反应需要什么条件?发生了什么现象?大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钠在空气中点燃,熔为一个光亮小球,发出黄色火焰.进而我提问:铁与氧气反应需要什么条件?通过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同学们知道铁与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铁在氧气中燃烧冒白烟,发出耀眼白光.通过金属与氧气的实验,同学们对金属在氧气中燃烧以及金属氧化物有了一定了解,结合教学目标,我进一步提问:金属与其他气体能发生反应吗?金属与非金属能发生反应吗?我们可以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以及钠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钠这两个实验,进一步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的提问具有递进性,这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学生通过回答这几个问题,逐步了解了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氧化物的性质、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条件、现象、生成物等内容,逐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以问促导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驱动,通过问题创设,让课堂更加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