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写话:妙笔生花次第开

    朱晓燕

    一直以来,只要提到写话,那就是学生摇头,老师叹气。所以面对写话,老师和学生站在了一条“阵线”上:能逃就逃,不能逃就躲,躲不过只能应付了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话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语言鲜活的孩子,在写話时,一个个都像得了“失语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低年级学生的读写水平处于起始阶段,识字、写字尚有困难,写话就更是难上加难了;第二,孩子的语言虽然鲜活,可是仅仅停留在语用层面,没有深刻认识,也没有技法理论支撑,常常是昙花一现;第三,说起来简单,写起来麻烦,缺乏写话的动力。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写话指导中做了一些尝试——系列写话,即一系列相似却各有侧重的写话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再辅以恰当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写话的愿望,提高学生写话的能力。

    一、模仿写话,循序渐进

    一年级是学生接触写话的起始年级。学生对“写话”这件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笔者认为,教师只要给学生留下“写话其实很容易”“我做得很棒”的印象即可,对于学生的语法、技法不必特别强调。那么。模仿什么呢?当然是教材。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中华文字的凝练。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作为模仿的对象。

    (一)抓住教材,从词语模仿到句式模仿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教材中的语言又特别贴合孩子们的语言。因此,我常常利用教材语言进行写话模仿训练。刚入学不久,学生对书本文字充满好奇,同时,也满怀忐忑,会不会很难?是不是不可企及?为此,我选择了教材中一些简单易模仿的词语,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小小的船》一课中“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些叠词简单却优美,学生能很快模仿,写出“大大的”“圆圆的”“长长的”“香香的”……这样的叠词学生能写出好多好多,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原来写短语也不难,而且很有趣呢!

    有了写叠词的铺垫,在《四季》一课我又进行了一次写话训练。文中“草牙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都用到了叠词,结合《小小的船》一课就可以变成“船儿小小”“月儿弯弯”“星星闪闪”“天空蓝蓝”,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大大的”“长长的”“香香的”写出自己的叠词句子来“眼睛大大”“丝瓜长长”“花儿香香”……由短变长,学生们从写话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写话越发有劲头了。

    从模仿教材中的词语,到模仿教材中的句式,教师要做的就是发现教材语言的相似之处和相融之处,引着学生去发现,去模仿。简简单单,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原来有能力写话,对写话也就不那么排斥了。

    (二)结合生活,从模仿到创造

    学生的语言系统来自于两个方面:书中学得和生活中习得。鲜活语言的迸发往往来自学生的生活。一年级第一学期正值秋天,学生看到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情不自禁地说道:“树叶在跳舞。”在教学《四季》第三小节时,我就引导学生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树叶黄黄,他跳着舞说:‘我是秋天。”

    有了叠词的训练,叠词句式的训练,仿写《四季》就变得信手拈来。有学生这样写道:

    柳絮飘飘,他对大地说:“我是春天。”

    知了知了,他对大树说:“我是夏天。”

    苹果圆圆,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

    雪花晶莹,一闪一闪地对我们说:“我的冬天。”

    从词语到句式再到诗歌,从教材到生活,一系列的模仿写话,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增加了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力,满足了学生对写话的成就感。学生踏好了写好话的第一步。

    二、主题写话,聚焦能力

    学生对写话有了好感,就不排斥写话这件事情了。这个时候,将写话这件事融入日常作业中去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可是,天天写,孩子们会苦恼:写什么呢?课本上的内容无非就那么一些。怎么写呢?缺乏写话技巧的学生无从下笔。教师要做的就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于是,主题写话应运而生。

    (一)以修辞手法为切入点,提升学生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接触到的修辞手法主要就是比喻和拟人。每一个学生都会写的比喻句就是:“圆圆的太阳像苹果。”应付考试这一句绰绰有余。也有学生这样写:“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一会儿飘落一只黄蝴蝶,一会儿飘落一只金蝴蝶,一会儿飘落一只花蝴蝶。”正如教育家叶澜说的:“一百分和一百分不一样。”同样都是比喻句,但是比喻句背后蕴含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将比喻作为低年级学生能力提升的切入点,布置一系列围绕比喻进行写话的练习,一周一练。如:第一周五天,每天都写“月亮像(? )。”但是,每天的喻体不能相同。第二周五天仍然以“月亮”为本体,写一句比喻句,可以是之前写过的,但是字数不少于15个字,且每天递增5个字。第三周每天变换不同的景物作为喻体,再控制字数。第四周,可以给两个景物,要求将两个景物联系起来且至少有一个比喻,每天变换景物。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景物。这样,为期一个月的比喻句系列写话练习进行下来,大部分学生就能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牢固地掌握了。

    (二)以看图写话为生长点,提升学生观察力

    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写话内容,自然能促进学生的表达欲望。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观察客观事物能力的桥梁和凭借,是培养、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然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看图写话,在实践过程中收效甚微,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一遇到看图写话就打退堂鼓的心理。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8《小兔运南瓜》是以解决问题为题材的图画,结合以解决问题为文的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进行写话指导,不仅降低了写话难度,也节约了写话资源,学生有文可依,有图可循,写起来相当流畅。有了一次解决问题写话的成功经验,再进行平行迁移,以一系列解决问题为看图写话的题目,刺激学生为图片中主人公解决问题,如《花伞该借给谁》《蚂蚁运骨头》等。

    主题写话,在学生获得某种写话能力后进行强化训练,以巩固这种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小学生乐意反复不断地看某集动画片一样,他们也愿意反复使用同一种能力以获得成功感。

    三、完善写话,增添动力

    只有写,没有评的写话是不完整的;只有评、没有改的写话也是不完整的;只有改,没有再练习的写话更是不完整的。“讲——写——评——改——写”才是一个完整的系列写话训练。因此,我还注重写分享与评价。

    (一)写话者变评价者,以评促改

    每一个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有想要分享的对象,或倾诉,或表达,都是希望读者能在读后有所回响。如果学生写话的读者只有老师一人,学生的创作热情可能只来源于得到一个好的分数;如果学生写话的读者是自己的好友、全班同学,甚至全校师生,我相信,后一个“如果”的学生写话的动力会更添一分。因此,我改革了单一的老师评价制度,变写话者为评价者。让学生做老师,评价他人的写话。

    在学生完成写话后及时翻阅,不做批改,选取写得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展示,交流。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学生读,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老师,不同的朗读者,读的效果是不同的。二是学生交流,你听到了哪些写得好的地方?交流用得好的词语,用得好的句式。三是提出改进建议,在一次写话中,每个学生各有侧重,把每一个部分写得好的地方拿出来细细品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最后,根据互评修改自己写得不太好的部分,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样,一个完整的写话练习就完成了。

    (二)写话者变布置者,以写促写

    一次精写精修的写话练习后,学生定能从中收获些什么。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不马上复习,一周后,学生的記忆将会渐渐模糊。因此,后续写话的任务接踵而来。这时候,学生往往会很反感:“啊?又要写啊!”“我才刚刚想松一口气呢!”这时候,就需要布置作业的技巧啦!我会转让布置作业的权力,请学生自己来布置作业。如,根据本次作业的题目,猜一猜下次的题目,猜对的同学可以免写。在踊跃的猜测中,下一次写话的题目应运而生,并且是上一次写话的延续,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一个写话系列。

    优秀是什么?优秀就看到自己笔下的字,幻化成美丽的“花儿”,令人赏心悦目。然而,一次写话,只有优秀的学生能站出来;但是,一个又一个的系列写话,能让那些后知后觉的学生也享受到优秀带来的幸福感。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有意义的快乐。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文字表达自己,让大家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获得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慕和自我的满足,这就是系列写话给学生带来的幸福。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