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吸毒现状与原因调查
张洪玮 沈荣 张治奎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2017年176名在所青少年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对戒毒人员的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经济收入、戒毒动机、毒品来源、吸毒年限、毒品种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山东省青少年吸毒状况和基本原因。
关键词 青少年 吸毒 现状 原因 调查
作者简介:张洪玮、沈荣、张治奎,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齐鲁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08
一、目前国内毒品形式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6.8%。2016年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100.6万人次,其中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44.5万人;依法强制隔离戒毒35.7万人,责令社区戒毒24.5万人、社区康复5.9万人次。该《报告》称,2016年,不满18岁吸毒人员2.2万名,占0.9%;18岁到35岁146.4万名,占58.4%。
随着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种类的多样化趋势,低龄化人員吸毒现象日趋普遍,85后、90后,甚至00后的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毒品侵害的主要对象,青少年吸毒问题也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吸毒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已经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青少年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山东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639人,其中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的28岁及以下(本文中的“以下”不含本数,“以上”含本数)男性青少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为“受调查人员”)176人,占全部戒毒人员比例的27.5%。
(一)受调查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18岁以下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0.5%;18岁以上至20岁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20岁以上至25岁6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5.8%;25岁以上至28岁10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1.4%。(详见图一)
(二)受调查人员文化程度
文盲或半文盲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1%;小学2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4.2%;初中8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7.7%;中专3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高中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大专1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7%;本科及以上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中专及以下受调查人数占88%。(详见图二)
(三)受调查人员从事职业分布情况
在校学生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公司职工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6%;个体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外出务工人员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4%;无固定职业12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2.7%。在受调查人员中,无固定工作者(包括无固定职业、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高达93.7%。(详见图三)
(四)受调查人员主要娱乐方式
读书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上网娱乐32人(其中不包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占受调查人数的18.2%;酒吧夜总会6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7.5%;赌博(包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5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7%;收看视频节目(包括电视与网络视频)2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3%。受调查人员中,以不良娱乐方式(酒吧夜总会和赌博)为主的比例达到68.2%。(详见图四)
(五)受调查人员初次吸毒年龄分布情况
18岁以下6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9.2%;18岁以上至20岁以下3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6%;20岁以上至23岁以下5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1.8%;23岁以上至25岁以下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6%;25岁以上至28岁以下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8%。受调查人员中,初次吸毒年龄在23岁以下的比例达到92.6%,其中初次吸毒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比例达到39.2%,已近4成。(详见图五)
(六)受调查人员初次吸毒的毒品来源情况
本人亲自购买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5%;他人赠送16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93.8%;他人骗吸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超过9成的青少年吸毒者第一次吸食的毒品来源是他人赠送。(详见图六)
(七)受调查人员吸毒年限情况
吸毒年限1年以下2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5.3%;1年以上至2年以下4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2.7%;2年以上至3年以下5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7%;3年以上至5年以下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5年以上10年以下2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4%;10年以上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吸毒2年以上的比例达到62%,吸毒成瘾的趋势很明显。(详见图七)
(八)受调查人员吸毒成瘾原因(多选)
寻求快感9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9.4%;体验幻觉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1%;生理成瘾1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8%;借毒品逃避现实,缓解烦恼、抑郁情绪等14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80.7%;无所事事、对吸毒以外的事物不感兴趣13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5%;多次戒毒失败丧失戒毒信心自暴自弃11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7.6%;在所有选项中,抗疲劳“提精神”和“增加性功能”2项,几乎被全部受调查人员选择,均达到95%以上。(详见图八)
(九)受调查人员获取毒品的途径
同伴给予5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电话信息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娱乐场所1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互联网购买获取10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9%。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有3成是通过“毒友”获得毒品,有6成是通过互联网购买,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毒品的比例达到90%。
(十)受人员家庭氛围情况(多选)
父母经常争吵5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9.5%;单亲家庭6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9.2%;父母疏于管教3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惩罚式管教5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8.4%;缺少父母关爱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详见图九)
经常沟通5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2%;很少沟通9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3.3%;无法沟通2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4.7%。其中,很少沟通和无法沟通的比例达到68%。(详见图十)
三、青少年吸毒原因
通过对在我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青少年吸毒人群的基本情况、吸毒情况毒品来源及家庭氛围等当面,进行问卷调查,笔者认为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具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水平低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文盲9人,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109人,高中(含中专)文化水平44人,专科以上文化水平14人。这个群体的文化水平仅限于对周围事物和人群的表象了解与兴趣,而缺乏深究与思考的能力。对毒品的接触初期往往是盲目的、冲动的,受好奇心驱使的。
(二)职业不稳定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公司职员28人,个体自谋职业者31人,无固定职业者134人,(包括无固定工作、外出务工人员),这部分人由于无固定的职业,因而无稳定的生活来源,多有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恶习。他们缺乏来自社会、组织、单位的管理与教育。常以我行我素、自我意识为行为中心。多有行为自由散漫、少与人交流、交友过滥的不良行为。
(三)社会交友滥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依靠上网视频交友的52人;常在酒吧、夜总会玩乐交友的66人;依靠赌博(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交友的58人。
这种多以集中在KTV、酒吧、夜总会、赌博场所和网上视频交友的形式,是一种直接的毫无戒备与防范的社交行为。青少年在灯红酒绿和周围龌蹉氛围以及如“一夜暴富”般的金钱的诱惑下。麻痹了思想、放松了对陌生人的警惕,很快坠入了对方各种方式(如:品尝“小红丸”、“忘烦恼”,“吸一口白粉提精神”)的陷阱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一步的进入对方的圈套,并成为对方的猎物。同时这种恶意又自毁人生的交友方式与这种环境和自身扭曲灵魂又会产生一种毫无防卫般的需求,而使青少年一步一步的滑向不可自拔的深渊。
(四)问题家庭的影响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生活于单亲家庭的69人,父母(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经营疏于管教,孩子与奶奶爷爷辈生活的65人,父母经常吵架52人,因不满父母(或一方)采取“惩罚式管教”而常离家出走的42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赖以生长和生活的避风港。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青少年最直接、最贴心的第一责任人。父母长时间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各种纷争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纯洁敏感的心灵。他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多种压力和困惑。而当这种压力与困惑得不到正面的引导和宣泄时,面临多重压力和困惑的青少年常有叛逆的表现,抑或走入了滥交朋友和吸毒的怪圈。
(五)个人责任的缺失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达到法定年龄指(22岁-28岁)而未结婚的有124人。有交朋友并致女朋友流产的有17人。
有某种意义上来说,结婚是一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在适龄青年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吸毒者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受到婚姻和家庭的约束,缺少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情的关照,因此极容易在其心中形成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玩乐和享受为生活追求的现象。由于缺少人生目标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胸无大志。所以青少年吸毒者心胸中对客观世界中的形形色色的事件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和拒绝能力。在调查中笔者体会到,这种双重的责任缺失亦是导致青少年滑向吸毒的重要原因。
(六)就业率较低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受调查人员中,无固定工作者(包括无固定职业、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高达93.7%,有稳定工作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没固定工作,终日游手好闲,对吸毒以外的事物提不起兴趣而吸毒成瘾的占受调查人数的7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从业情况能够反映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从事的工作情况与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社会责任心、自我责任心有密切关系。同时,无固定工作者多数游手好闲,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高尚的精神和物质追求,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甚至期待通过毒品刺激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匮乏,更加重了此类人群对毒品的依赖。
调查中注意到,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因进入工作岗位后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嫌工资不高而舍弃了原有的工作岗位。
(七)可支配资金较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受调查人员中,通过父母给予以及月经济收入30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68.2%。由于吸毒人群本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固定工作岗位约束,多数闲散无事,且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精神追求相对匮乏,更偏好追求虚幻的感官享受和一时的心理满足,在经济基础充足的前提下,他们更容易沾染吸毒行为。(说明:大部分受调查人员家境优越,父母为其提供充足的零花钱,另外,部分无固定职业者私下通过投资、高利贷放款、催债要账、出租自有房产、建筑工地包工、赌博、以贩养吸等行为,也可以为其提供高额收益,为其吸毒行为提供资金来源。)
(八)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中注意到吸毒青少年中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中约有近一半的人有辍学,逃课经历。从小没有养成喜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些文盲更是“两眼不见天下事”。另外家庭方面也未给予必要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子女只是一味的物质满足和放任自流,忽视了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家庭教育和法律意识的教育。
家庭不仅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地方。也是子女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学习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家族的傳承,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的人生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注意到,在青少年吸毒人员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结论
当前,毒品的泛滥猖獗已成为全球共性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强手联合、共戒共治。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吸毒者的日益增加,正被各国政府所日趋关注。青少年是国之栋梁,民族繁衍的希望。杜绝与扼制青少年吸毒,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青春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深入调查了解我省青少年吸毒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可为政府与社会的戒毒救治提供更加可靠和翔实的基本信息,对于今后强化研究青少年吸毒人群的成因,开展打击和预防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只有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全民戒毒,构筑全民贩毒戒毒的高压态势,从青少年抓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街道社区基层做起,才能使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的侵蚀和不良行为的产生,为开拓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创建更加祥和、安宁、幸福的发展环境。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2017年176名在所青少年吸毒人员进行调查。对戒毒人员的年龄分布、地域分布、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经济收入、戒毒动机、毒品来源、吸毒年限、毒品种类,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山东省青少年吸毒状况和基本原因。
关键词 青少年 吸毒 现状 原因 调查
作者简介:张洪玮、沈荣、张治奎,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齐鲁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308
一、目前国内毒品形式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0.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同比增长6.8%。2016年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100.6万人次,其中登记新发现吸毒人员44.5万人;依法强制隔离戒毒35.7万人,责令社区戒毒24.5万人、社区康复5.9万人次。该《报告》称,2016年,不满18岁吸毒人员2.2万名,占0.9%;18岁到35岁146.4万名,占58.4%。
随着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种类的多样化趋势,低龄化人員吸毒现象日趋普遍,85后、90后,甚至00后的青少年群体已成为毒品侵害的主要对象,青少年吸毒问题也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吸毒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兴亡,已经引起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青少年戒毒人员基本情况
目前,山东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639人,其中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的28岁及以下(本文中的“以下”不含本数,“以上”含本数)男性青少年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为“受调查人员”)176人,占全部戒毒人员比例的27.5%。
(一)受调查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18岁以下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0.5%;18岁以上至20岁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20岁以上至25岁6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5.8%;25岁以上至28岁10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1.4%。(详见图一)
(二)受调查人员文化程度
文盲或半文盲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1%;小学2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4.2%;初中8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7.7%;中专3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高中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大专1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7%;本科及以上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中专及以下受调查人数占88%。(详见图二)
(三)受调查人员从事职业分布情况
在校学生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公司职工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6%;个体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外出务工人员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4%;无固定职业12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2.7%。在受调查人员中,无固定工作者(包括无固定职业、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高达93.7%。(详见图三)
(四)受调查人员主要娱乐方式
读书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上网娱乐32人(其中不包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占受调查人数的18.2%;酒吧夜总会6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7.5%;赌博(包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5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7%;收看视频节目(包括电视与网络视频)2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3%。受调查人员中,以不良娱乐方式(酒吧夜总会和赌博)为主的比例达到68.2%。(详见图四)
(五)受调查人员初次吸毒年龄分布情况
18岁以下6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9.2%;18岁以上至20岁以下3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6%;20岁以上至23岁以下5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1.8%;23岁以上至25岁以下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6%;25岁以上至28岁以下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8%。受调查人员中,初次吸毒年龄在23岁以下的比例达到92.6%,其中初次吸毒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比例达到39.2%,已近4成。(详见图五)
(六)受调查人员初次吸毒的毒品来源情况
本人亲自购买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5%;他人赠送165人,占受调查人数的93.8%;他人骗吸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超过9成的青少年吸毒者第一次吸食的毒品来源是他人赠送。(详见图六)
(七)受调查人员吸毒年限情况
吸毒年限1年以下2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5.3%;1年以上至2年以下4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2.7%;2年以上至3年以下5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7%;3年以上至5年以下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5年以上10年以下2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4%;10年以上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3%。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吸毒2年以上的比例达到62%,吸毒成瘾的趋势很明显。(详见图七)
(八)受调查人员吸毒成瘾原因(多选)
寻求快感98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9.4%;体验幻觉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1%;生理成瘾1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8%;借毒品逃避现实,缓解烦恼、抑郁情绪等14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80.7%;无所事事、对吸毒以外的事物不感兴趣13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5%;多次戒毒失败丧失戒毒信心自暴自弃11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67.6%;在所有选项中,抗疲劳“提精神”和“增加性功能”2项,几乎被全部受调查人员选择,均达到95%以上。(详见图八)
(九)受调查人员获取毒品的途径
同伴给予5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0%;电话信息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4%;娱乐场所13人,占受调查人数的7%;互联网购买获取10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9%。从中可以看出,受调查人员中,有3成是通过“毒友”获得毒品,有6成是通过互联网购买,通过这两种方式获取毒品的比例达到90%。
(十)受人员家庭氛围情况(多选)
父母经常争吵5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9.5%;单亲家庭69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9.2%;父母疏于管教37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1%;惩罚式管教50人,占受调查人数的28.4%;缺少父母关爱31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7.6%。(详见图九)
经常沟通5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32%;很少沟通94人,占受调查人数的53.3%;无法沟通26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4.7%。其中,很少沟通和无法沟通的比例达到68%。(详见图十)
三、青少年吸毒原因
通过对在我所进行强制隔离戒毒的青少年吸毒人群的基本情况、吸毒情况毒品来源及家庭氛围等当面,进行问卷调查,笔者认为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具有以下方面:
(一)文化水平低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文盲9人,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109人,高中(含中专)文化水平44人,专科以上文化水平14人。这个群体的文化水平仅限于对周围事物和人群的表象了解与兴趣,而缺乏深究与思考的能力。对毒品的接触初期往往是盲目的、冲动的,受好奇心驱使的。
(二)职业不稳定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公司职员28人,个体自谋职业者31人,无固定职业者134人,(包括无固定工作、外出务工人员),这部分人由于无固定的职业,因而无稳定的生活来源,多有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恶习。他们缺乏来自社会、组织、单位的管理与教育。常以我行我素、自我意识为行为中心。多有行为自由散漫、少与人交流、交友过滥的不良行为。
(三)社会交友滥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依靠上网视频交友的52人;常在酒吧、夜总会玩乐交友的66人;依靠赌博(含在赌博网站以参与赌博为主要目的的上网行为)交友的58人。
这种多以集中在KTV、酒吧、夜总会、赌博场所和网上视频交友的形式,是一种直接的毫无戒备与防范的社交行为。青少年在灯红酒绿和周围龌蹉氛围以及如“一夜暴富”般的金钱的诱惑下。麻痹了思想、放松了对陌生人的警惕,很快坠入了对方各种方式(如:品尝“小红丸”、“忘烦恼”,“吸一口白粉提精神”)的陷阱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一步一步的进入对方的圈套,并成为对方的猎物。同时这种恶意又自毁人生的交友方式与这种环境和自身扭曲灵魂又会产生一种毫无防卫般的需求,而使青少年一步一步的滑向不可自拔的深渊。
(四)问题家庭的影响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生活于单亲家庭的69人,父母(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或忙于经营疏于管教,孩子与奶奶爷爷辈生活的65人,父母经常吵架52人,因不满父母(或一方)采取“惩罚式管教”而常离家出走的42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赖以生长和生活的避风港。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青少年最直接、最贴心的第一责任人。父母长时间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各种纷争和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纯洁敏感的心灵。他们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多种压力和困惑。而当这种压力与困惑得不到正面的引导和宣泄时,面临多重压力和困惑的青少年常有叛逆的表现,抑或走入了滥交朋友和吸毒的怪圈。
(五)个人责任的缺失
在受调查的176名戒毒学员中,达到法定年龄指(22岁-28岁)而未结婚的有124人。有交朋友并致女朋友流产的有17人。
有某种意义上来说,结婚是一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个人责任在适龄青年人身上的集中体现。吸毒者由于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受到婚姻和家庭的约束,缺少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亲情的关照,因此极容易在其心中形成以我为中心,以自己的玩乐和享受为生活追求的现象。由于缺少人生目标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胸无大志。所以青少年吸毒者心胸中对客观世界中的形形色色的事件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和拒绝能力。在调查中笔者体会到,这种双重的责任缺失亦是导致青少年滑向吸毒的重要原因。
(六)就业率较低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受调查人员中,无固定工作者(包括无固定职业、个体经营和外出务工人员)所占比例高达93.7%,有稳定工作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没固定工作,终日游手好闲,对吸毒以外的事物提不起兴趣而吸毒成瘾的占受调查人数的75%。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从业情况能够反映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承担的社会责任,所以从事的工作情况与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及社会责任心、自我责任心有密切关系。同时,无固定工作者多数游手好闲,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高尚的精神和物质追求,更容易受到毒品的诱惑,甚至期待通过毒品刺激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匮乏,更加重了此类人群对毒品的依赖。
调查中注意到,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因进入工作岗位后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嫌工资不高而舍弃了原有的工作岗位。
(七)可支配资金较高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受调查人员中,通过父母给予以及月经济收入30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68.2%。由于吸毒人群本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固定工作岗位约束,多数闲散无事,且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淡漠,精神追求相对匮乏,更偏好追求虚幻的感官享受和一时的心理满足,在经济基础充足的前提下,他们更容易沾染吸毒行为。(说明:大部分受调查人员家境优越,父母为其提供充足的零花钱,另外,部分无固定职业者私下通过投资、高利贷放款、催债要账、出租自有房产、建筑工地包工、赌博、以贩养吸等行为,也可以为其提供高额收益,为其吸毒行为提供资金来源。)
(八)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中注意到吸毒青少年中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中约有近一半的人有辍学,逃课经历。从小没有养成喜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些文盲更是“两眼不见天下事”。另外家庭方面也未给予必要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子女只是一味的物质满足和放任自流,忽视了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家庭教育和法律意识的教育。
家庭不仅是人们生活、生存的地方。也是子女人生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学习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家族的傳承,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的人生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笔者注意到,在青少年吸毒人员中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结论
当前,毒品的泛滥猖獗已成为全球共性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强手联合、共戒共治。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吸毒者的日益增加,正被各国政府所日趋关注。青少年是国之栋梁,民族繁衍的希望。杜绝与扼制青少年吸毒,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远离毒品,珍爱青春是全社会的责任。因此,深入调查了解我省青少年吸毒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可为政府与社会的戒毒救治提供更加可靠和翔实的基本信息,对于今后强化研究青少年吸毒人群的成因,开展打击和预防工作,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只有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全民戒毒,构筑全民贩毒戒毒的高压态势,从青少年抓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街道社区基层做起,才能使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的侵蚀和不良行为的产生,为开拓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创建更加祥和、安宁、幸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