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梁腾飞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的学科认识、教师角色认识以及课程具体开展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人类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通俗的说,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分析、处理、发布信息的一门技术。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个人都必须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决定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探究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这里,我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仅供参考。
一、对学科的认识
1.新兴性:信息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它从无到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与传统教学科目不同,信息技术学科诞生的时间短,而且发展的周期快,未来会有更多崭新的内容出现在本学科。故新兴性决定了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站在时代的前沿。
2.工具性:类似语文教学的识字和数学教学的运算,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能力势必将成为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必备工具。
3.技术性:指软、硬件操作方法和如何与计算机进行交流,侧重于对计算机界面的操作、具体的命令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规范准确的操作步骤等。
4.应用性:不论是在高领域,比如军事、气象、经济方面,还是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特点,只有清楚这些才能把握课的内容,掌握教学的尺度,上好课。
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中,教学过程体现在不仅仅是单纯的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参与、完善课程的过程,使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塑造师生个性化创造的过程。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平等的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探究者。
三、在教学实施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带给学生强大的视听冲击力,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更具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第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创作、展示自我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不同以前,他们有许多机会接触世界及外面的信息,应该有很多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以创造性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上课时,不能老师一言堂,要积极创设情境,埋下伏笔,让学生去思考,留给学生大量时间。如在讲解“网页制作”这一节时,开始我只对Frontpage软件作以简单介绍,剩下内容学生自己看书、动手、上机演示,发现问题集中起来,可让全班同学讨论如何解決。这样就给爱动脑筋,善于发言的学生一些机会。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制作出属于学生自己风格的个人网页。
第三,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分层次教学。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实际上给教学带来了较多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我认为是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首先课堂上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教师可适当分配较高难度的学生任务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一些扩充。因为这部分学生接受速度快,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去指导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你追我赶,共同进步。
第四,尝试与其他学科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将是课堂的主导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五,成功感是自主参与学习的鼓励机制。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等。所以,教师授课时,应实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在学习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把图像处理的比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演示加以鼓励,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六、在教学中时时注重信息品德教育。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我们在了解更多信息的同时,还应该抵制“负面信息”的影响。“负面信息”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它包括暴力的,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的和歪曲的信息内容,引诱人们背弃伦理道德,对社会和个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作为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使学生提高面对“负信息”的免疫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教师应不断的提升自我,努力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 我会不懈努力,愿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在教育领域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