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货后款”夺市场 企业面临资金链考验
马骏昊
继此前发现汾酒应收账款暴涨30.4倍后,日前,笔者进一步梳理了近期已经发布的白酒企业半年报,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样出现较大幅度攀涨,按照企业的解释,“赊销”成重要原因。有业界分析认为,白酒企业们转向先货后款方式谋求扩张市场的意图明显,但其背后,却隐藏着资金链承压等较多风险。
多数酒企应收账款上涨
冒着高风险,企业赊销赚市场的现象正在酒行业蔓延。笔者梳理8家白酒企业半年报发现,6家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均较期初有大幅上涨。
从数据上看,青青稞酒在应收账款数值上较小,为646.71万元,但增幅却高达322.55%;皇台酒业、泸州老窖、今世缘、沱牌舍得涨幅在18%-82%之间;汾酒增幅最大,为3177.94万元,大涨30.4倍。
不仅是在应收账款上,这几家酒企在营收上也均表现不佳。沱牌舍得、今世缘、青青稞酒、皇台酒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19%、7.37%、12.94%、23.05%。泸州老窖和汾酒下降幅度较大,营收分别同比下跌30.8%和43.42%。
公开资料显示,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往往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
“先货后款” 争夺市场
至于应收账款的上涨问题,记者采访到泸州老窖,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其回应。根据公告,青青稞酒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团购客户、经销商发货、收款时间性差异导致应收款增加。
相比之下,多数酒企在公告中的解释和汾酒相近:“主要是期内赊销增加所致。”沱牌舍得称,增加了少部分老客户信用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增加。所谓赊销,是信用销售的俗称。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以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简而言之,正是“先货后款”的交易模式。
按照惯例,酒业的交易主要是“先款后货”,即经销商先打款,酒企会根据经销商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后者一定的优惠。
对于酒企的应收账款增加,业界分析看来,实则是酒企为扩张市场的无奈之举。“行情低迷,在五粮液等大佬纷纷转战中端酒情况下,汾酒承压加大,不得不改变已往的方式,将大量的中低端产品以赊销方式放给经销商,目的是巩固市场、增强销售热情。”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分析说。这其实是一场冒险游戏,在遭遇销量不好的情况下,出现回款困难,造成酒企应收账款陡增。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此也表示认同,行业调整期内,经销商受伤较重以及企业需要扩张是酒企尤其是二线酒企应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白酒黄金期内,经销商纷纷囤货,然而禁酒令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突然而猛烈,经销商受伤惨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二线酒企承压严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维持经销商体系以维护市场。”
记者联系到几位汾酒经销商,一位王姓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白酒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尤其今年,深度调整的味道更重。目前,他们从企业处拿货的优惠近来较大。
随后,记者联系到的一位梁姓销售经理介绍,从其处进货,可以给较高返点,具体而言,200元左右的酒,进货价130元左右,500-600元的酒,进货价400元左右,其他优惠还可以再谈。
企业面临资金链考验
行业低迷情况下,酒企在利润表现上本是降声一片,而较高的应收账款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潜伏了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增加占用企业资金流,白酒企业需要资金用于原材料购买维持生产、大力度营销等活动,若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而资金流不足,无疑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规划。”简爱华表示。不仅如此,应收账款还有可能转变成为坏账,进而影响企业最终业绩。
“因为白酒行业至今尚无明显好转,而酒企降价压力较大,不排除部分经销商无力经营的可能性。”简爱华解释说。此前,曾有消息传出,即便是白酒大佬茅台,由于加大向市场投放量,经销商利润被摊薄,迫于不赚钱而选择撤离。
记者从汾酒半年报中看到,该公司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余额为6930.89万元,其中账龄在五年以上的占比达47.92%,该公司对这一部分坏账准备为3320.98万元。
上述业内专家认为,在销售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应收账款高企的酒企,接下来一段时间资金链将面临更大考验。
继此前发现汾酒应收账款暴涨30.4倍后,日前,笔者进一步梳理了近期已经发布的白酒企业半年报,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样出现较大幅度攀涨,按照企业的解释,“赊销”成重要原因。有业界分析认为,白酒企业们转向先货后款方式谋求扩张市场的意图明显,但其背后,却隐藏着资金链承压等较多风险。
多数酒企应收账款上涨
冒着高风险,企业赊销赚市场的现象正在酒行业蔓延。笔者梳理8家白酒企业半年报发现,6家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均较期初有大幅上涨。
从数据上看,青青稞酒在应收账款数值上较小,为646.71万元,但增幅却高达322.55%;皇台酒业、泸州老窖、今世缘、沱牌舍得涨幅在18%-82%之间;汾酒增幅最大,为3177.94万元,大涨30.4倍。
不仅是在应收账款上,这几家酒企在营收上也均表现不佳。沱牌舍得、今世缘、青青稞酒、皇台酒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19%、7.37%、12.94%、23.05%。泸州老窖和汾酒下降幅度较大,营收分别同比下跌30.8%和43.42%。
公开资料显示,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往往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因此,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
“先货后款” 争夺市场
至于应收账款的上涨问题,记者采访到泸州老窖,但截至发稿时,并未收到其回应。根据公告,青青稞酒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团购客户、经销商发货、收款时间性差异导致应收款增加。
相比之下,多数酒企在公告中的解释和汾酒相近:“主要是期内赊销增加所致。”沱牌舍得称,增加了少部分老客户信用销售导致应收账款增加。所谓赊销,是信用销售的俗称。赊销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销售,卖方与买方签订购货协议后,卖方让买方取走货物,而买方按照协议在规定日期以付款或分期付款形式付清货款的过程,简而言之,正是“先货后款”的交易模式。
按照惯例,酒业的交易主要是“先款后货”,即经销商先打款,酒企会根据经销商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后者一定的优惠。
对于酒企的应收账款增加,业界分析看来,实则是酒企为扩张市场的无奈之举。“行情低迷,在五粮液等大佬纷纷转战中端酒情况下,汾酒承压加大,不得不改变已往的方式,将大量的中低端产品以赊销方式放给经销商,目的是巩固市场、增强销售热情。”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分析说。这其实是一场冒险游戏,在遭遇销量不好的情况下,出现回款困难,造成酒企应收账款陡增。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此也表示认同,行业调整期内,经销商受伤较重以及企业需要扩张是酒企尤其是二线酒企应收账款增加的主要原因。“白酒黄金期内,经销商纷纷囤货,然而禁酒令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突然而猛烈,经销商受伤惨重,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二线酒企承压严重,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维持经销商体系以维护市场。”
记者联系到几位汾酒经销商,一位王姓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来白酒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尤其今年,深度调整的味道更重。目前,他们从企业处拿货的优惠近来较大。
随后,记者联系到的一位梁姓销售经理介绍,从其处进货,可以给较高返点,具体而言,200元左右的酒,进货价130元左右,500-600元的酒,进货价400元左右,其他优惠还可以再谈。
企业面临资金链考验
行业低迷情况下,酒企在利润表现上本是降声一片,而较高的应收账款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潜伏了财务危机。
“应收账款增加占用企业资金流,白酒企业需要资金用于原材料购买维持生产、大力度营销等活动,若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而资金流不足,无疑会影响公司的发展规划。”简爱华表示。不仅如此,应收账款还有可能转变成为坏账,进而影响企业最终业绩。
“因为白酒行业至今尚无明显好转,而酒企降价压力较大,不排除部分经销商无力经营的可能性。”简爱华解释说。此前,曾有消息传出,即便是白酒大佬茅台,由于加大向市场投放量,经销商利润被摊薄,迫于不赚钱而选择撤离。
记者从汾酒半年报中看到,该公司应收账款的期末账面余额为6930.89万元,其中账龄在五年以上的占比达47.92%,该公司对这一部分坏账准备为3320.98万元。
上述业内专家认为,在销售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应收账款高企的酒企,接下来一段时间资金链将面临更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